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软科正式发布2023年“中国大学工科实力评级”。本次评级中,清华大学再次夺冠,深圳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4所非“双一流”高校入围全国50强。
中国大学工科实力评级的对象为所有被纳入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高校。工科的范围包括工学门类的38个学科,中国大学工科实力评级包含学科规模、学科实力、学科精度、高端人才、科研项目、重大成果、学术论文和科研平台8个维度,17项指标。
中国工科实力A类大学
2023中国工科实力百强大学分为两档呈现:
中国工科实力A+大学:工科实力全国前20名(相当于工科领域有得分高校的前2%);
中国工科实力A大学:工科实力全国21~100名(相当于工科领域有得分高校的2%~10%)。
具体结果如下:
注:排名相同的学校按拼音顺序排列。
清华夺魁!传统工科强校实力霸榜
本次评级中,清华大学再次夺冠,学科规模、学科实力、学科精度、高端人才、科研项目、重大成果、学术论文和科研平台8个维度均位居第一,可谓“八项全能”,遥遥领先;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紧随其后,分别位列第二至第五名,在各评价维度上各有千秋、表现突出;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位居第六至第十名,实力强劲、全国领先。
传统工科强校在本次排名中实力尽显。颇具盛名、底蕴深厚的“八大工学院”发展至今,仍是工科领域的实力翘楚,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第6名)、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第8名)、北京理工大学(原华北大学工学院)(第9名)、大连理工大学(原大连工学院)(第11名)、西北工业大学(原西北工学院)(第14名)、华南理工大学(原华南工学院)(第17名)、四川大学(原成都工学院)(第20名)、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第22名)均位居全国前列,在不同维度上各有优势。
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在高端人才(第5名)、科研项目(第4名)、重大成果(第5名)、科研平台(第5名)等多个维度上可圈可点;东南大学在学科实力(第3名)维度表现抢眼,仅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便有11个工科领域学科入选,入选数量高居全国第二位;大连理工大学工科领域学科规模(第2名)仅次于清华,在工科领域共有24个学科且全部进入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的国内优势学科(软科前50%)之列,优势学科精度100%,其中有12个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软科前12%或前4名)之列,位居全国第七位,工科强校实至名归。
北京理工大学首次入围前十。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的40多个第一,以超强尖端科研实力,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展现担当作为。在此次评级中,北京理工大学在高端人才(第9名)、科研项目(第8名)、重大成果(第8名)、科研平台(第7名)等方面均取得亮眼成绩。
全国50强!非“双一流”高校锋芒尽展
除传统工科强校外,工科“新生力量”亦狂飙突进,成为本次评级中的一抹亮色。深圳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4所非“双一流”高校入围全国50强,分别位居第41名、第45名、第46名、第48名,在高手林立的工科榜单上突出重围,与一众老牌工科强校齐争辉。
深圳大学为本次工科实力评级中非“双一流”高校之首,位居全国第41名,在科研项目(第22名)与学术论文(第29名)两个维度上有显著优势。在学术论文方面,据统计,近五年该领域收录在Web of Science中的文献总数达15000余篇。此外,近两年深圳大学在科研平台与高端人才方面亦有“疾驰之势”:2022年深大牵头建设的“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立项,这是建校以来以至深圳本土高校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2023年李清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深圳本土产生的第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工科领域“后起之秀”——广东工业大学在本次评级中,首次跻身工科实力50强,位居全国第48名。学校在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厚植“产业基因”、聚焦“高精尖缺”,工科领域科研创新水平稳步提升,本次排名中在科研项目(第39名)与学科实力(第47名)两个维度表现出色。其中,在学科实力方面,广东工业大学在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3个学科位居国内一流学科(软科前12%或前4名),发展势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