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不仅对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有重大影响,还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在选择院校专业之前,考生们一定要多加了解想要报考的院校专业信息。本文整理了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专业介绍相关内容,想要报考的考生可以查阅参考。
一、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知识产权
专业学制:四年
专业层次:本科
专业介绍: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国际上早已取得共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受到了国家顶层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早在2008年即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定位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2015年又颁布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把培养知识产权人才作为重要内容之一。2017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报告,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节节攀升,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知识产权纠纷的受案量较2016年上升了33.50%。“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法院”也已被纳入议事日程,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司法体系中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的新形势,2006年开始,我校在法学专业本科生中设立了知识产权专门化班,在此基础上,结合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优势于2010年开设了知识产权专业,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集体意识、奉献精神,实干守信,能在知识产权相关领域从事咨询与服务、经营与管理、运用与保护、宣传与推广等工作的务实创新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牢固掌握本专业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熟悉我国法律、政策和国外法律的基本框架,了解法学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并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
(二)能力要求
具备独立自主地获取和更新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具备将所学的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运用知识产权法学理论和方法调查、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知识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管理事务、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法学文献检索、法学资料查询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三)素质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掌握法学类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健全的职业人格、强烈的法律职业认同感,具有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三、课程设置
知识产权专业属于法学类本科专业,除了法学课程之外,还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管理学、经济学课程。本专业设置了以下专业必修课:法理学、宪法学、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竞争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法律职业伦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双语)等。另外,本专业还设置了以下专业选修课:经济法、商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娱乐法、互联网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名案评析、知识产权代理、体育知识产权法、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证据法、财税法、婚姻家庭法等。
四、专业特色及成绩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科的建设历史悠久。自1985年开始即在本科生中开设知识产权法课程,1994年开始在民商法专业下招收知识产权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知识产权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自主设置知识产权法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2006年开始,在法学本科生中设立了知识产权法专门化班。2010年6月,知识产权学院成立,与民商法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并单独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2012年开始,我校招收知识产权法本科学生,以该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构建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批准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我校被最高人民法院遴选为全国五大知识产权审判理论研究基地之一。2017年,重庆市教委批准了我校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教研室现有教师21人,所有教师均取得博士学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另有由各行业精英组成的兼职教师24人。目前知识产权法教学团队中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专家库4人,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2人,国家知识产权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支计划1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西南政法大学的《知识产权法学》系重庆市精品课程、重庆市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知识产权法教学团队2010年成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除此之外,还是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的副会长单位。总体而言,在几代西政知产人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知识产权学科根基坚实、优势明显,近年来成果显著,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极高的美誉度。知识产权团队目前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结构合理、骨干突出、队伍稳定。
我校知识产权专业具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资格,秉承高素质职业化知识产权法律人才培养理念,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依托,教学科研队伍力量雄厚,人才培养模式有特色、有优势,是全国重要的知识产权本科人才培养基地。
五、学生工作情况
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致力于培养智德兼备的法律人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引领,以德智班团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以丰富的第二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自我成长能力。
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将教育、管理、服务有机结合,主题教育旗帜鲜明,以信仰引领学生思想;事务管理严格规范,制定学生工作相关制度10余项,以制度保障学生成长;就业教育指导融入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全程系统化指导体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坚持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各班配备本科生导师、朋辈辅导员,对学生学习科研、创新创业、实践实训等事项进行指导,并取得显著成果。
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凝聚力强,学风优良,被评为西南政法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4次,西南政法大学先进班集体2次,重庆市优秀班集体1次,获得“重庆市第四届大学生成长论坛”心理之家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
六、就业情况
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现已培养两届毕业生。2012级知识产权专业共计80人,21人通过司考,年底就业率为94.10%,高于该年级法学专业2个百分点,其中考取国内研究生23人,占比为28.75%;出国8人,占比为10%;公司17人,占比为21.25%;律所13人,占比为16.25%;公务员13人,占比为16.25%;其他6人,占比为7.5%。民商法学院本科2013级知识产权专业共计77人,33人通过司考,年底就业率为97.40%,其中考取国内研究生17人,占比为22.08%;出国5人,占比为6.5%;公司31人,占比为40.3%;律所15人,占比为19.5%;公务员4人,占比为5.2%;其他 5人,占比为6.5%。
知识产权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法院、司法行政、检察、国家安全、海关、税务、工商、知识产权等国家机关,以及在律师事务所、银行、保险、金融投资、知识产权代理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从事行政、司法、法律服务及相关工作。
》〉》更多西南政法大学相关招生专业介绍信息,请查询:西南政法大学招生专业主页;
二、西南政法大学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二期入选高校。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首任院......【查看更多院校内容】
三、拓展阅读: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大学专业?
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下面是几个关键步骤建议,希望可以帮助你做出更好的选择:
1.自我评估:首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考虑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学科和职业领域,以及自己的长期职业目标是什么。
2.提前了解:研究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和就业前景。了解每个专业的学习内容、职业方向和相关职业的就业前景。可以参考大学网站、招生宣传册、专业指导咨询等资源。
3.参观和访谈:参观大学校园,特别是相关专业的部门或学院。可以亲自了解专业的环境和氛围,与教授、学生和校友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就业经验。
4.实习和志愿工作:尝试参加和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志愿工作。这样可以亲身体验专业的工作环境,了解自己是否适合从事相关职业。
5.考虑综合因素:综合考虑个人喜好、兴趣、学术能力、职业前景、就业市场需求、薪资水平等因素。不仅要追求兴趣,还要有一定的就业前景和适应性。
6.咨询专家:寻求专家的帮助,例如高中辅导员、专业咨询师或专业导师,他们可以为你提供有关专业选择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需要时间和深思熟虑。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多参考不同资源和角度,确保你对专业的选择有充分的了解和自信。
*本文内容整理自院校及网络公开数据,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