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立春需行“籍田礼”:最早可追溯至西周

立春时节,阳和起蛰,万物皆春。先祖们认为是“斗柄东指”的结果,必须用一种盛大的仪式庆祝和迎接。于是,声势浩大的“籍田礼”和“迎春”活动应运而生。

所谓“籍田”,指的是天子躬耕过的田地,可视为皇帝亲自耕田的象征性行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古代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一次“犁田秀”。既涵传统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的意味,也表达了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立春“籍田”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据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国别史《春秋外传》记载,立春之前,西周的天子和文武百官要斋戒三天。其间,天子要沐浴、饮酒。立春当天,天子先用酒湿润准备亲耕的田块,行祭祀大礼后,便象征性地犁一下田。接着文武大臣按品秩每人犁三下,剩下的则由庶民耕完。最后,天子、大臣、庶民依次分享牛、羊、猪三牲具备的祭品,籍田仪式才结束。

即便到了“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各路军阀虽更改行“籍田礼”的具体日期,但不仅保存了籍田礼,还在立春当天增加了一场“迎春”活动。《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日,天子率文武大臣到城东郊举行迎春祭祀。仪式结束后,天子还要赏赐大臣,并颁布加强农业生产的红头文件。自此,立春举行“迎春”仪式似乎成不成文规定,一直延续到清末。

汉唐时期,立春当天,皇帝要亲自参与迎春活动。而宋代立春,官方主办的迎春活动中商业气息已非常浓烈。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录,立春当天的一大早,政府领导和一般职工在这里举行打春仪式,就像开封府进行的仪式一样。开封府前边的两条大街上,老百姓卖的小春牛玩具,都用彩花装饰小春牛并放在牛栏里边,上面还排列着表演百戏的各种人物(如娱乐明星画)。大家还相互赠送为迎春特制的小旗子和点彩的柳枝。同时,当天,皇帝会赏赐朝中大臣、亲王等一些金银幡胜(用金银箔罗彩剪作饰物或小旗子),他们入朝谢恩毕,就戴着这些幡胜屁颠屁颠地回家。

虽然看上去因群众性、观赏性、娱乐性、商业性较高,立春“迎春”活动风生水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并衍生“立土牛”、“鞭牛”、“咬春”、“贴春帖”、“戴春幡”等诸多习俗,但封建统治者并没有淡化“籍田礼”。文献记载,汉唐宋明清历代帝王都会选在农历二月初搞一次“耕田秀”。而宋仁宗又堪称亲耕积极性最高的一个帝王。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一载,1033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宋仁宗行籍田礼。准备妥当后,侍中将耒(犁上的木把)奉给仁宗,皇帝扶着犁尾走了几步,礼仪官就宣布礼成。谁知宋仁宗犁田的瘾上来了:“我既然开犁,就没必要遵循古制,愿把这块田犁完以劝导天下老百姓重视农耕。”在大臣再三劝奏下,宋仁宗坚持犁了一块田的五分之一才上田埂。第二天早朝,宋仁宗将做好的《籍田礼毕诗》赐给宰臣,要求大臣写和诗,并命当时宰相吕夷简编辑了一本《籍田记》。

农耕时代,封建帝王大搞亲耕秀、官方大办迎春节,固然与“劝农耕桑”有关,但“礼”也是一个主导因素。正如《礼记》所言:“天地者,生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胶柱鼓瑟的故事

胶柱鼓瑟的故事

胶柱鼓瑟,胶柱鼓瑟的故事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

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

有名无实的故事

有名无实的故事

有名无实,有名无实的故事

一衣带水的故事

一衣带水的故事

一衣带水的故事

朽木不可雕的故事

朽木不可雕的故事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的故事

忧心如焚的故事

忧心如焚的故事

忧心如焚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程门立雪的故事

一挥而就的故事

一挥而就的故事

一挥而就,一挥而就的故事

开门揖盗的故事

开门揖盗的故事

开门揖盗,开门揖盗的故事

入室操戈的故事

入室操戈的故事

入室操戈,入室操戈的故事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古代皇帝立春需行“籍田礼”:最早可追溯至西周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