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山大学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新增3个专业,分别是: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整合科学;智慧交通。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
01
是什么?
1920年,牛津大学首创PPE(Philosophy, Politics & Economics)本科专业,旨在研究现代社会的结构及其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原理。该专业被誉为最顶尖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之一。
2023年,中山大学依托哲学系、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和岭南学院等院系,正式设立面向本科生的PPE专业,计划招录不超过30人/年。
PPE专业学制四年。根据教育部规定,完成“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专业”本科学习计划的毕业生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02
怎么读?
学校在大一新生军训期间,面向全校本科一年级新生(招生时有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者除外)进行二次遴选。遴选方案以文件公布为准。
03
怎么学?
PPE作为一门独立的本科专业,不是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三个专业的简单组合,而是有机的交叉融合,具有自身独特的培养理念与课程体系。PPE专业通过全新设计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方案,整合教学资源。
专业特色(依托平台):
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智库
人才培养交叉融通:
设置以问题为导向的PPE跨学科专题综合研讨系列课程。
专业进阶:
提供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进阶课程选修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在某个专业领域进一步深造。
雄厚师资:
PPE专业学生享有三个院系的优质的教学、科研与实践资源;此外,定期举办PPE论坛,邀请海内外名家名师做专题讲座,扩大学生视野。
全员导师:
“1对1”的导师制和“1对N”的跨专业导师组指导。
国际交流:
PPE专业优秀学生将有各类国际学术交流以及海外学习访问的机会,包括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专业方向。
整合科学
01
是什么?
整合科学是一个新型跨学科专业。中山大学是最先开设整合科学专业的国内高校之一,目前国内仅有北京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该专业。
中山大学的整合科学专业于2023年设立,依托生命科学学院,联合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共建,学制为4年,学位为理学学士学位。
02
怎么读?
学校在大一新生军训期间,面向全校高中学习理科(新高考省份须选考物理)的本科一年级新生(招生时有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者除外)进行二次遴选。遴选方案以文件公布为准。
一年级接受统一的数理化生基础知识训练,从二年级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发展方向。
03
怎么学?
整合科学专业的整体教学目标可概括为“广学精研、知行并重”。
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模块设计
整合科学专业由中山大学相关学院从事生命科学跨学科研究的优秀教师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其中包括多名国家高层次人才。
跨院系导师组将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包括科研训练、技能提高课),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要。
专业特色(依托平台):
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生物学类、野外实践教育基地等近20多个实习基地
人才培养:
本专业拥有全新打造的整合科学课程体系,体现交叉学科特征的多个进阶课程模块选择;
大班讲授+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1对1”的导师制和“1对N”跨专业导师组指导,体现以兴趣为中心的X课程选择模式。
建立“实验室轮转制度”(rotation),大一开设新生研讨课,利用反转课堂模式启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
从大一到大三,学生们最多可以选择6个不同的实验室进行个性化学习,体验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科研特色,寻找属于自己的志趣和研究方向。
智慧交通
01
是什么?
智慧交通专业作为交通运输大类本科特设专业,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新工科”专业,开设在深圳校区的智能工程学院。
智慧交通专业前身是交通工程专业。2003年,中山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于工学院设立并开始招生,本专业自成立之初便瞄准智能交通人才培养方向。
2004年,设置了交通工程(智能交通)、交通工程(城建交通)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入学即分流培养;
2009年,交通工程专业只保留智能交通方向;
2018年,交通工程专业调入智能工程学院;
2023年,中山大学获批设立智慧交通专业,开始以智慧交通专业名义招生。
02
怎么读?
高考录取
03
怎么学?
学院设计并实施了一个包含数理科学和交通工程双基础,人工智能、信息数据、协同控制的三类核心技术领域,以及四个专门实验模块的“双基础三技术四实验”立体培养架构,旨在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技能。
“双基础、三技术、四实验”的立体培养架构
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专业特色(依托平台):
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共建)、2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汽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有3个千万级的校企合作平台
人才培养:
建立了分阶段科研训练制度,大一开设前沿讲座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大二组织“学生进实验室”活动,全体专业老师根据自己科研方向,给出多个科研前沿热点题目,学生自主选题。
科研训练中,导师将对学生们进行1对1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设计,从大二到大四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大三开设科研与创新选修课,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大四提供本硕贯通课程,帮助准备升学的同学做好下一阶段科研学习的准备。
在学生完成大一公共通识课程后,安排认知实习,带领本科生到交通领域高新科技企业进行参观;
在大三与大四之间的暑假安排生产实习,推动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帮助学生多维度深层次地认识本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