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算享尽“齐人之福”?“齐人之福”的典故是怎么样的?

还不知道:齐人之福是什么意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提到“齐人之福”,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般指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这种生活也被誉为是 “齐人之福”,仿佛拥有的女人越多,所享受到的福气也就越大,其实这是非常大的谬误。

我们先来看一下关于这个成语的出处,源于《孟子》。而“齐人”指的就是齐国的一名男子,他有一妻一妾在家中操持家务。而这位男子每天出门都可以酒足饭饱而归,并且还和妻妾们炫耀自己与哪位好友一起吃酒喝肉。

齐人之福

久而久之,妻子便起了疑心,于是对小妾说:“咱们的夫君每天都能酒足饭饱而归,而且还说和富家公子一同饮酒,但据我所知,夫君并没有什么富人朋友啊,所以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我决定明日去跟踪他,看看究竟在外面干什么。”

次日,妻子果然悄悄跟随在丈夫后面出了门,结果却发现在路上并没有任何一人理睬他的夫君,不仅如此,夫君最终竟然还走入了一片墓地,向祭扫之人索求剩余的祭品吃,没有吃饱又东游西逛到处乞讨。这下妻子顿时明白了,原来这才是夫君每日可以酒足饭饱而归的原因。

孟子

妻子再也无心跟随下去,于是提前回到了家,向小妾说明了事情的原委,二人情之所至抱头痛哭,边哭边埋怨:“原本指望夫君可以给我们带来吃喝无忧的幸福生活,只可惜却如此庸碌无为。”没多久,男子醉醺醺回到家依旧吹捧如何与朋友推杯换盏,但这次妻妾再也不相信他所说的话了。

孟子由此得出结论:世人用来求取功名富贵之法,能不让自己的妻妾感到羞耻难当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啊。

史海君说:

所以,根据孟子的结论,我们不难看出,他故事当中所体现出的“齐人之福”,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须有一妻一妾,是必须也是极限,因为如果再多男主也是养活不起的;其二,男主必须如故事当中一般庸碌无为;其三,男主必须要在表面风光下有难以启齿的行为(乞食),只有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方可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齐人之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河东狮吼”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河东狮吼”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宋朝,苏轼

成语“出人头地”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出人头地”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宋朝,苏轼

成语“大逆不道”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大逆不道”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汉朝,刘邦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汉朝,班超

成语“出类拔萃”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出类拔萃”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春秋,公孙丑

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上古,愚公

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春秋,信陵君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战国,墨子

成语“迎刃而解”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迎刃而解”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晋朝,杜预

成语“一钱不值”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一钱不值”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汉朝,灌夫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怎么样才算享尽“齐人之福”?“齐人之福”的典故是怎么样的?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