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符救赵”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信陵君是怎么做到的?

“窃符救赵”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信陵君是怎么做到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窃符救赵”是一个成语典故,很多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窃符救赵也是如此,讲的是战国时期信陵君解救赵国的一段故事。其实很多时候说起来只是一个故事,但是当年亲身经历这些事情的人,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可能会搭上自己性命,或者威胁到自己国家存亡的事情,是非常真实的。那么信陵君窃符救赵又是怎么做的呢?

秦昭王听说魏齐在平原君家里,想为范雎报仇,于是把平原君骗到秦国,要他交出魏齐。但平原君宁可死也不肯出卖朋友。秦王写信给赵王,让他想办法解决。赵王只好发兵将平原君家围住,魏齐乘夜逃走了。

赵国相国虞卿弃官跟随魏齐一起逃走,两人逃到魏国,请求信陵君帮忙。但信陵君害怕秦国,不肯出来见他们。后来门客说虞卿是个大贤人,信陵君很后悔,赶紧追了出去。可惜魏齐已经自杀了,他的头被送到了秦国。秦昭王就把平原君放了,而范雎的大仇终于得报。

秦国在长平大败赵国后一直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的精锐部队已经全部死在了长平,根本没有力量抵抗秦国的大军,眼看就要亡国了。她多次写信给魏王和信陵君,请求援助。魏王派晋鄙率领10万人马去救赵国,秦王派人通知魏王:“赵国马上就要被打下来了,谁敢救赵国的话,打下赵国就马上去打谁!”

魏王害怕了,通知晋鄙,让他按兵不动。平原君看到这种情况也急了,不停地派使者去魏国责备信陵君:“我之所以肯和你联姻,无非是仰慕公子的大义。现在赵国马上要灭亡了,而魏国却不来救,公子你的救人于危难中的品德哪里去了?难道你就不可怜下你的姐姐吗?”

多次请求魏王出兵,派了好多说客日夜游说魏王。但魏王怕秦国追究,始终不听他的话。信陵君没有办法,觉得不能让赵国灭亡了自己还独自活下去,于是把门客召集起来,组成一支100多辆战车的军队,准备开赴赵国,和赵国一起死。信陵君有个很尊敬的人名叫侯赢,信陵君临走的时候去见他,和他诀别。

侯赢说:“公子加油吧,我老了,就不跟你去了。”信陵君走了几里后觉得很不舒服,心想:“我对侯赢可以算得上仁至义尽了,现在我要去死,他居然没有任何表示,是不是我有不对的地方?”于是他回去找侯瓶。侯赢笑着说:“我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

公子现在去救赵国,犹如羊入虎口,白白送命面已,有什么用呢?而且公子对我那么好,你去送命我却没有任何表示,所以公子一定会回来责备我。”信陵君赶紧下拜,向侯赢请教。侯赢让周围人退下,悄悄地说:“我听说晋鄙的另一半兵符在大王卧室里,而如姬最受大王宠幸,她有偷到兵符的能力。

当年如姬的父亲被人谋杀,是公子帮她报的仇,所以她一定会帮你。等拿到兵符后再去收编晋鄙的军队,事情不就成了吗?”信陵君恍然大悟,后来去找如姬帮忙,不久就得到了兵符。信陵君走时,侯赢来送行,对他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公子就算把兵符拿给晋露看,他也有可能不把军队交给你,而要向大王请示,这样的话就麻烦了。我的朋友朱亥力大无穷,可以跟公子一起去。晋鄙听话的话当然好,不听话的话,让朱亥收拾他。”朱亥笑着说:“我是个屠夫,而公子多次来亲自拜访我,我之所以不感谢公子,是觉得小礼没有用。现在公子有急事,这就是我效命的时候了。”于是就和信陵君同行。侯赢说:“我也该去,但年纪大了。我会计算公子的行程,等公子到了晋鄙那儿,我会面向公子的方向自信陵君赶到邺城,假称魏王的命令接替晋鄙。晋鄙虽然看到兵符是真的,但心里还是怀疑不想把军队交给信陵君。

朱亥在袖子里藏了柄40斤重的铁锤,这时拿出来将晋鄙砸死。信陵君就把军队接收了过来,传令道:“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是独生子的,回去赡养父母。”这样就精选了8万人出来。信陵君率领这8万人向秦军发起了进攻。

秦军早已疲惫不堪,不是士气旺盛的魏军的对手,很快就被打败了。邯郸之围被信陵君顺利解开,赵国因此保存了下来。赵王和平原君出城迎接信陵君,平原君亲自为信陵君牵马拿武器,赵王下拜道:“从古到今没有哪个贤人像公子这样的。”当时一向自负的平原君也不敢再和信陵君相比了。

