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主要还是由社会和技术要素引起的,“处境”一词似乎可以包括这意思。
对于变迁的概念,我也想作一注脚。变迁是一个替易或发展的过程,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若要描写这过程,方便的是比较这两种状态的差别。但这是须在后起的局面多少已成形的时候才能有此方便。中国社会未来一定会变成什么样子,现在还没有人敢说,所以我只能先说明传统的方式。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关于新兴的方式则除了可以观察者外,只能参考所采取的新的要素在其他社会里所引起的变迁了,我并不愿承认中国从西洋传入了新工具必然会变成和西洋社会相同的生活方式。我不过是借镜西洋指出这可能的趋向。
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这个说法固然需要更精细的解释,不能单从字面上做文章,但是大体上指出了中国是在逐渐脱离原有位育于农业处境的生活方式,进入从工业革命之后在西洋所发生的那一种方式。让我以这一句笼统的说法为出发点,进而说明农业处境的特性和在这处境里所发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
中国传统处境的特性之一是“匮乏经济”,正和工业处境的“丰裕经济”相对照。我所说的匮乏和丰裕,并不单指生活程度的高下,而是偏重于经济结构的本质。匮乏经济不但是生活程度低,而且没有发展的机会,物质基础被限制了;丰裕是指不断的累积和扩展,机会多,事业众。这两种经济所养成的基本态度是不同的,价值体系也是不同的。匮乏经济主要的态度是“知足”,知足是欲望的自限。丰裕经济所维持的精神是“无餍求得”。关于西洋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餍求得”精神的关系,我不必在这里详述。我在这里想用同样方法来分析的是匮乏经济和知足观念的关系。
传统匮乏经济的形成有着许多条件。首先,中国是个农业国家。中国人民的生活多少是直接用人力取给于土地的。土地经济中的报酬递减原则限制了中国资源的供给。其次,我们可耕地的面积受着地理的限制。北方有着戈壁的沙漠,而且日渐南移,黄沙覆盖了农业发祥地的黄河平原。西方有着高山。东方和南方是海洋,农夫们缺乏航海的冒险性。中华腹地,年复一年地滋长着人口,可耕的可说都耕了。悠久的历史固然是我们的骄傲,但这骄傲并不该迷眩了我们为此所担负的代价。这个旧世界是一个匮乏的世界,多的是人,少的是资源。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似乎适合于中国的情势了。但是我却常觉得并不够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口会这样多,使他们生活程度不能不降得这样低。人究竟不是普通的动物,依着生物原性去增加他们后裔的。中国人口的庞大实在是农业经济所造成的,在利用人力和简单的工具去经营农业的时代,这也许是不能避免的现象。农作活动是富于季候性的。在农忙时节,很短的时间中,必须做完某项工作,不能提早,也不能延迟。若是要保证在农忙时节不缺乏劳力,在每一个区域之内,必须储备着大量人口,农忙一过,农田上用不着这些劳力了,但是这批人口还得养着。生产是季候性的,消费却是终年的事。农田不但得报酬所费的劳力本身,而且还要担负培养和储备这些劳力的费用。农业和工业性质的不同也分出了担负的轻重,表现出来的是人多资源少的现象。
我这种分析并不想把价值观念只视作客观经济处境的心理反映。观念是文化中不能分的一部分,是一种帮助社会位育处境的力量。在资源有限的匮乏经济里有不知足不安分的人,而且对于物质享受的爱好,本是人性之常,但是这种精神并不能使人在这处境中获得满足,于是有知足安分的观念发生了。这观念把人安定在这种处境里。我并不是在批评这种观念,我不过想了解这观念。
从这个角度去看传统的儒家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对它的领会。我常觉得我们这位“万世师表”所企图的是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在这结构中有着各种身分(君臣父子之类),每个人在某种身分中应当怎样想,怎样做。社会结构本是人造的,人造的东西都可以是一种艺术。社会也可以是一种艺术。身分安排定当,大家安分地生活下去,人生的兴趣就在其中——“吾与点也”。人生的鸽的若在“游于艺”的话,我们似乎必须有一套社会结构。这结构的创立固然需要合于艺术的原则,大同之境,而人也需要安分的精神。这精神就是“礼”,我很想翻译成英国人民所熟习的sportsmanship。Sportsmanship是承认自己所处的地位,自动地服从于这地位的应有的行为,也就是“克己”。在北平街上,有些门上还可以看到“知足常乐”四字。快乐是人生的至境,知足是达到境界的手段。
