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剑情深”说的是谁的故事?“故剑情深”是什么含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故剑情深”说的是谁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古代的皇室,是很少能有真感情的,即便是父子之间,同样的一个父亲对自己不同的儿子,感情态度都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故剑情深”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古代汉朝时期汉宣帝对待自己的许皇后的感情,汉宣帝有很多不得已的事情,他碍于霍光的势力不得不娶了霍成君,但是在他的心里一直都是许平君,许平君死于非命,汉宣帝隐忍多年,终于为她报了仇。

成语解释

故剑情深(gù jiàn qíng shēn):比喻结发之妻不离不弃;结发夫妻情意深厚;指不喜新厌旧。—— 出自《汉书·外戚传上》:“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其指,自立许婕妤为皇后。”与之相关的诗词还有王昌龄的《行路难》以及长孙佐辅的《相和歌辞·宫怨》等。

宣帝早年

汉武帝时,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又名刘询)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之祸。武帝征和二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奸,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刘据起兵失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刘据的妻妾和三子一女皆死,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劫,被收系郡邸狱,得到了廷尉监邴吉的照顾。

后元二年,武帝病,望气者进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命令使者到京师诸官府狱,杀掉狱中囚犯。邴吉拒不让使者进入,刘病已方得保全性命。后大赦之时,邴吉将刘病已送到祖母史良娣家里。

武帝后来下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上报宗正并列入宗室属籍中,此时皇曾孙刘病已的宗室地位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掖庭令张贺原是刘据的部下,他对刘病已极好,自己出钱供刘病已读书。在刘病已长大后,张贺为他迎娶掖庭暴室属官许广汉女儿许平君为妻。许平君是个勤劳贤惠的女子,在刘病已最困难的日子里,不但没有嫌弃丈夫,反而与他相依为命,用自己的柔情让这位落魄的皇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爱的力量。

故剑情深

许平君与刘询于公元前75年成婚,前74年生下后来成为汉元帝刘奭,同年刘弗陵驾崩,刘询被拥立为皇帝,许平君进宫后被封为婕妤。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霍光家族的威逼下要求让霍成君当皇后,连上官太皇太后(霍光的外孙女,刘弗陵的皇后)也如此主张。但刘询没有忘记与自己患难与共的许平君,于是他下了一道“寻故剑”的诏书,他在诏书中说:我在贫微之时曾有一把旧剑,现在我非常怀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帮我把它找回来呢?朝臣们善于揣测上意,很快品出了这道圣旨的真实意味:连贫微时用过的一把旧剑都念念不忘,自然也不会将自己相濡以沫的女人抛舍不顾。于是他们都联合奏请立许平君为后。依例,皇后的父亲一定要封侯,但霍光却始终不允。后来才给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封了个“昌成君”。

南园遗爱

而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女儿成君作皇后。本始三年,许平君再度怀孕,生下一个女儿,霍显命御用女医淳于衍(掖廷护卫淳于赏的妻子)在滋补汤药中加入附子,让许平君在坐月子时服用。许平君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汉宣帝非常悲痛,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报仇雪恨

霍成君如愿以偿当上皇后,她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与许皇后提倡的节俭、贤德完全相违。刘询装作对他千依百顺,而霍成君也没有为刘询生下子嗣。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刘询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再封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立与许平君在民间所生的刘奭为太子。霍显非常恼怒,甚至“恚怒不食,以至呕血”,并授意霍成君伺机毒杀刘奭。但因为太子的老师常先试菜验毒,所以几次下手均未成功。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发动政变未遂,招致族灭,霍光子霍禹,霍云,侄子霍山,妻子霍显都被杀或者自杀。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掉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十二年后的五凤四年(前54年)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

废后诏书原文: 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城侯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至此,刘询终于为发妻许平君报仇。

在刘询落难时,许平君对刘询不离不弃;许平君当上皇后之后,细心打理后宫。而刘询能够力排众议立许平君为皇后,还能为其报仇。对于许平君来说,相比班婕妤、卫子夫等人,她已是十分地幸运。

名词他意

在现代讲述管理问题中会使用故剑情深的典故,用来描述当权者下达含糊不清的指示,从而导致资源上的浪费,但这种使用典故的方式十分不准确,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并不会使问题的讲述变得生动,反而会使人感到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别扭感,更由于这种乱用典故的低劣行为破坏的典故本身美感,有种牛嚼牡丹的感觉。

之所以管理问题会使用这则典故,无非就两方面原因:

一是使用者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理解故剑情深里的文学意义,只看到典故的平白描述,无法鉴赏典故背后的文学内含,缺少使用典故的基本文学知识。一般来说,典故都有其寓意,而围绕其寓意本身来描述特定的某一类事物,使表达本身生动而富有内涵。如果在其他方面使用,就失去了典故本身的意义。好比在物理学讲事物运动而强搬成语“七上八下”用来描述有七个事物上升,八个事物下降,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

二是使用者缺少基本的政治常识,汉宣帝是在十分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写这样一份诏书,并非他的行事风格本身如此。一则他想达成立许平君为皇后的目的,二则又不能直言下诏抚了权臣霍光的面子,造成主臣失和,因此才写了这样一份含蓄的诏书,既表达了自己想立许平君的目的,又由于只字未提立后之事而不至于让霍光下不了台,从此可见汉宣帝的政治手段也丝毫不差。试想要是汉宣帝直接下诏立许平君为皇后,他能实现这个愿望吗?从管理学上讲,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汉宣帝不正是这样做的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河东狮吼”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河东狮吼”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宋朝,苏轼

成语“出人头地”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出人头地”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宋朝,苏轼

成语“大逆不道”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大逆不道”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汉朝,刘邦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汉朝,班超

成语“出类拔萃”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出类拔萃”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春秋,公孙丑

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愚公移山”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上古,愚公

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春秋,信陵君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战国,墨子

成语“迎刃而解”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语“迎刃而解”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晋朝,杜预

成语“一钱不值”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一钱不值”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汉朝,灌夫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故剑情深”说的是谁的故事?“故剑情深”是什么含义?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