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小时了了”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小时了了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释义: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小时了了成语故事】

东汉末期,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因为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很聪明,特别擅长辞令,年纪不大,已在社会上享有盛名。

他10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小孔融很想见见这位大学者。一天,他来到李元礼的官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守门人见只是一个孩子,就打算随便把孔融打发走。孔融灵机一动,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他一定会见我的。”守门人通报后,李元礼感到有些奇怪,因为自己并没有这样一位亲戚,不过还是决定见见孔融。

李太守见到孔融后,就好奇地问:“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我是孔子的后代,你是老子的后代。天下的人都知道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所以他们是师生关系,所以说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原来,在中国历史上,与孔子同时代的还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老子。老子本名叫李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说,孔子当年碰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自称学生,谦虚地向李聃请教。李元礼的家里当时有很多宾客在座,大家对年仅10岁的孔融竟能这样博学和随机应变感到惊奇。

正在这时一个叫陈韪的人来拜访李元礼。陈韪也是一名有些名气的学者。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谁知陈韪却不以为然,当着孔融的面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虽然很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言下之意,陈韪是一个庸才。陈韪被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后人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

——《世说新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河东狮吼”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河东狮吼”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宋朝,苏轼

成语“出人头地”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出人头地”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宋朝,苏轼

成语“大逆不道”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大逆不道”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汉朝,刘邦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汉朝,班超

成语“出类拔萃”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出类拔萃”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春秋,公孙丑

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上古,愚公

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春秋,信陵君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战国,墨子

成语“迎刃而解”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迎刃而解”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晋朝,杜预

成语“一钱不值”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一钱不值”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汉朝,灌夫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小时了了”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