我并不知道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是否快乐,但是知足的态度使他们并不能欣赏进步的价值,尤其是一种不说明目的地的“进步”。唯一对于技术有兴趣的是墨家,在中国思想上所占的地位远不如儒家,这也可以说明在一个劳力充斥的农业处境中去讲节省劳力的技术,是件劳而无功的事。我在这里并不能对中国传统思想多作介绍,我想指出的是知足、安分、克己这一套价值观念与传统的匮乏经济是相配合的,共同维持着这个技术停顿、社会静止的局面。
(摘编自费孝通《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现代社会的变迁是用现代西方工业处境的生活方式代替传统农业处境生活方式的过程。
B.在中国传统处境中,虽然生活水平低下,缺少发展的机会,发展希望渺茫,但人们却能知足。
C.农业社会中,生产力落后,有大量劳力才能不误农时,这导致中国出现人多资源少的现象。
D.不安分不知足,追求物质享受,乃人之常情,但在匮乏经济中,这种愿望却没法得到满足。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受地理资源限制的环境中,年复一年滋长着的人口不是社会发展的优势,而是其负担。
B.作者主要从学术上客观分析了中国人知足安分的传统观念,而涉及情感的成分则较少。
C.作者认为,我们可以描述和说明中国传统社会的样子,但不能预测中国社会未来的样子。
D.中国传统社会技术停顿、社会静止的局面,是由匮乏经济和由其滋生的观念来共同维持的。
3.下列各项,能作为论据证明文中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对于生产技术是没有兴趣的,他只是一个在农业社会里不甚懂农事的人。
B.孔子视稼穑为“小人”之事,而孟子也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C.庄子在主张限制欲望、让人知足这一点时,认为以“有限”去追求“无限”,无聊而且危险。
D.商鞅提出“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对耕战之士必须按“任其力不任其德”。
4.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方法阐述中国传统农业处境的特性和在这处境里所发生的价值观念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礼”是如何形成的?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大姐既关心母亲,又愿参加小弟弟的洗三典礼。况且,一回到娘家,她便是姑奶奶,受到尊重;在大家的眼中,她是个有出息的小媳妇,既没给娘家丢了人,将来生儿养女,也能升为老太太,代替婆婆——反正婆婆有入棺材的那么一天。她渴望回家。是的,哪怕在娘家只呆半天儿呢,她的心中便觉得舒畅,甚至觉得只有现在多受些磨炼,将来才能够成仙得道,也能像姑母那样,坐在炕沿上吸两袋兰花烟。①是呀,现在她还不敢吸兰花烟,可是已经学会了嚼槟榔——这大概就离吸兰花烟不太远了吧。
有这些事在她心中,她睡不踏实,起来的特别早。也没顾得看三星在哪里,她就上街去给婆婆买油条与烧饼。在那年月,粥铺是在夜里三点左右就开始炸油条,打烧饼的。据说,连上早朝的王公大臣们也经常用烧饼、油条当作早点。大姐婆婆的父亲,子爵,上朝与否,我不知道。子爵的女儿可的确继承了吃烧饼与油条的传统,并且是很早就起床,梳洗完了就要吃,吃完了发困可以再睡。于是,这个传统似乎专为折磨我大姐的。
西北风不大,可很尖锐,一会儿就把大姐的鼻尖、耳唇都吹红。她不由地说出来:“喝!干冷!”这种北京特有的干冷,往往冷得使人痛快。即使大姐心中有不少的牢骚,她也不能不痛快地这么说出来。说罢,她加紧了脚步。身上开始发热,可是她反倒打了个冷战,由心里到四肢都那么颤动了一下,很舒服,像吞下一小块冰那么舒服。她看了看天空,每颗星都是那么明亮,清凉,轻颤,使她想起孩子们的纯洁、发光的眼睛来。②她笑了笑,嘟囔着:只要风别大起来,今天必是个晴美的日子!小弟弟有点来历,洗三遇上这么好的天气!
想到这里,她恨不能马上到娘家去,抱一抱小弟弟!
