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流砥柱”是怎么来的?与唐太宗李世民有什么关系?

三门峡是黄河流入大平原前的一座峡谷,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处。这里石壁陡峭,黄河滔滔从中流过,被迎面的神门和鬼门两座河心石岛劈成三股,人们把这三股水流分别称人门、神门和鬼门。传说是古代大禹治水时用巨斧劈开的,实际三门都是黄河水流经过亿万年冲击的杰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根治黄河水患,人民政府在50年代末期修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从拦水大坝顺水下行约300米处有三个小石岛,中间的一座稍高些,岛高出水面7米左右,在激流中突兀而立。这就是闻名天下的中流砥柱。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

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查探水路来到三门峡,曾写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丞相魏征刻在砥柱之上。书法家柳公权有“孤峰浮水面,一柱定波心,顶压三门险,根连九曲深”的诗句。这块砥柱石传说是仙人点设的航标石,上有“朝我来”赞砥柱石三字。

船过三门天险,必须向砥柱石直驶,才能在峡谷口的大漩涡里转一圈,顺势绕过砥柱石进入缓流,否则会船破人亡。天门之险,向有“船到鬼门关,两眼泪不干”的说法。千百年来,中流砥柱始终屹立在惊涛骇浪之中,任凭风吹浪打,独自岿然不动,被视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此地尚有名人骚客题刻70多处,古朴苍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作法自毙”的故事出自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成语“作法自毙”的故事出自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春秋,商鞅

成语“掩耳盗铃”有哪些故事?又该作何解释呢?

成语“掩耳盗铃”有哪些故事?又该作何解释呢?

春秋,掩耳盗铃

成语匹夫之勇的寓意是什么?关于匹夫之勇有什么典故?

成语匹夫之勇的寓意是什么?关于匹夫之勇有什么典故?

匹夫之勇,成语

关于乌鸦学语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关于乌鸦学语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乌鸦学语,

成语“狗猛酒酸”出自哪个人物?又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狗猛酒酸”出自哪个人物?又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春秋,杨倩

成语“芒刺在背”出处是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芒刺在背”出处是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

汉朝,霍光

成语“捕风捉影”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捕风捉影”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汉朝,汉成帝

关于狐假虎威之后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关于狐假虎威之后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狐假虎威之后,寓言

成语“处之泰然”的原意是什么?历史出处又是哪里?

成语“处之泰然”的原意是什么?历史出处又是哪里?

春秋,颜回

成语“一士谔谔”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成语“一士谔谔”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战国,商鞅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中流砥柱”是怎么来的?与唐太宗李世民有什么关系?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