红楼梦中贾政和贾赦都打了儿子,两人的目的不同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红楼梦》里荣国府的两个老爷都打过儿子,他们打儿子不是打几巴掌就了事,而是打得儿子遍体鳞伤,爬不起来。前几天发的两篇文章就写了贾赦和贾政打儿子的事情。

都说养不教父之过,两个爹打儿子应该都说为了儿子走正道吧?

不一定。

两个爹打儿子的目的不同。

贾政打儿子,为了儿子走正道。

贾政打儿子的目的是让宝玉从小改邪归正,不再勾引优伶,而是好好读书,将来金榜题名,为了家族增光添彩。

贾赦打儿子,为了儿子走歪门邪道。

贾赦觉得自己这样的家庭,不必学那些穷酸,去头悬梁锥刺股地读书,长大了,捐个官就行了。

由于自己家有权有势,所以不用白不用。贾琏这个死脑筋,不会仗势欺人,也不会假公济私。如果不打他,他以后还不会办事。贾赦要让贾琏挨顿打,长长记性!

两个爹打孩子的后果

一、贾政打儿子后悔了,宝玉挨打后,不知悔改。

贾政打宝玉闹得惊天动地。王夫人趴在儿子身上不让贾政打;贾母把贾政骂得狗血淋头,甚至威胁贾政要回南京去;王夫人、李纨一干人嚎啕大哭,哭得惊天地泣鬼神。

贾政虽然打了儿子,他自己却是三番五次地流泪,还后悔下手重了!原文是:“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

因为有一大帮人护着宝玉,所以贾宝玉有主意了,他挨打后,继续我行我素,继续和丫头们玩耍,继续和狐朋狗友混,继续不读书。如果贾政检查功课,就让姐妹们帮助写作业。

赖嬷嬷看不下去了,她训宝玉:“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

二、贾赦打儿子心安理得,贾琏挨打后,随波逐流。

贾赦痛打儿子贾琏一顿后,很痛快,压在心头的一口恶气终于出来了!他丝毫没觉得儿子冤枉,丝毫没有后悔下手重了。

贾琏挨打后,没有妈妈和奶奶护着,白挨一顿打,只能趴在家里,独自舔舐伤口。被打后,贾琏学乖了。他第二次去平安州就把事情办成了!

贾府被抄家后,贾琏的罪名肯定有平安州一案。

荣国府这两个爹和两个儿子都是奇葩。

中规中矩的老子——贾政,养了一个惊世骇俗,不循规蹈矩的儿子——贾宝玉;目无王法的老子——贾赦,养了一个心地纯良的儿子——贾琏。

荣国府的两个二爷在两个老子的棍棒教育下,都没有走正路。贾宝玉不服从老子的教诲,继续在女儿堆里厮混,“于国于家无望”;贾琏屈服在老子的淫威之下,不再坚持原则,按照他老子的旨意行事,在歪路上越走越远。

荣国府的第四代领军人物琏二爷和宝二爷都废了,贾宝玉弃家而去;贾琏犯罪了。贾府彻底败了!贾政和贾赦棍棒教育的后果是他们不能承受之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荡寇志第七十二回:女飞卫发怒锄奸,花太岁痴情中计

荡寇志第七十二回:女飞卫发怒锄奸,花太岁痴情中计

《荡寇志》,清朝

西洋记第七十八回:宝船经过刺撒国,宝船经过祖法国

西洋记第七十八回:宝船经过刺撒国,宝船经过祖法国

西洋记,明朝

《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的原文是什么?

《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七·昆虫五的原文是什么?

宋朝,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蛮夷一中有哪些人物?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蛮夷一中有哪些人物?

宋朝,太平广记

西洋记第七十七回:王尚书计收禅师,木骨国拜进降表

西洋记第七十七回:王尚书计收禅师,木骨国拜进降表

西洋记,明朝

南宋文言志怪集《夷坚志》:夷坚丙志·卷五全文

南宋文言志怪集《夷坚志》:夷坚丙志·卷五 全文

南宋,《夷坚志》

《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九·昆虫七的原文是什么?

《太平广记》卷四百七十九·昆虫七的原文是什么?

宋朝,太平广记

《南游记》第二回主要内容是什么?

《南游记》第二回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朝,南游记

《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六·轻薄二的原文是什么?

《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六·轻薄二的原文是什么?

宋朝,太平广记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姻缘怎么样?她的丈夫到底是谁?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姻缘怎么样?她的丈夫到底是谁?

史湘云,清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红楼梦中贾政和贾赦都打了儿子,两人的目的不同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