不管她怎样想回娘家,她可也不敢向婆婆去请假。假若她大胆地去请假,她知道,婆婆必定点头,连声地说:克吧!克吧!(“克”者“去”也)她是子爵的女儿,不能毫无道理地拒绝儿媳回娘家。可是,大姐知道,假若她依实地“克”了,哼,婆婆的毒气口袋就会垂到胸口上来。不,她须等待婆婆的命令。
命令始终没有下来。首先是:别说母亲只生了一个娃娃,就是生了双胞胎,只要大姐婆婆认为她是受了煤气,便必定是受了煤气,没有别的可说!第二是:虽然她的持家哲理是:放胆去赊,无须考虑怎样还债;可是,门口儿讨债的过多,究竟有伤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尊严。她心里不大痛快。于是,她喝完了粳米粥,吃罢烧饼与油条,便计划着先跟老头子闹一场。可是,佐领提前了遛鸟的时间,早已出去。老太太扑了个空,怒气增长了好几度,赶快拔转马头,要生擒骁骑校。可是,骁骑校偷了大姐的两张新红票子,很早就到街上吃了两碟子豆儿多、枣儿甜的盆糕,喝了一碗杏仁茶。老太太找不到男的官校,只好向女将挑战。她不发命令,而端坐在炕沿上叨唠:这,这哪像过日子!都得我操心吗?现成的事,摆在眼皮子前边的事,就看不见吗?没长着眼睛吗?有眼无珠吗?有珠无神吗?不用伺候我,我用不着谁来伺候!佛爷,连佛爷也不伺候吗?眼看就过年,佛桌上的五供擦了吗?
大姐赶紧去筛炉灰,筛得很细,预备去擦五供。端着细炉灰面子,到了佛桌前,姿婆已经由神佛说到人间:啊!箱子、柜子、连三(一种有三抽屉的长桌)上的铜活就不该动动手吗?我年轻的时候,凡事用不着婆婆开口,该作什么就作什么!
大姐不敢回话。无论多么好听的话,若在此刻说出来,都会变成反抗婆婆,不服调教。可是,要是什么也不说,低着头干活儿呢,又会变成:对!拿蜡扦儿杀气,心里可咒骂老不死的,老不要脸的!那,那该五雷轰顶!
大姐舍着泪,一边擦,一边想主意:要在最恰当的时机,去请教婆母怎么作这,或怎么作那。她把回娘家的念头完全放在了一边。③待了一会儿,她把泪收起去,用极大的努力把笑意调动到脸上来:奶奶,您看看,我擦得还像一回事儿吗?婆婆只哼了一声,没有指示什么,原因很简单,她自己并没擦过五供。
果然是好天气,刚到九点来钟,就似乎相当暖和了。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阳光是那么亮,连大树上的破老鸹窝看起来都有些画意了。俏皮的喜鹊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喳喳地赞美着北京的冬晴。
大姐婆婆叨唠到一个阶段,来到院中,似乎是要质问太阳与青天,干么这样晴美,可是,一出来便看见了多甫(骁骑校)养的鸽子,于是就谴责起紫乌与黑玉翅来:养着你们干什么?就会吃!你们等着吧,一高兴,我全把你们宰了!
④大姐在屋里大气不敢出。她连叹口气的权利也没有!
在我们这一方面,母亲希望大姐能来。前天晚上,她几乎死去。既然老天爷没有收回她去,她就盼望今天一家团圆,连出嫁了的女儿也在身旁。可是,她也猜到大女儿可能来不了。谁叫人家是佐领,而自己的身分低呢!母亲不便于说什么,可是脸上没有多少笑容。
(有删改)
【注】正红旗下》是老舍的一部自传体作品,描写了被圈养了二百多年的旗人整天提笼架鸟,斗蛐蛐,吸鼻烟,什么正经事都不做的寄生虫一般的生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姐婆婆一生气就要找人闹一通,一般都是先找她老头子,然后再找她儿子,都找不到时就找儿媳妇。逮着儿媳妇一骂就要骂好久,甚至连鸟儿都骂。
B.大姐的丈夫是个游手好闲、吃喝玩乐没有担当的人。他身为骁骑校,只会养鸽子,在他老娘要找人撒气的时候,还偷了妻子的两张新红票子到街上吃茶。
C.文中的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如对天空高、蓝,阳光明亮,喜鹊喳喳叫等北京冬天美景的描写,反衬出大姐婆婆内心的烦躁和刻薄。
D.母亲经历几乎死去的风险生下儿子,她期望大女儿能够回家,但也预测到女儿婆婆不让她回家,虽然心里有些失望和不舒服,但也无可奈何。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句子①表现了大姐深受传统思想影响,愿意忍受委屈做一个乖巧的媳妇,并相信以后会有出头之日。
B.句子②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大姐对刚出生的弟弟的牵挂和祝愿,也突出她回娘家的迫切心情。
