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大动”的成语是怎么来的?大臣为吃美食竟暗杀国君!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食指大动”的成语典故。

孔子曾在《论语》中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可见,对于一个国君来说,统治臣民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要做到公平。如果国君厚此薄彼,那很有可能便会给自己和国家带来灾难。而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故事中,国君就是因为故意不给一个大臣喝王八汤,结果被大臣给杀了。国家也陷入了动乱之中。那这个缺心眼的国君和任性的大臣是谁呢?他们就是郑灵公和公子宋。

郑灵公夷元年,郑国贵族公子宋和公子归生相约早起,一起入朝觐见郑灵公。在半路上,公子宋的食指突然不自觉地动了起来。公子宋看了一眼手指,对公子归生哈哈一笑说:“今天又有好吃的喽!”公子归生奇怪的看着他,问:“你咋知道?”公子宋神秘兮兮地说:“我的食指给我报信了。之前我出使晋国时,吃到了石花鱼;出使楚国时,吃到了天鹅。只要我的食指一动,那必定有好吃的上门。没有一次不灵验的。不知道今天又能吃到什么样的美味?”

二人说着说着,就来到了大殿前。他们在将入朝门时,太监突然出来急召宰夫。公子宋问太监:“你唤宰夫何事?”太监回复道:“有人从汉江捕到了一只大鼋[yuán],有两百多斤,献给了主公。主公接受了这份礼物,重赏了那人。现在已经把那大鼋捆绑在堂下,主公命我唤宰夫割烹,做成美味分享给诸大夫。”

公子宋得意地对公子归生说:“看我说的没错吧?异味在此,我的食指又岂会虚动?”等他们入朝后,发现堂下的大鼋果然非常巨大,于是二人便相视一笑。郑灵公问他们:“二位爱卿为何今天这么高兴啊?”公子归生说:“公子宋与臣入朝时,食指忽动。对臣说,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尝到美味。现在我们见到堂下绑着巨鼋,料想主公烹食时,肯定会分给诸大夫。可见他食指预测的准确性,故而笑之。”郑灵公戏谑着说道:“灵验不灵验,还不是寡人说了算?”

二人告退后,公子归生对公子宋说:“异味虽有,如果主公不召见你,怎么办?”公子宋自信地说:“既然是分享给诸臣的,难道还能单单落下我?”下午四点左右,內侍宦官果然遍请群臣赴宴,公子宋对公子归生说:“我就知道主公是不会忘了我的。”当诸臣坐毕,郑灵公袖子一挥说:“鼋乃水族佳味,寡人不敢独享,所以愿意与诸卿共享。”大臣们都拍马屁说:“主公一食不忘,臣等何以为报!”

不久之后,厨师便告知郑灵公鼋味已调好,并率先给郑灵公上了一份。郑灵公尝了尝,味道确实鲜美,便命内侍给诸大臣每人一份。当时派送顺序是从下往上,结果到第一席第二席时,只剩下一份。内侍问郑灵公:“这一份给谁?”郑灵公说:“给子家(公子归生的字)!”当公子归生面前也摆上鼋汤后,郑灵公笑着说:“寡人命遍赐诸卿,却偏偏缺了子公(公子宋)的那一份。看来子公是没有这份口福啊!食指也没那么灵验嘛!”

到了此处,恐怕连傻子也能看出来是郑灵公故意刁难公子宋,就是因为他说了食指的故事。公子宋上午已经在百官面前吹了牛,如今被郑灵公赤裸裸地打脸,瞬间恼羞成怒,便径直走到郑灵公面前,将手指伸进郑灵公装美食的鼎中,抓了一块鼋肉,便吞了下去。然后大声说:“臣已经尝到了美味,食指何尝不灵验?”说完后,他直接走出了朝堂。

公子宋走后,郑灵公气得将筷子扔到地上说:“公子宋竟然敢欺寡人!难道是以为郑国没有刀能砍掉他的脑袋么?”公子归生赶紧圆场道:“主公息怒,公子宋只是爱吃美食,想沾一下您的恩惠。刚刚只是开了个玩笑而已,还请您宽恕他的罪过。”话虽如此,但郑灵公还是记恨下了公子宋。公子宋为了防止被杀,抓住了公子归生的把柄,二人联手,趁郑灵公秋祭时暗杀了他。

郑灵公死后,郑国陷入了动乱,公子宋也被人所杀。而此后,“食指大动”这个成语便流传下来,指人们看到美食时贪婪的样子。公子宋用手指抓取郑灵公鼋肉的表现,也被人们称为“染指”,即谋取非分的利益。为了一口王八汤,竟搞到国破家亡,真的是让人唏嘘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背后有什么故事?这个故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背后有什么故事?这个故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退避三舍,晋国,楚国

“地上白毛生,老小一家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地上白毛生,老小一家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宋朝,岳飞

“逐鹿中原”的典故是什么?“鹿”代表什么?

“逐鹿中原”的典故是什么?“鹿”代表什么?

汉朝,韩信

成语“既往不咎”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既往不咎”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春秋,鲁哀公

成语“危如累卵”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危如累卵”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春秋,荀息

“约法三章”的故事怎么来的?项羽为什么选择在“鸿门”宴请刘邦?

“约法三章”的故事怎么来的?项羽为什么选择在“鸿门”宴请刘邦?

秦朝,项羽,刘邦

成语“户限为穿”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户限为穿”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南北朝,智永

成语“螳螂捕蝉”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螳螂捕蝉”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春秋,吴王

“谷道破裂”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竟然跟一个公主有关!

“谷道破裂”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竟然跟一个公主有关!

宋朝

成语“相见恨晚”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相见恨晚”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汉朝,主父偃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食指大动”的成语是怎么来的?大臣为吃美食竟暗杀国君!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