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后”让人们坦然面对死亡,“百年之后”是谁说的?

“百年之后”让人们坦然面对死亡,“百年之后”是谁说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可能很多朋友还不知道“百年之后”其实是个成语,意思是对死亡的讳称,最早出自《曹操集·卷二·军谯令》。曹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曹操写的诗歌相信大家在上学时都有学过。那“百年之后”背后的来历和典故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次就为大家做个介绍。其实曹操这一做法,打破了很多当时世俗的观念,也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死亡”。

曹操,一代枭雄,三国时期的一方霸主,最后建立了魏国。后人评说曹操是个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戎马一生,也写了很多流传后世的名作。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在当时被称为”建安三曹“,在文坛的影响力非常巨大。他的很多名作现在一直流传,他曾经写了一个成语,后世很多人现在也在使用。曹操发明了个成语,把死亡说得很优美,如今老人们常挂嘴边。

曹操二十岁步入仕途,一上任就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一次征讨四方,消灭了袁绍、吕布、刘表、韩遂等势力,统一了中国当时的北方,然后他还实行屯田制、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安置流亡人口,在曹操的治理下,北方人民至少能吃饱饭,社会风气也有所好转,所以后人评说曹操时,都会说他是个军事家、政治家,其实他还有个头衔,那就是文学家。

曹操跟他的这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当时曹操跟自己的这两个儿子引领了建安文学,这种文学风气影响了中国文坛千年之久,大家应该听过曹操所做的诗,曹操的的文学作品《龟虽寿》、《短歌行》等作品,所以说这个曹操是一位文学家不是吹出来的。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成语,也是出自他的一篇文学作品,只不过他作这篇作品的目的,并非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慨,而是一则军令,或者应该算是一篇激励士卒的演讲。因为他“发表这篇演讲”的时候,正好进军到了谯县,所以这篇作品叫做《军谯令》,原文如下: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我当初起兵,是为天下除害,可如今故土的人们,都快被战争屠戮光了,在故乡走了一整天,还是找不到一个相识的人,令我感到很悲伤。那些阵亡的将士无后人的,就找到他们的亲属,给与天地、耕牛,还要建立学校提供他们学习的机会,要为牺牲的将士建立祠堂,共后人拜祭,如果他们地下有知,等我逝世后与他们相逢,心中就不会有遗憾了。

中国封建社会将近千年,所以衍生了不少封建思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信奉鬼神,避讳死亡,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你千万不能当着他的面说“死”这个字,不然他认为你这是对他的一种不尊重,他可能会十分生气。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曹操还创作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人们不再忌讳死亡。这个成语并不是出自曹操的文学作品,而是出自曹操给手下的士兵定的一条军规军令。

读到这段话的人,有人感受到了曹操的伤怀,有人认可曹操的构想,有人则认为曹操仅是为将士们画了一张大饼,激励他们继续为自己拼杀。还有人跳出了文章主旨,回归到了文字,并从曹操的话中,总结出了一句成语,那就是“百年之后”。当时曹操创下这个词,意思是指“我去世之后”,一千八百年后,这个词的本意依旧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有了这个词之后,人们便不再避讳说死亡,就连老年人也经常把这个词挂在嘴边。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这个词更是在人物对话里,被放在了问句中。例如,在他的《‘题未定’草·五》中就有“您百年之后,安葬何处?”一言,听起来没有半分冒犯之意。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曹操笔下,不仅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潇洒;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的豪情;有“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自信;还有可以广为流传,完全口语化的成语,使让人们忘记对死亡的避讳和恐惧,坦然的挂在嘴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河东狮吼”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河东狮吼”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宋朝,苏轼

成语“出人头地”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出人头地”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宋朝,苏轼

成语“大逆不道”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大逆不道”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汉朝,刘邦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汉朝,班超

成语“出类拔萃”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出类拔萃”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春秋,公孙丑

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上古,愚公

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春秋,信陵君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战国,墨子

成语“迎刃而解”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迎刃而解”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晋朝,杜预

成语“一钱不值”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一钱不值”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汉朝,灌夫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百年之后”让人们坦然面对死亡,“百年之后”是谁说的?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