C.句子③中,大姐用极大的努力才由泪转笑,讨好似的询问婆婆,表现出她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性格。
D.句子④中,用夸张手法突出大姐的胆怯和毫无家庭地位,句末的感叹号增强了作者对大姐的深切同情。
8.《正红旗下》见微知著,揭示了清末北京老城内旗人的生存危机。请结合选文中大姐婆婆这一人物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关键词“民俗世相”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濡水又东南迳樊於期馆西,是其授首于荆轲处也。濡水又东南流迳荆轲馆北,昔燕丹纳田生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二馆之城,涧曲泉清,山高林茂,风烟披薄,触可栖情,方外之士,尚凭依旧居,取畅林木。
阚驷称太子丹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知谋者,祖道于易水上。《燕丹子》称,荆轲入秦,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和之;为壮声,士发皆冲冠;为哀声,士皆流涕。疑于此也。
(节选自《水经注·易水》)
材料二:
荆轲之燕,太子自御虚左,轲援绥不让。至,坐定,宾客满坐。轲言曰:“田光褒扬太子仁爱之风,说太子不世之器,高行厉天,美声盈耳。轲出卫都,望燕路,历险不以为勤,望远不以为遐;今太子礼之以旧故之恩,接之以新人之敬,所以不复让者,士信于知己也。”太子曰:“田先生今无恙乎?”轲曰:“光临送轲之时言太子戒以国事耻以丈夫而不见信向轲吞舌而死矣。”太子惊愕失色,歔欷饮泪曰:“丹所以戒先生,岂疑先生哉!今先生自杀,亦令丹自弃于世矣!”茫然良久。太子置酒请轲,酒酣,太子起为寿。夏扶前曰:“闻士无乡曲之誉,则未可与论行;马无服舆之技,则未可与决良。今荆君远至,将何以教太子?”欲微感之。轲曰:“士有超世之行者,不必合于乡曲;马有千里之相者,何必出于服舆?昔吕望当屠钓之时,天下之贱丈夫也,其遇文王,则为周师。骥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如此,在乡曲而后发善,服舆而后别良哉!”夏扶问荆轲:“何以教太子?”轲曰:“将令燕继召公之迹,追甘棠之化;高欲令四三王,下欲令六五霸,于君何如也?”坐皆称善,竞酒无能屈。太子甚喜,自以得轲,永无秦忧。
(节选自《燕丹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光临送A轲之时B言太子C戒以国事D耻以丈夫E而不见信F向轲吞舌G而死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卿,周天子与诸侯皆设卿,分上中下三等,上卿为最高官阶,后泛指朝中大臣。文中指前者。
B.器,器识才干,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器”意思不同。
C.舆,车厢,后泛指车,文中与《劝学》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中的“舆”意思相同。
D.竞,终,整。与《项脊轩志》“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中的“竞”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濡水流经樊於期馆和荆轲馆,这两个馆所在之地环境优美,适宜方外之士借此寄情林木,以畅胸怀。
B.荆轲纵觉前途渺茫也依然不辞辛苦地来到燕国,但夏扶及众臣却认为他没有好名声,且质疑他的能力。
C.荆轲用吕望遇文王成为周师之前被世人称为贱人的例子说明具备超越世人品行的人无需迎合乡里。
D.太子丹因自己告诫田光勿泄露国事,导致田光自杀而悲痛,也因荆轲到来并最终被众人称善而欣喜。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骐骥之在盐车,驽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材料一说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这种决绝态度的原因。(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15~16题.
