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盲人摸象的出处是什么?它来自于哪一个历史典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盲人摸象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出处】(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

【释义】比喻只通过片面的了解就下定论,看问题以偏概全。

【历史典故】

从前,有五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相约来到王宫,希望国王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善良的国王听了,欣然应允,并命人牵来一头大象。

于是,几个盲人高高兴兴地各自朝大象走了过去,大象实在太大了,他们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齿,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腿,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还有的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过了一会儿,国王看他们都摸得差不多了,便让他们每个人说说看大象的样子。

第一个盲人摸着大象的牙齿说:“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第二个盲人摸着大象的耳朵说:“哪里,大象又宽又大又扁,明明就像一把大蒲扇嘛!”第三个盲人摸着大象的腿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它明明又圆又高,像根大柱子。”第四个盲人摸着大象的身子说:“大象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第五个盲人摸着大象的尾巴说:“你们说得都不对,大象根本没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

盲人们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的样子。国王见了哈哈大笑,他们每个人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却误以为摸到了大象的全部。

“角度决定视野”,你眼中看到的是由你所站在的角度决定的,那只千百年来被人嘲笑的青蛙之所以会成为人们的笑柄,就是因为它待在一个只能看到一块天的井里。每个人都有看问题的角度,但这仅仅反映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如果固执己见,往往以偏概全,妄加揣测。学习上,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的主旨;交往中,常常怀疑别人对你的态度;做事时,因理解偏颇将好事做成坏事的也大有人在。虽然他们不是盲人,但却和故事中的盲人无异,他们站在事情的一个小角落里,将自己看到的不断扩大化,甚至将其当做事情的全貌,这无疑将成为另一个“盲人摸象”的笑话。不要在还不了解的时候,就对事物妄下断论,多听听别人的看法,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发现自己之前想的是多么狭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感恩图报”该如何理解呢?又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感恩图报”该如何理解呢?又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春秋,伍子胥

关于从善如流出自哪个历史典故?它的出处是什么?

关于从善如流出自哪个历史典故?它的出处是什么?

典故,从善如流

关于凿壁偷光的出处是什么?它来自于哪一个历史典故?

关于凿壁偷光的出处是什么?它来自于哪一个历史典故?

典故,凿壁偷光

成语“返老还童”有哪些故事?又该作何解释呢?

成语“返老还童”有哪些故事?又该作何解释呢?

汉朝,刘安

关于孙膑膑膝的出处是什么?它来自于哪一个历史典故?

关于孙膑膑膝的出处是什么?它来自于哪一个历史典故?

典故,孙膑膑膝

成语“负重致远”该如何解释?又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成语“负重致远”该如何解释?又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三国,周瑜

关于胡服骑射出自哪个历史典故?它的出处是什么?

关于胡服骑射出自哪个历史典故?它的出处是什么?

典故,胡服骑射

成语赴汤蹈火的典故是什么?该典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赴汤蹈火的典故是什么?该典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赴汤蹈火

关于奴颜婢膝出自什么典故?该典故的内容有什么道理?

关于奴颜婢膝出自什么典故?该典故的内容有什么道理?

典故,奴颜婢膝

成语“飞黄腾达”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成语“飞黄腾达”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理解呢?

唐朝,韩愈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关于盲人摸象的出处是什么?它来自于哪一个历史典故?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