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垂头丧气”的出处是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垂头丧气的意思】

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 上手称谢。”

释义: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垂头丧气的故事】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各地的藩镇,都拥兵自重,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北方的两大藩镇李茂贞、朱全忠为了控制当时的傀儡皇帝唐昭宗,把持朝政,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当时有个叫韩全诲的宦官,和李茂贞有点交情。他生怕朱全忠先打到京城长安,自己的性命难保,就哭着劝皇帝说:“朱全忠如果打到长安,一定要皇帝禅位给他。臣下不忍心看到大唐江山在皇上手中失去,不如皇上到陕西凤翔去依靠李茂贞,再讨伐朱全忠。”

昭宗起先不答应,韩全诲就放火烧楼,最后逼着昭宗到了凤翔,朱全忠则紧追不舍,一路打到凤翔,把凤翔府团团围住,昼夜攻城。

围城日子久了,城中粮食不够吃,饿死了许多士兵和百姓,连昭宗也吃不饱。不少大将不得不出城投降了朱全忠。李茂贞也慌了,于是写信给朱全忠说:“这次祸乱,是宦官韩全诲等人造成的。我害怕皇上被坏人利用,您当时又没有赶到,只能让皇上在凤翔住下。既然您有心主持社稷,我愿意鼎力相助。”

韩全诲等一批宦官把昭宗逼到凤翔,等于帮李茂贞劫持了皇帝,原以为立了大功。不料李茂贞无能,竟要把皇上交给朱全忠。这样,他们几个的性命一定不保。所以韩全诲和其他几个宦官越想越害怕。大势已去,又没有其他办法可想,一个个垂头丧气,默不作声。

果然不几天,昭宗便下命令处死了韩全诲等一批宦官。不久,昭宗也被朱全忠杀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作法自毙”的故事出自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成语“作法自毙”的故事出自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春秋,商鞅

成语“掩耳盗铃”有哪些故事?又该作何解释呢?

成语“掩耳盗铃”有哪些故事?又该作何解释呢?

春秋,掩耳盗铃

成语匹夫之勇的寓意是什么?关于匹夫之勇有什么典故?

成语匹夫之勇的寓意是什么?关于匹夫之勇有什么典故?

匹夫之勇,成语

关于乌鸦学语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关于乌鸦学语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乌鸦学语,

成语“狗猛酒酸”出自哪个人物?又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成语“狗猛酒酸”出自哪个人物?又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春秋,杨倩

成语“芒刺在背”出处是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芒刺在背”出处是哪里?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

汉朝,霍光

成语“捕风捉影”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捕风捉影”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汉朝,汉成帝

关于狐假虎威之后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关于狐假虎威之后有什么寓言故事?故事教会了什么道理?

狐假虎威之后,寓言

成语“处之泰然”的原意是什么?历史出处又是哪里?

成语“处之泰然”的原意是什么?历史出处又是哪里?

春秋,颜回

成语“一士谔谔”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成语“一士谔谔”是由哪个历史人物引申出来的?它的原意是什么?

战国,商鞅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垂头丧气”的出处是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