风入松·寄柯敬仲①
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①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吾乡柯敬仲先生,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言路居吴下。时虞邵庵先生在馆阁赋《风入松》词寄之,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开头将女子的娇艳欲滴和自己华发不胜簪的老迈进行对比,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B.词人和柯敬仲深得皇帝厚爱,每次起草完诏书,皇帝都让宫人用宫灯照引着他们回去休息。
C.“御沟”句和“飞燕”句写眼前的景色变化,冰白水蓝,颜色鲜明,“又”字与上片“几回”照应。
D.“杏花”句运用写实手法,将江南春色描绘得有声有色,和“枯藤老树昏鸦”有异曲同工之妙。
16.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关心之情的?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引用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典故,而“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红楼梦》中林黛玉“潇湘妃子”的别号由来所用典故相同。
(2)屈原在《离骚》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表明自己具有美好的内在品质和优秀才能,体现了他对自身价值的发现和肯定。
(3)小刚画了一幅江山多娇图,想在上面题两句古诗表现祖国壮丽的河山。有同学告诉他说:“我们学过的诗词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A ?①经常晒太阳是既廉价又能够有效补充人体维生素D的最好途径。②每天在上午9-10时或者下午4-5时的阳光下晒10-20分钟即可。③成年人只有经常接触阳光,④便可以大大降低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率。⑤此外,⑥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是一条不错的补充人体维生素D的较好途径。⑦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水鱼(如沙丁鱼)肝脏、蛋黄等动物性食品及鱼肝油制剂中。⑧我国不少地区饮用的维生素D强化牛奶也可减少一定程度上的维生素D缺乏症。⑨而人奶、普通牛奶、蔬菜、谷类及其制品和水果中也只含有少量的维生素D,⑩或几乎不含维生素D。
需要注意的是, B 。维生素D的中毒剂量虽然尚未确定,但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可能会产生包括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内的诸多副作用,并发展成动脉、心肌、肺、肾、气管等软组织转移性钙化和肾结石,严重的维生素D中毒可导致死亡。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答: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我说了几句在此种场合应该说的话,就跟着他走了。顺着刚刚打扫过的小路往前走,很快就走出椴树林,来到一个菜园。在一株株老椴树和茂密的醋栗丛之间,长着一棵棵圆圆的、淡绿色的大白菜;蛇醉草螺旋着盘绕在高高的桩子上;缠着干燥的豌豆的褐色小木棒密密地矗立在场圃里;又大又扁的南瓜仿佛在地上打滚;蒙着灰尘的有角有棱的叶子底下露出黄澄澄的黄瓜来;高高的荨麻依傍着篱笆随风摇曳着;有两三处地方长着一丛丛的鞑靶忍冬、接骨木、野蔷薇,那是旧日花坛的遗物。在盛满发红的黏糊糊的水的小鱼池旁边,有一口井,井周围是一个个的小水洼,几只鸭子在这些水洼里忙碌地拍着水或者蹒跚而行;一只狗全身颤抖着,昧着眼睛,在草地上啃骨头;一头花斑母牛也在那里懒洋洋地嚼草,不时地用尾巴甩打瘦瘦的背脊。小径转弯了;粗大的爆竹柳和白桦树后面露出一所木板屋顶的、有歪曲的台阶的灰色的老式房子来。拉季洛夫停了下来。
20.文中加点的词“圆圆”“高高”“瘦瘦”,如果改为“圆”“高”“瘦”,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标点符号有利于增强文学作品的表达效果。文中大量运用分号,请分析其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和下面句子,都有“仿佛”,说说二者用法上的不同。(3分)
他的模样还和十年前相仿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来信中提到的“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表示肯定,并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以上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深刻的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B项,“但人们却能知足”错,根据原文第七段内容可知,在传统处境中有不知足不安分的人。C项,“生产力落后”和“中国出现人多资源少的现象”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D项,根据文章第七段内容可知,此处讲的是“知足安分”观念产生的背景,并不是说“追求物质享受”的想法无法得到满足。
