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祎:大唐信安王,也是盛唐最能打的王爷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男主张小敬说起自己所佩的短刀之时,提到了一位信安王。这位信安王虽然只活在剧中人的台词里,但其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形象还是让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然而,历史上真正的李祎却并非如此。

01、高贵出身,苦难童年

李祎的曾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祖父是吴王李恪。按理说,作为大唐王朝的近支宗亲,就算再不学无术,也能躺着在家数钱,然后坐等封官加爵,一生无忧无虑。

可生活有时候是不会和你好好讲道理的。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初,时任司空的吴王李恪在太尉长孙无忌的构陷之下,被唐高宗李治以“谋反罪”冤杀。李恪的四个儿子被流放至岭南(今两广及海南地区)。

唐朝时期的岭南非常荒蛮,且多瘴气,流放至那里的犯人存活率极低。

所幸,这四个当时都还不到七岁的孩子不仅全活了下来,而且还在岭南娶妻生子。

因而,李祎出生的时候不仅没有皇族亲贵的光环,还带有罪臣之后的枷锁,生活与心理的压力可见一斑。

尽管后来李恪被逐步平反,但朝廷仍旧没有要召他们回京的意思。直到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掌权之后,才开始慢慢起用李祎的父亲及叔伯们。

那个时候的李祎还不满二十岁。

02、忠孝友悌,谦谦君子

艰难的流放生活并未让李祎怨天尤人,反而教会了他如何在逆境中坚守理想,不忘本心。

而在恶劣环境下成长的他也更加懂得了亲情的弥足珍贵。所以这孩子从小就十分孝顺父母,对弟弟们也是爱护有加。

因为父亲李琨在做诸州刺史时的卓越政绩,朝廷在他死后追封其为张掖王。作为张掖王的长子,李祎理应继承爵位。而李祎却固辞不受,坚持将继承权让给弟弟李祗。李祗也自然百般推辞。

兄弟俩之间的真情流露让当时的皇帝唐中宗李显十分感动。因而在允准李祎的请求之后,又封其为嗣江王,继承了唐太宗之子李嚣的爵位,后来又改封其为信安王。

一门两位郡王的荣光不可避免地吸引了不少人或艳羡,或嫉妒的眼神。

好在,李祎兄弟很快就以自己的表现让他们统统闭上了嘴巴。二人在各地任职的时候皆为官清正,恩威并施,政绩斐然。

李祗后来做到了工部尚书和宗正卿等高官。在安史之乱中招兵讨贼,颇有功劳,与“诗仙”李白亦交往甚密。

至于李祎,则更了不得。

03、无敌勇将,一战成名

唐朝能打仗的宗亲除了在开国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李世民兄弟,以及后来的江夏王李道宗之外,就是这位信安王李祎了。李

祎自执掌兵权之日起,就表现出了其卓尔不群的军事才能。

唐高宗和唐中宗时期,唐朝与西域各国,尤其是吐蕃便纷争不断,且唐朝并不占十分优势。因而自唐玄宗继位以来,便屡次反客为主,向吐蕃用兵,双方势均力敌,各有胜负。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唐玄宗命李祎为主帅再次与吐蕃作战,目标很明确,就是夺回被其占领经年的重镇石堡城。(《长安十二时辰》中也提到过这一战役)

石堡城位于今青海省湟源县,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但其易守难攻,若以大军进攻,胜算有限。因而当时有很多将士都建议从长计议,设法诱敌出城。

可李祎是个说一不二的硬汉。只说咱们的地盘被野人占了那么久,若不赶紧讨回,这口气还真没法子出。说完,他便连夜与将士们商议,大胆采用了远距离偷袭之策,只求速战速决。

这种孤注一掷的策略其实非常冒险。因为一旦被对方提前洞悉,加强防备,无功而返还是小事,万一调转头来反攻本方大营,后果不堪设想。

这点,李祎自然明白。可明白是一回事,去不去做又是另一回事。于是,就在万事俱备后的一个深夜,李祎亲率大军直奔石堡城而去。

天时地利人和,这一仗打得吐蕃军节节败退,死伤惨重。李祎率领的唐军以少胜多,一举夺回石堡城,拓地千余里。

石堡城这一战大大击溃了吐蕃的锐气。吐蕃人不得不放下姿态向唐朝乞降,态度颇为恭谨,表示前有文成公主,后有金城公主下嫁,咱们好歹是一家人。一家人吵得再凶,到底也打断骨头连着筋不是?

