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个著名的奸臣留下的三个著名的成语!你知道相关的人物是谁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三个著名成语的历史出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奸臣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让人痛恨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上阿谀奉承,欺君罔上。对下结党营私、擅权专恣,仗着皇帝的宠信和被赋予的权力作威作福,巧取豪夺。不但严重影响社会秩序,还危害到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

更有甚者,一些奸臣在面对权势的诱惑时还会选择篡位。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也体现了奸臣会带来的危险。

提起我国历史上的著名奸臣,那可谓是数不胜数。历朝历代几乎都有那么几个奸诈小人把持朝政,他们的罪行被史书一一记录,成为了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因为这些奸臣过于著名,后人们或是从其言论,或是从其事迹总结出了许许多多的成语,有的至今还在被广泛使用。

举例来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奸臣,就一人留下了一个成语,尽管如今人人皆知,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原来那三个成语与他们有关。

无可厚非

首先,是西汉末年的外戚、权臣,新朝的建立者王莽。

王莽于汉初元四年(前45)生于魏郡元城委粟里,也就是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带。

王莽所处的家族因为出了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也就是王莽的姑姑而成为了西汉末年最为强大的豪族,而生活在这样大家族的王莽,从小就谦恭好学、简朴严谨,得到了人们的称赞。

长大后,王莽很快凭借良好的名声、出色的能力和家族的势力成为了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主张关怀百姓、抚慰功臣、推广礼制,还自掏腰包赈济灾民,获得了朝野内外的一致好评。

然而,王莽自始至终都只是在为自己营造虚假的形象,等到元帝、平帝去世,王莽便于初始元年(9)登基称帝,建立了新朝。

据《汉书》记载,新朝建立后,王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一项便是将西汉时的诸侯王降为平民,少数民族的王爵则降级为侯。位于南方的句町国国王十分不满,于是王莽便派兵前去征讨。

此时,都大夫冯英劝说王莽不要劳民伤财,被盛怒之下的王莽免去了官职。不过,王莽冷静后一想:"英亦未可厚非",便又将其复职,成语"无可厚非"也由此诞生。

口蜜腹剑

李林甫是唐朝时著名的奸相。李林甫出身李唐宗室,他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但是却正好符合唐玄宗的"择臣条件"。

其一、李林甫精通音律,而唐玄宗则更是《霓裳羽衣曲》的作者。

其二、李林甫"柔佞多狡数,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侍候上动静,无不知之",而唐玄宗恰恰是一个很吃阿谀奉承这套的帝王。

在玄宗的宠信下,李林甫很快受封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入了宰相之列。

在位期间,为了巩固权势,李林甫大肆排除异己,还放任安禄山等节度使在外坐大,引发了安史之乱。关于李林甫的成语,出自于《资治通鉴》,说的是当时李林甫表面待人和善,但实际上心狠手辣,人们称他是"口有蜜,腹有剑",成语"口蜜腹剑"便是以此为出处。

东窗事发

最后的这个奸臣,相信光是提起来就会被许多人咒骂,他便是宋朝奸相秦桧。秦桧的"代表作"妇孺皆知,那便是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强行召回并害死民族英雄岳飞,导致南宋面对金国失去了最大的依靠。

与上文的王、李不同,秦桧出身平凡,还曾迫于生计当过私塾的老师。后来,秦桧考中进士,总算是在二十五岁时踏上了仕途。

意外的是,当金兵南下攻宋,要求宋钦宗割地时,秦桧站在了反对割地的一方。不过没多久,秦桧便被金兵掳掠至北方,在北方,秦桧得到了金人的信任,得以在建炎四年(1130)时回到宋朝。

返宋之后,秦桧便一直向宋高宗灌输和议的思想,在高宗麾下,秦桧前后拜相十九年,不但没什么政绩,还害的岳飞蒙冤身死、韩世忠愤而归隐,无数爱国人士被排挤陷害,实在令人不齿。

关于秦桧的成语,则是出自明朝人田汝成所著的《西湖游览志馀》。书中记载道,当年秦桧与夫人曾在东边的窗户下密谋陷害岳飞,而多年后他有次泛舟西湖时,在船上梦见有人厉声对他说:"汝误国害民,吾已诉天,得请矣!"意思是说,因为他祸国殃民,上天将要派人来抓捕他去受罚。

不久后,秦桧便病逝,其妻王氏赶紧请来一位道士,那道士施法后得知秦桧正在酆都遭受折磨,前去相见时,秦桧托道士传话给妻子道:"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后来,人们便用东窗事发来比喻计划败露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背后有什么故事?这个故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背后有什么故事?这个故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退避三舍,晋国,楚国

“地上白毛生,老小一家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地上白毛生,老小一家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宋朝,岳飞

“逐鹿中原”的典故是什么?“鹿”代表什么?

“逐鹿中原”的典故是什么?“鹿”代表什么?

汉朝,韩信

成语“既往不咎”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既往不咎”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春秋,鲁哀公

成语“危如累卵”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危如累卵”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春秋,荀息

“约法三章”的故事怎么来的?项羽为什么选择在“鸿门”宴请刘邦?

“约法三章”的故事怎么来的?项羽为什么选择在“鸿门”宴请刘邦?

秦朝,项羽,刘邦

成语“户限为穿”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户限为穿”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南北朝,智永

成语“螳螂捕蝉”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螳螂捕蝉”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春秋,吴王

“谷道破裂”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竟然跟一个公主有关!

“谷道破裂”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竟然跟一个公主有关!

宋朝

成语“相见恨晚”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相见恨晚”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汉朝,主父偃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历史上三个著名的奸臣留下的三个著名的成语!你知道相关的人物是谁吗?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