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起一提起赵括就恨得咬牙切齿?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华文学博大精深,不仅同样的字在不同语境有各种解释,简单的一句话能够诠释一个现象或事情,还有四字成语耐人寻味,往往四个字就能表达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成语的来历都有特定的故事,并非无中生有,胡编乱造,那么下面我们来就说一下“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背后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之所以说纸上谈兵,最起码得有纸这件物品,但是考古学家多年的考古经验发现,虽然纸张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被创造出来,但是那个时候的制作工艺并不完善,因此没有被大家接受,更没有广泛使用。

直到东汉时期的蔡伦对纸张进行改进,发明了蔡侯纸,那个时候人们对纸才慢慢利用起来,到了魏晋时期,纸张的使用力度便非常大,渐渐开始被广泛使用。

因此纸上谈兵这个事情,肯定发生在魏晋时期之后,毕竟之前人们所用的书写材料是简、竹或者是帛。

有些人认为,之所以说成纸上谈兵,而不是在,其他东西上谈兵,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明朝初期文人刘三吾所写的

"鄂垣仅有湘南地,朝野犹夸纸上兵

"一句,因此纸上谈兵这个典故虽然来自于战国,但是这一成语的出现却晚了那么多年。那么纸上谈兵到底说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大家对这个词语解释为贬义词?这还要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说起。秦国跟赵国发生战争时,赵国派出国内名将廉颇应战,然而廉颇的对应办法却令赵王非常不满意,于是将廉颇换成了赵括。

赵括是当时赵国另一名将赵奢的儿子,虽然熟读兵法却没有什么作战经验,因此后世人觉得,赵括的作战经验相比自己的父亲赵奢而言,还是低了很多档次。

再加上赵括确实在长平之战大败,导致赵国的国力一下子衰退不少,因此纸上谈兵四个字也是借机对赵括的讽刺。然而这场两个国家的争斗中,赵国之所以战败,难道全部原因真的是赵括一人所为吗?赵括为什么会输掉战役?他真的是否如传闻所言是一个根本没有能力的人呢?

当初秦国为了扩大国家实力,争夺土地而与赵国发生了激战,秦王命左庶长王龁攻打赵国,而赵国派出大将廉颇与之对抗,面对战斗力超强的秦军,廉颇想出的最好办法就是高筑城墙,只守不攻。

原本这样的做法是想消耗秦军的战斗力,然而在消耗秦军的前提下,赵国也应该有足够的国力支撑,不过战争后期,赵国的国力却无力继续维持,以至于赵国无奈向其他国家借粮草,这也说明赵国国内已经接近空虚。

而此时的赵王为了尽早结束这场战争,不得不向秦国求和,但是遭到了秦国的拒绝,为此赵王对廉颇这种作战方式十分不满。

此时秦国的丞相范雎,看到赵国国内有些君臣不和的意思,于是故意散播出消息说,秦国其实没有什么好怕赵国的,要说唯一惧怕的就是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

这个说法一起,果然令赵孝成王相信了,于是他急忙换下大将廉颇,改用赵奢的儿子赵括为主将,统帅赵军。看到赵孝成王如此行事,丞相蔺相如立即相劝,蔺相如认为,赵括虽然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习兵法,把很多兵法熟读于心,并且对他父亲赵奢的用兵方法非常了解,但只是表面上了解罢了,并不能很好的对这些兵法进行理解和运用,而且非常骄傲自大,不适合当一军主帅。

然而蔺相如的劝谏对赵孝成王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此时的他只想尽快和秦国做一个了断,根本听不进任何谏言,于是执意任命赵括为大将,还令赵括立即结束这场战争,对秦国主动出击。

对此赵括的父亲赵奢也表示,自己虽然多次跟儿子探讨军事要法,赵括虽然对父亲提出的问题能够对答如流,但因为实战经验不足,他也并不认为自己的儿子能够统领一方士兵。

赵括的母亲曾对丈夫提出的这种说法感到疑惑,还寻问过丈夫的意见,赵奢说对妻子说,儿子虽然很有天分,但确实有些自持,将统兵一事想得太过简单,如果有一天真的让他带兵一定会吃亏的。然而此时的赵孝成王却是谁的劝说都不采纳,还是依旧我行我素,赵国在换下廉颇改为赵括之时,秦国也将主将王龁改成了大将白起。

白起可不是个一般人物,他统兵以来从未打过败仗,不论是军事能力还是战斗能力都是一流,就连赵国的大将廉颇和赵奢,也不敢说一定就能战胜他,更别说此时的赵括了。

了解那段战争的人都知道,秦国当时为了一统天下,大力征兵,可谓是投入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而赵国却没有这样的觉悟,不过在对战的时候,赵国还是布兵四五十万,而秦国的兵力有多少虽然说法不一,但不论哪种说法,人马比赵国都多上许多。赵括来到战场上本想一展身手,带领士兵主动出击,而在战场上带兵打仗已是家常便饭的白起,更是早早做好准备,他假装吃败仗往后退,引得赵括的部队疯狂追击,后白起又派另一支精锐部队,迂回到赵括后方,前后夹击,对赵括军队形成了包围之势。

正因如此,赵括这一仗打得非常吃力,更糟糕的是,白起命将士将赵括的粮草供应切断,白起用兵之神让赵括根本无力思考对策,只能全力应战,做好防守措施。

接下来赵军因为粮草不足,军心散乱,于是赵括只能率领精锐部队突围,但最终被射杀,不过这次赵括虽然失败了,但也对秦国的兵力造成重创,秦军死伤过半,也没讨到多大好处,说起他让白起也痛恨无比。对于赵括的军事才能,因为他的死,历史也没有过多记载。

但是当时赵括确实是在赵国不占优势的时候,还能给白起所带领的军队造成重创,并不像个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为什么说袁绍比袁术强?袁绍和袁术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袁绍比袁术强?袁绍和袁术是什么关系?

三国,袁术

明朝皇室为何会有那么多的人口只因出在制度身上

明朝皇室为何会有那么多的人口 只因出在制度身上

朱元璋,明朝

刘备最终能逐鹿中原靠的是什么?刘备的三次融资创业史!

刘备最终能逐鹿中原靠的是什么?刘备的三次融资创业史!

三国,刘备

如果赵构支持岳飞抗金会怎么样以当时的实力能够消灭金国吗

如果赵构支持岳飞抗金会怎么样 以当时的实力能够消灭金国吗

岳飞,赵构

晁错被杀和袁盎有什么关系?袁盎如何从吴国逃出生的?

晁错被杀和袁盎有什么关系?袁盎如何从吴国逃出生的?

汉朝,袁盎

隋炀帝为什么会要倾尽国力死磕高句丽呢原因还得从一件外交说起

隋炀帝为什么会要倾尽国力死磕高句丽呢 原因还得从一件外交说起

隋炀帝,高句丽

三国百年乱世之中为什么司马懿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呢

三国百年乱世之中 为什么司马懿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呢

司马懿,三国

孙嘉淦当了一辈子清官,晚年回老家为什么要装有钱?

孙嘉淦当了一辈子清官,晚年回老家为什么要装有钱?

孙嘉淦,清朝

秦国统一天下后,为什么几十年的时间就倒了?

秦国统一天下后,为什么几十年的时间就倒了?

秦始皇,秦朝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刘禅,三国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为什么白起一提起赵括就恨得咬牙切齿?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