2.C(“不能预测中国社会未来的样子”错,从原文“我不过是借镜西洋指出这可能的趋向”可知,中国未来的样子是可以预测的。)
3.C(A项指出孔子不懂农事,对生产技术不感兴趣,不能证明文章观点。B项强调儒家对农业和体力劳动的轻视态度。不能证明文章观点。C项强调庄子主张知足、安分。这可以证明文章中,中国传统社会具有知足安分的观念的观点。D项商鞅反对游手好闲的儒生,提倡表扬做出实际贡献的人,不能证明文章的观点。
4.①将中国传统处境的特性“匮乏经济”与工业处境的特性“丰裕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匮乏经济”的本质特征。②以儒家、墨家思想观点和对现实农作活动的考察为例,指出知足、安分、克己等价值观念和传统的匮乏经济相配合,共同维持中国传统社会的局面。(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5.①传统中国是农业国家,可耕土地受地理的限制,长期处于匮乏经济状态;②在资源有限的匮乏经济里有不知足不安分的人,于是儒家根据安分精神这一社会需要规划出一个社会结构;③这种结构让每个人安于自己的身份和角色,承认自己所处的地位并服从相应的社会规范,这就形成了“礼”。(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A(“大姐婆婆一生气就要找人闹一通,一般都是先找她老头子,然后再找她儿子,都找不到时就找儿媳妇”错,文中只说是今天讨债人让她心里不痛快,她要去找老头子闹一下,没有说她一般情况下是个什么样子,以及找人撒气的顺序。)
7.B(“句子②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错,句②中“她笑了笑”表示动作,不是一种状态,所以不是神态描写,是动作描写,也看不出她回娘家的迫切心理。)
8.①大姐婆婆家穷得靠借债度日,还满脑子等级观念,以子爵女儿、佐领太太的身份为荣,讲究老规矩老理儿。②秉持放胆去赊,无须考虑怎样还债的持家哲学,过着“寅吃卯粮”的生活。(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选文于民俗世相的精雕细刻中,真实反映了清代末年北京城内满族旗人的生活场景。②在民俗方面,选文对旗人吃早点的传统、筛炉灰擦五供的家务等老北京风土人情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③在世相方面,选文通过对大姐家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刻画了朴实厚道能干而又受尽委屈的大姐,尖酸刻薄、好吃懒做的大姐婆婆等京城满族众生相。④选文使读者身临其境,以一斑窥全貌,具体感知那个年代老北京底层旗人生活的艰辛。(第①④两点各1分,第②③两点各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BDF(“光临送轲之时”是表示时间的状语,B处应该停顿;“戒以国事”是“太子”的宾语,D处应该停顿;“以丈夫而不见信”连在一起,是状语后置,F处应该停顿。)
11.D(文中“竟”是结束、完毕的意思。“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中的“竞”是直到……终了的意思,二者不同。)
12.B(“夏扶及众臣”错,文中只提到夏扶质疑荆轲的能力,未提及大臣们质疑荆轲的能力。)
13.(1)太子丹和知道这个密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送荆轲到易水边上,荆轲起身祝酒。(“素衣冠”“为寿”各1分,句意2分)
(2)骏马被套在盐车上,就是下等劣马,等遇到伯乐,就有日行千里的功夫。(“骐骥”“驽”“及”各1分,句意1分)
14.①燕太子丹用故交旧友的礼节来礼遇荆轲。②田光向荆轲夸赞燕太子丹是个品德高尚的仁爱之人。③荆轲有让燕太子丹成为一代贤王、称霸天下的伟大愿望。(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濡水又向东南方向流经樊於期馆的西边,这是他把自己的头交给荆轲的地方。濡水又向东南方向流经荆轲馆的北边,从前太子丹采纳田光的意见,尊荆轲为上卿,在这里设馆安置他。这两个馆所在的城中,有曲涧清泉,高山茂林,轻风吹拂,烟雾缥缈,到处都可寄托情怀。那些超脱红尘的人,尚且凭依旧居,寄情林木以畅胸怀。
阚驷说太子丹派遣荆轲刺秦王,与宾客中知道此密谋的人在易水上祭祀并为荆轲饯行。《燕丹子》说,荆轲即将进入秦国,太子丹和知道这个密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送荆轲到易水边上,荆轲起身祝酒,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如意与之相和;奏慷慨壮烈之音时,送行者都怒发冲冠;再奏悲伤哀愁之曲时,大家都热泪纵横。这事估计就发生在这里。
材料二:
荆轲来到燕国,太子丹亲自驾车空出左边上座来迎接,荆轲拉着引绳上车就座,一点也不客气。抵达后,荆轲坐定自己的位子,宾客满堂。他开口讲道:“田光称赞太子仁爱的作风,推许太子具备世上罕有的器识才干,高尚的品行上达天宇,美好的声誉充盈在耳。我从卫国都城野王出发,遥望去燕国的道路,历经险阻不以为劳苦,纵目渺茫的途程不觉得悠远。现在太子以故交旧友的情谊礼待我,用对待新临贵宾的敬意接迎我,所以不再谦让,是因为我被知己信任啊。”太子问:“田先生如今好吗?”荆轲说:“田光临送别我的时候,说太子诚告他勿泄露国事,他因身为大丈夫却不被信任感到耻辱,已经对着我咬舌自尽了。”太子惊愕得变了脸色,哀叹抽泣含泪说:“我之所以提醒先生,怎么会是疑心先生呢!如今先生自杀,也真教我没有颜面立身于世了。”太子丹茫然若失了很久。太子置办酒席宴请荆轲,兴致正浓时,太子丹起来为他敬酒。夏扶走上前来说:“听说士子在乡里没有声誉,就不可以与他评论品行;马没有驾车的技能,就无法判定它的优劣。现在荆君从远方来,将教太子什么呢?”夏扶想稍稍试探他。荆轲说:“士子具备超逸世俗的品行,就无须迎合乡里;那有日驰千里的能力的马,又何必从驾车服役者中选出?从前吕望当屠夫和渔翁的时候,天下人视他为贱人,他遇到文王,便成为周师。骏马被套在盐车上,就是下等劣马,等遇到伯乐,就有日行千里的功夫。像这样,人才一定要在家乡博得美誉后才会被发现,良马一定要先能驾车后才会被人分辨出吗!”夏扶询问荆轲:“用什么教太子?”荆轲说:“将让燕国继续召公的行迹,追踪他甘棠惠爱的风化;往高处设想,使太子丹的功业比肩三代贤王,与之并列而成第四个贤王,最低的标准,也要让他威名与春秋五霸并驾齐驱,合而称为六霸。您认为怎样?”满座人都交口赞扬,直到宴席结束,再也没有人能使他屈服。太子很高兴,自以为得到荆轲,就永远不用担心秦的威胁了。
