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外出任官,最后却成一个酷吏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杨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初唐四杰”是后人对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尊称,在当时可能就叫做四大才子,而且他们的官位普遍不高,社会地位并不尊崇。更为重要的是,这四人下场基本都不好,王勃27岁就溺水身亡,卢照邻重病缠身,投水自尽,骆宾王参与徐敬业叛乱,下落不明。算是得到善终的杨炯,口碑却极差。

杨炯很小就是天才,在十岁时就被举为神童,相当于颁发了一张民间推选,官方认可的证书。他十一岁就进入弘文馆担任待制,一干就是十六年。这并不是正式的官职,相当于边学习边深造,要等待机会才能出来为官。

对于别人来说,国家发放俸禄,不用参与体力劳动,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对于杨炯来说,却是一件羞辱的事情。当时他已经声名鹊起,名列四才子之一。不过这个称呼的含金量有多低,在裴行俭的评论中就可以看出来:

士之致远者,当先器识而后才艺。勃等虽有文华,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邪!杨子稍沈静,应至令长;馀得令终幸矣。

也就是说,在裴行俭看来,四大才子都很轻浮,除了杨炯稍稍沉稳一些,能够担任县令之外,其余都没什么官运。他惊人的预见力,一语中的。其实杨炯出任盈川令的过程也很波折,他曾受堂弟参与徐敬业叛乱影响而被贬谪,颠沛流离返回京师后,又对武则天尽情颂扬,写下了《老人星赋》、《盂兰盆赋》等阿谀奉承之作。

也就是靠着这份隐忍,在692年冬天,杨炯终于被任命为盈川县令。这也许是杨炯仕途的起点,他的好友,未来三任宰相、统领文坛的张说却忧心忡忡。他深知杨炯的缺点,并向其赠送了一篇散文《赠别杨盈川炯箴》:

杳杳深谷,森森乔木。天与之才,或鲜其禄。君服六艺,道德为尊。君居百里,风化之源。才勿骄吝,政勿苛烦。明神是福,而小人无冤。畏其不畏,存其不存。作诰兹酒,成败之根。勒铭其口,祸福之门。虽有韶夏,勿弃击辕。岂无车马?敢赠一言。

这篇散文字数很短,却是十分精彩,而且还表明了自己对友人的告诫和担心。它的前四句,是从景物入手,将杨炯比作深谷之中的乔木,是唐帝国不可多见的人才。张说也表示,上天既然赐予了杨炯天赋,就有可能在俸禄上对其刻薄。这句话一方面暗含劝慰,另一方面也是富有哲理的。

随后,张说开始规劝杨炯,要以道德为尊,并且告诫他,有才气却不要骄纵吝啬,为政要宽明而不要实行苛政。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张说要达到的目的。至于说后面华丽的辞藻,全部是围绕这个中心所展开的。

张说为什么如此担心呢,因为杨炯在京师的时候名声就不好。大概才子大多都是恃才傲物,看不起人吧,他非常傲慢,苛待下人,甚至还敢于公然羞辱当朝权贵。杨炯曾经将朝中官员称为“麒麟楦”,所谓“麒麟楦”,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唱戏时的麒麟,看起来威风凛凛,仪表不凡,实际上不过是华丽包装下的驴子。这自然是满朝愤怒,对于朝廷官员尚且如此,对百姓又能好到哪里去?

果然,杨炯在盈川期间,十分残暴,经常将下属责打致死。唐朝时酷吏横行,杨炯就算其中一个,只是他官位不高,当上盈川令后没多久就去世了,才没有太大展现暴虐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张飞杀猪,关羽卖枣!他们的绝世武功是从何处学得的?

张飞杀猪,关羽卖枣!他们的绝世武功是从何处学得的?

三国,张飞,关羽

清朝嫔妃的工资有多少她们一个月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清朝嫔妃的工资有多少 她们一个月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清朝,妃子

汉宣帝的一生如此的传奇又那么厉害为什么知道他的人很少呢

汉宣帝的一生如此的传奇又那么厉害 为什么知道他的人很少呢

汉宣帝,汉朝

秦始皇统一后匈奴南下进攻,他为什么只修长城而不打仗?

秦始皇统一后匈奴南下进攻,他为什么只修长城而不打仗?

秦始皇,秦朝

韩信早年穷得吃不上饭,为什么要吃白食却不去自食其力?

韩信早年穷得吃不上饭,为什么要吃白食却不去自食其力?

汉朝,韩信

起于微末,却生而不凡!大将军卫青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起于微末,却生而不凡!大将军卫青的一生是怎么样的?

汉朝,卫青

清朝皇子为什么大多数都会的天花主要的原因两点

清朝皇子为什么大多数都会的天花 主要的原因两点

清朝,皇子

和珅的官职权利到底有多大为何大小官员都如此讨好他呢

和珅的官职权利到底有多大 为何大小官员都如此讨好他呢

清朝,和珅

诸葛亮死前偷偷留下一人,为蜀汉延寿30年

诸葛亮死前偷偷留下一人,为蜀汉延寿30年

费祎,三国

汉武帝能将匈奴打趴下,秦始皇却不行

汉武帝能将匈奴打趴下,秦始皇却不行

汉武帝,汉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才子外出任官,最后却成一个酷吏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