正在这时,侯赢自刎的消息也传到了信陵君耳朵里。魏王对信陵君的这种行为很生气,信陵君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打败秦国之后,信陵君就派人把魏军带领回国,而他自己却留在了赵国。所以秦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打赵国的主意,天下暂时太平了一段时间。

甘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神童,他祖父是著名政治家甘茂,所以甘罗的才能和祖父的数道有关。甘茂死的时候,甘罗才12岁,在吕不韦家里当门客。张唐私下对吕不韦说:“我以前替秦昭王讨伐过赵国,所以赵国人特别恨我,宣称‘谁能拿到张唐,就赏他一百里土地。’

现在去燕国的话肯定会经过赵国,我可不敢去。”但这是国家大事,张唐不去的话,又没有合适的替代者,吕不韦于是发起愁来。甘罗见吕不韦心情不好,就问道:“主公为何如此不高兴呢?”吕不韦说:“我让燕国的太子丹送到我们秦国当了人质,但我让张唐去燕国当相国他却不肯去。”

甘罗说:“我请求您派我。”吕不韦哪里把这个小孩子放在眼里?大怒道:“我向大王请求让我自己去都不行,你这个小孩怎么能去?”甘罗不服气了,他说:“项橐才7岁,孔子都能拜他为师。我好歹也有12岁了,您就试一次又怎么样?何必还要责骂我呢?”吕不韦觉得他很有口才,也就没有说什么了。

甘罗自己去找张唐,问道:“您的功劳和白起比起来,谁更大?”张唐不假思索地回答:白起向南能打败强大的楚国,向北能震慑燕国和赵国,打的胜仗和攻下来的城池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哪里敢和他相比!”甘罗又问道:“当年范雎在秦国当相国,他的权利和所受的信任和吕不韦比起来,哪个更大?”

甘罗再问:“你确定不如目不韦?”甘罗说:“范雎想攻打赵国,白起不同意,结果白起就被害得自杀身亡。现在吕不韦让你去燕国你却不去,我不知道你会死在哪个地方哦!”甘罗对吕不韦说:“希望丞相借我5辆车,让我去赵国替张唐说好下拜,说:“我愿意跟你去。”

于是下令打点行装,准备出发。话。”吕不韦派人对秦王政说:“当年甘茂留下个孙子名叫甘罗,虽然很年轻,但毕竟是名门之后,诸侯们也都听说过他。前几天张唐称病不肯去燕国,甘罗去游说他,结果张唐就背去了,说明他还是有点才能的。现在他请求让他去赵国出使,请大王派他去。”

秦王政于是召见了甘罗甘罗虽然只是个小孩子,但作为使者是代表秦国而来的,赵王也只能按照礼节到郊外迎接。甘罗对赵王说:“大王知道燕国的太子丹到秦国当人质的事吗?”赵王说:“听说了。”赵王说:“当然知道了。”秦国和燕国联合起来没有别的原因,无非是想得到赵国的土地以扩大河间地盘而已。

大王不如把5座城池交给我,这样秦国河间的地盘就扩大了,就没有必要和燕国联盟了。而和赵国联合起来打燕国。”赵王一想,这样挺划算的,于是就割给秦国5座城池

秦国果然把太子丹送回了燕国,撕毁了盟约。

赵国发兵攻打燕国,一口气打下了30座城池,把其中的11座送给了秦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背后有什么故事?这个故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背后有什么故事?这个故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退避三舍,晋国,楚国

“地上白毛生,老小一家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地上白毛生,老小一家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

宋朝,岳飞

“逐鹿中原”的典故是什么?“鹿”代表什么?

“逐鹿中原”的典故是什么?“鹿”代表什么?

汉朝,韩信

成语“既往不咎”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既往不咎”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春秋,鲁哀公

成语“危如累卵”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危如累卵”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春秋,荀息

“约法三章”的故事怎么来的?项羽为什么选择在“鸿门”宴请刘邦?

“约法三章”的故事怎么来的?项羽为什么选择在“鸿门”宴请刘邦?

秦朝,项羽,刘邦

成语“户限为穿”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户限为穿”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南北朝,智永

成语“螳螂捕蝉”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螳螂捕蝉”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春秋,吴王

“谷道破裂”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竟然跟一个公主有关!

“谷道破裂”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竟然跟一个公主有关!

宋朝

成语“相见恨晚”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相见恨晚”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汉朝,主父偃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窃符救赵”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信陵君是怎么做到的?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