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云雨的典故出自哪里?为什么巫山云雨会被误解?

原指楚国神话传说中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人误解其义,因而用以称男女欢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巫山云雨语出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巫山云雨是由神女幻化而成的自然现象,根据原始宗教观念,神女与国王交合是天地交会,能够产生降雨,进而使谷物丰收、人民富足、国家强盛。

国王与神女交媾致雨并促进丰收、富足和强盛的观念是特定民俗背景下的产物,后来由于文化背景的改变,后人大多对这一古老观念并不了解,加上男欢女爱又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最易被人联想起来,才将原本神圣庄严的国家大事误解为缠绵的儿女情长,乃至其成为男欢女爱的代名词。

巫山云雨神话本意指的是国王与仙女的交合能使人口繁衍、民族兴旺,而后世引申出来的意思则侧重男女欢爱。

一、历史典故

战国时楚怀王游濠州高唐,一日熟睡入梦,梦入一神女闺阁,只见这一女子比西施的画像还要美上好多倍,风韵神态脱俗;神女卧床看到楚怀王到来,留出一个枕头,让其共眠;想来一时无话,神女如此美,怎禁王侯亲近心,一席温存后,神女欲走,临别前告诉楚怀王,说自己是伏羲的爱女,闺字瑶姬(姚姬),未嫁而死,埋在了阳台的南坡,现在为巫山女神,每天都在巫山一带行云布雨,随后神女仙影消失。

楚怀王这时恍然梦醒,仍是自己一个人在高唐馆内,让楚怀王疑惑的是,明知是梦,可分明梦里神女的那带来的异香与此刻房内的香气一样,遗留的温柔气息似乎还弥漫未消,楚怀王怎能说服自己这是一场梦呢。

后天亮便命令随从去往巫山之处,找寻神女临别所言地址,然苦苦无处可寻,后打听当地百姓,百姓皆言山上的云霞正是神女所化,并能上天入渊,朝云暮雨呵护这片山水,楚怀王听此,叹息不已,最后只好在临江的巫山一侧修筑楼阁,名为“朝云”,以示怀念。

这一事件,后来被当时著名文人宋玉作《高唐赋》和《神女赋》追述,为世代所传。从此“巫山神女”比喻美女和“巫山云雨”、“阳台梦”的典故遗留,并作为男女欢好的代称。

二、巫山在哪里?

“巫山”之名源出中国宗教民俗“巫文化”中的“巫咸”。杨慎《艺林伐山》卷四引郭璞《巫咸山赋》:“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是山,因以为名”。“巫山文化”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概念,其“巫山”的定义是指“巫咸山”,而非“巫山县的山”!实际上,上古传说“巫(咸)山”神话时,根本都还没有三峡地区的巫山县。

三、云雨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把男女交欢与云雨联系起来并非宋玉的发明。有学者以中外古代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种联系实乃出于一种古老的宗教观念,是交媾致雨宗教观念的反映。

原始宗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交相感应的,人的主观意念和行为可以影响客观事物的发展,巫术“相似律”原理认为,“仅仅通过模仿就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而男女交媾诱发降雨正是这种神秘的交感观念的反映。

他们认为,行云降雨是天地阴阳交会的结果,所谓“天地相会,以降甘露”。(《老子》第32章)《周易·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而云雨则是使万物化生的最重要条件。

原始初民的祈雨方式有多种多样,而交媾致雨的方式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便成为他们比较常用和普遍的一种方式,有的民族还因此形成了有关的宗教仪式。

四、有关“巫山云雨”的古诗词

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李商隐《有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梁武帝萧衍的《朝云曲》:“复还没,望不来,巫山高,心徘徊”。其《行雨》诗为:“本自巫山来,无人睹容色。惟有楚王臣,曾言梦相识。”

南朝·陈·江淹《休上人怨别》:“相思巫山渚,怅望云阳台”

唐·王勃的《江南弄》: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

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唐·岑参《醉戏窦子美人》: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著莫许归巫山。

唐代薛涛《谒巫山庙》:“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

毛文锡《巫山一段云》:“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苏轼《江城子》:“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作法自毙”的故事出自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成语“作法自毙”的故事出自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春秋,商鞅

成语“掩耳盗铃”有哪些故事?又该作何解释呢?

成语“掩耳盗铃”有哪些故事?又该作何解释呢?

春秋,掩耳盗铃

成语匹夫之勇的寓意是什么?关于匹夫之勇有什么典故?

成语匹夫之勇的寓意是什么?关于匹夫之勇有什么典故?

匹夫之勇,成语

关于乌鸦学语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关于乌鸦学语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乌鸦学语,

成语“狗猛酒酸”出自哪个人物?又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狗猛酒酸”出自哪个人物?又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春秋,杨倩

成语“芒刺在背”出处是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芒刺在背”出处是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

汉朝,霍光

成语“捕风捉影”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捕风捉影”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汉朝,汉成帝

关于狐假虎威之后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关于狐假虎威之后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狐假虎威之后,寓言

成语“处之泰然”的原意是什么?历史出处又是哪里?

成语“处之泰然”的原意是什么?历史出处又是哪里?

春秋,颜回

成语“一士谔谔”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成语“一士谔谔”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战国,商鞅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巫山云雨的典故出自哪里?为什么巫山云雨会被误解?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