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踌躇满志原是一个误读:断句错误造就的成语

成语“踌躇满志”出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就是通常说的《庖丁解牛》。通行的版本是下面这样: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替梁惠王宰牛,手触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顶的地方,都发出声响,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竟然同《桑林》、《经首》的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高,实在是高!你是怎么有这么高的手艺的?”

庖丁放下刀子说出了一套宰牛而不伤刀的道理,接着说:“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断句应该是:“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为什么这样说?

一、“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本是整齐、对称的句子。《庄子·外篇·田子方》中有:“方将踌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可见,“踌躇”与“四顾”是同义词。

二、“踌躇”本意是犹豫不决,而“满志”是达到目的。犹豫不决同时又得意,这两种相对的情绪不应该同时出现。

三、“提刀”、“善刀”是解牛的两个过程,“提刀”是将要开始,“善刀”是解牛结束。开始前,庖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这是说庖丁虽然技艺高超,但是一点儿不敢掉以轻心,他并不是上去就下刀,而是提刀观察,“四顾”周围,面对大牛也是“踌躇”的,也是要寻找最佳路径的。而“满志”达到目的后,将刀擦拭好,保存起来。

四、这些话全是庖丁回答梁惠王的,“踌躇满志”就是“牛”。一个厨子,宰个牛就敢在大王面前“牛哄哄”,说自己“踌躇满志”,被宰的将是他自己。庖丁是不敢在大王面前“踌躇满志”的,实际上,人家一点儿也没“牛”,是断句断错了。

五、解一回牛,庖丁就踌躇满志,庖丁吹牛,这样的人想要技艺高超也难。

重新断句后,成了这样:“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翻译过来是:将要解牛时,提着刀站在那儿,因为解牛的事而环顾四周,小心翼翼,犹豫不决;任务完成后,还是小心翼翼地将刀保管起来。

您看,这有多顺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胶柱鼓瑟的故事

胶柱鼓瑟的故事

胶柱鼓瑟,胶柱鼓瑟的故事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

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

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

有名无实的故事

有名无实的故事

有名无实,有名无实的故事

一衣带水的故事

一衣带水的故事

一衣带水的故事

朽木不可雕的故事

朽木不可雕的故事

朽木不可雕,朽木不可雕的故事

忧心如焚的故事

忧心如焚的故事

忧心如焚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程门立雪的故事

一挥而就的故事

一挥而就的故事

一挥而就,一挥而就的故事

开门揖盗的故事

开门揖盗的故事

开门揖盗,开门揖盗的故事

入室操戈的故事

入室操戈的故事

入室操戈,入室操戈的故事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踌躇满志原是一个误读:断句错误造就的成语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