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固若金汤”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固若金汤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东汉·班固《汉书·蒯通传》:“边城之地,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释义:

固:坚固。若:像。金:指金属造的墙。汤:指滚水的护城河。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样。 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形容城池坚固不易攻破。

【固若金汤历史故事】

秦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派部下武臣进攻赵地。自武臣率兵往北攻打赵地以后,一路披荆斩棘,所到之处,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军占领了赵国的大部分地区。武臣自己也被加封为武信君。这时,武臣率军攻打到了范阳城,范阳令徐公准备誓死保城,到处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抵抗到底。

当时,范阳城里有一个名叫蒯(kuǎi)通的人,口才极好,得知武臣已经兵临城下了,就去拜见徐公。他张口就向徐公致哀,然后又向他道喜,弄得徐公莫名其妙,连忙问他究竟怎么回事。

蒯通说:“大人当范阳令十多年来,杀戮抢掠,作恶多端,弄得百姓对你怨声载道,只因先前有严厉的秦法在为你挡灾阻祸,你才幸免于难。现在天下大乱,秦法不管用了,百姓还不把你剥皮剔骨以泄心中怒气?但大人若听小人的话就不会死,而且还会富贵。”那范阳令一听,就赶紧让他给自己出主意。蒯通就启程去求见武臣。武臣此时正在招揽四方豪杰,非常愿意接见他。

蒯通对武臣说:“您来到这里,肯定是要先战胜范阳令,然后才能攻克范阳城,这未免大费周章。我现在有一个良方,可不伤一兵一卒就让您得到范阳城,而且只要一纸檄文,就能让您得到几千里土地。不知您意下如何?”

武臣一听就急忙问道:“有如此妙计,赶紧说来听听?”

蒯通说:“范阳令听说您要去攻城,正在整顿兵马,守城力保,但他是个贪生怕死、爱慕官职的人。他之所以到现在还一直不肯归降,实在是因为您先前打下十个城县后,把守城的官吏都给杀掉了。他觉得投降是死,守城也是死,而且范阳城固若金汤,料您一时半会儿也难强攻下来。退一步想,就算范阳的人民对范阳令恨之入骨,起义杀死他,也未必会愿意投靠武信君您,说不定会拼死守城不降的。为您设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赦免范阳令,给他个一官半职,他喜得富贵,自然会愿意开城投降,而范阳城的人民也不敢随便杀他,这范阳城您不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吗?您还可以用豪华的车辆去接范阳令,让他乘坐此车到附近的守城去巡游一番。附近城县的官员就知道投降大人后非但不会有性命之忧,还可以享受荣华富贵,那他们一定会很快向您投降。如此一来,您不需花费任何力气就可以得到天下,不用牺牲一兵一卒就使四方臣服。这就是我所说的用一纸檄文可定天下的良方!”

武臣听完蒯通的计策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按照他的计策行事。果然在范阳令投降后不久,附近几百里的守城官吏也都纷纷向武臣投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作法自毙”的故事出自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成语“作法自毙”的故事出自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春秋,商鞅

成语“掩耳盗铃”有哪些故事?又该作何解释呢?

成语“掩耳盗铃”有哪些故事?又该作何解释呢?

春秋,掩耳盗铃

成语匹夫之勇的寓意是什么?关于匹夫之勇有什么典故?

成语匹夫之勇的寓意是什么?关于匹夫之勇有什么典故?

匹夫之勇,成语

关于乌鸦学语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关于乌鸦学语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乌鸦学语,

成语“狗猛酒酸”出自哪个人物?又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狗猛酒酸”出自哪个人物?又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春秋,杨倩

成语“芒刺在背”出处是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芒刺在背”出处是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

汉朝,霍光

成语“捕风捉影”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捕风捉影”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汉朝,汉成帝

关于狐假虎威之后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关于狐假虎威之后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狐假虎威之后,寓言

成语“处之泰然”的原意是什么?历史出处又是哪里?

成语“处之泰然”的原意是什么?历史出处又是哪里?

春秋,颜回

成语“一士谔谔”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成语“一士谔谔”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战国,商鞅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固若金汤”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