15.D(“写实手法”错,“杏花”句和“枯藤老树昏鸦”都运用意象叠加的表现手法想象江南春色。)
16.①“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通过回忆词人和友人当年在当值途中驻马花间,流连瞻顾,不忍离去的情景来表现怀念之情。②“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一语双关,写好友遭受的流言蜚语,如清寒还未散尽,还有谁会寄给你银字信笺呢?同时诉说自己因为好友的离去而寂寞冷清,完全感受不到春意的融和。③结尾处以景结情,告诉友人到了杏花春雨江南时候,他也要南归了。(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7.(1)女娲炼石补天处 江娥啼竹素女愁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3)示例一: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唐·杜甫《登岳阳楼》)
示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示例三: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
18.A:如何科学补充维生素D呢B:维生素D也并非越多越好(每空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文意和题目要求均可给分)
19.(1)语句③,可修改为:成年人只要经常接触阳光。(2)语句⑥,可修改为: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是一条较好的途径。(3)语句⑧,可修改为:我国不少地区饮用的维生素D强化牛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维生素D缺乏症。(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若修改正确,并不改变原意也可给分)
20.①加点词“圆圆”“高高”“瘦瘦”是叠词,与“圆”“高”“瘦”相比,原词的语意得到强化,同时语言也具有韵律美;②“圆圆”指物体表面呈现出非常饱满、圆润的形状或状态,比“圆”更具形象感。“高”是性质形容词,“高高”是状态形容词,对荨麻的高的状态进行了强调。“瘦瘦”比起“瘦”更能突出母牛的瘦弱。(第①点2分,第②点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1.分号用于列举事项的语义场景,文中分号分隔了不同的场景,一句一景,画面感非常清晰。(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2.①文中的“仿佛”是副词,好像的意思。②他的模样还和十年前相仿佛中的“仿佛”是动词,类似的意思。(答对一个给1分,答对两个给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来信中提到的“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表示肯定,并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以上材料,能给当代青年以深刻的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写作指导】
材料的关键词是“自找苦吃”,对象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苦”已不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肉体之苦。“苦”,代表的是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是不容易获得成功的领域。“自找”,是主动自我锻炼的姿态。其象征着对提高自身能力的渴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找苦吃”不同于被动受苦,它以主动自觉为前提。“自找苦吃”,不是盲目吃苦,而是主动到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展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精气神。
【参考立意】
①“自找苦吃”就是主动走出“舒适区”,主动逼自己去寻求精神上的磨砺和成长。②“自找苦吃”的目的不是吃苦,而是锻炼成长的需要。越是艰苦处,越是见精神。苦能磨砺人的意志,升华人的境界,锻造人的精神。③“自找苦吃”蕴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务实的实践品质、奋斗的价值取向、奉献的时代品格。④青年人想要成长成才,就应当学会“自找苦吃”,不畏艰难、以苦为荣、矢志奋斗,利用一切机会磨砺自己。⑤从“吃苦”中磨炼意志,坚定信念,练就本领。⑥“自找苦吃”是一种精神境界,这与我们党长期的艰苦奋斗精神一脉相承。
*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数据仅供个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