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不仅对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有重大影响,还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在选择院校专业之前,考生们一定要多加了解想要报考的院校专业信息。本文整理了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介绍相关内容,想要报考的考生可以查阅参考。
一、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介绍
专业名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专业学制:四年
专业层次:本科
专业介绍:
为贯彻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校2019年开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大类招生。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满足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需要,实施“低年级厚基础通识教育,高年级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培养方式,培养基础厚、能力强、会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入学修读完成1.5个学年的课程后,在学生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兴趣、志向和特长,进行专业分流,分化为预防医学专业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一、 专业代码预防医学专业代码:100401K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代码:100402二、 培养目标(一) 预防医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检测技术,能在疾病预防控制、环境卫生或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二)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医学和营养学以及食品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健康管理、卫生保健、市场监督等机构从事营养指导、食品安全管理以及营养教育和咨询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三、培养要求(一)预防医学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卫生检测技术、疾病控制的基本训练,具有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与职业病、改进人群环境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基本能力。(二)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营养学与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人体营养学、食品安全及卫生检测技术和营养相关疾病预防的基本知识,能初步开展营养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病人膳食指导,具有从事营养教育、卫生保健和食品安全市场监督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四、主修课程(一) 预防医学专业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主要课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儿少卫生学等。(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主干学科:医学、营养学及食品科学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内科学、儿科学、食品化学、营养学基础、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公共营养学、食品安全检验技术、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与安全、预防医学、临床营养学、食品工艺学导论、食品安全监督、功能食品学。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一) 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实习、专业实习共38周。(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临床实习、专业实习共40周六、 修业年限(一)预防医学专业:五年(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四年七、 授予学位(一)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学士(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理学学士八、学生继续深造方向(一) 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教育、出国深造。(二)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教育、出国深造。九、学生就业方向(一)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出入境卫生检验检疫局、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科研机构、社区公共卫生机构等从事相关工作。(二)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可在健康管理、社区保健以及医疗卫生等机构从事营养相关的营养与健康指导、食品安全市场监督、营养教育与咨询以及医用食品或药品企业从事相关工作。
》〉》更多徐州医科大学相关招生专业介绍信息,请查询:徐州医科大学招生专业主页;
二、徐州医科大学简介
徐州医科大学坐落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是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在近60年办学历程中,学校不断发扬“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勇于创优”的优良传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型发展、选择性优秀、关联性拉动”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整个淮海经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查看更多院校内容】
三、拓展阅读: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大学专业?
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下面是几个关键步骤建议,希望可以帮助你做出更好的选择:
1.自我评估:首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考虑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学科和职业领域,以及自己的长期职业目标是什么。
2.提前了解:研究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和就业前景。了解每个专业的学习内容、职业方向和相关职业的就业前景。可以参考大学网站、招生宣传册、专业指导咨询等资源。
3.参观和访谈:参观大学校园,特别是相关专业的部门或学院。可以亲自了解专业的环境和氛围,与教授、学生和校友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就业经验。
4.实习和志愿工作:尝试参加和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志愿工作。这样可以亲身体验专业的工作环境,了解自己是否适合从事相关职业。
5.考虑综合因素:综合考虑个人喜好、兴趣、学术能力、职业前景、就业市场需求、薪资水平等因素。不仅要追求兴趣,还要有一定的就业前景和适应性。
6.咨询专家:寻求专家的帮助,例如高中辅导员、专业咨询师或专业导师,他们可以为你提供有关专业选择方面的指导和建议。
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需要时间和深思熟虑。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多参考不同资源和角度,确保你对专业的选择有充分的了解和自信。
*本文内容整理自院校及网络公开数据,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