唐玄宗思虑再三后,接受了这份降书,换来了两国之间数年和平。

04、功高遭嫉,智对小人

凯旋归来的李祎受到了唐玄宗的亲自接见嘉奖,并且很快被授以兵部尚书并朔方军节度使的显官,继续掌管兵权。

李祎能得此高位靠的不是祖荫,而是实打实从腥风血雨中拼杀而出的。朝堂之上大多数人对此还是心服口服的。

可“大多数人”,终究不是“所有人”。当时的宰相宇文融刚刚上台不久,地位还不十分稳当。眼见唐玄宗对李祎这位堂兄的信赖与日俱增,心里很是不安。

这一不安,腹内这一肚子坏水就开始不停地往外泼。于是,他暗中联络了几个与他“志同道合”之人,准备一齐弹劾李祎。

李祎虽然是个武将,但心思细密,很快就洞穿了他们的阴谋。这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第一,听之任之,被动应对。第二,主动出击,反客为主。

李祎选择的当然是第二种。但他不能直接去唐玄宗面前自辩说,有人要害我,我是无辜的。这样同样会产生两个问题。其一,你怎么知道有人要害你,其二,你说自己无辜就无辜吗?

道理,李祎都懂。所以,他找了两个人替他去说。第一个是唐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第二个是唐玄宗的心腹宦官高力士(高力士当年由李祎的大伯父李仁推举入宫)。

这两个人的背景太强大了。唐玄宗自然信。并且,深信不疑。

因而,在不知内情的宇文融等人上了弹劾书之后,唐玄宗立马将他们贬官了事,对李祎的信赖一如从前。

05、神兵忽至,再立大功

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初,唐朝出兵东北,攻打当地的少数民族奚族与契丹。开始的时候,唐朝优势明显,敌军望风奔逃。

大将赵含章率军追击,想要生擒敌首。谁料这不过是他们诱敌深入的诡计。唐军在白山(今吉林省白山市)遭遇奚族与契丹主力部队偷袭,虽奋力抵挡,仍旧大败而回。一时谣言四起,军心大乱。

正在几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时任河东河北道行军总管的李祎率唐军主力及时赶到。在稳定完军心之后,便精准地分析了一下敌我双方优劣之势及接下来需要采取的战略部署。大军群情激奋,秣马厉兵,准备报仇雪恨。

在李祎的带领下,这场复仇之仗赢得十分漂亮。契丹大将可突于率余部四散奔逃,狼狈至极。而奚族首领李诗琐高则要识时务得多,立马带着五千余名伤兵残将向李祎投降。

李祎大喜,当即便与李诗琐高行了执手之礼,表示陛下定会以诚相待(唐玄宗后来果然封其为归义王,于幽州安置)。

李祎因为这战告捷而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崇官)。他的几个儿子也因此入仕。

06、寿终正寝,福荫后人

其后,李祎又数度出征,可谓战功赫赫。但其为人过分刚直,无意间也得罪了不少人。因而他的许多战功都被人刻意瞒报。功绩与封赏很不成正比。

当时有很多人都为他愤愤不平。李祎对此倒是十分坦然。与国家利益与百姓安危相比,他的个人得失根本不值一提。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祎在太子少师任上退休养老。三年后,因病离世。唐玄宗颇为痛心伤怀,追封其为太尉,朝野哀叹。

说句实话,像李祎这样屡立奇功,深得民心的皇族宗亲,能得以善终其实是非常不易的。江夏王李道宗和李祎的祖父吴王李恪当年就是死在君王的忌讳之上。

或许也因为这个,李祎对自己和孩子们的性格要求都是刚正且低调。

然而,有时候你想要低调,实力却不允许。李祎如此,他的几个儿子也是如此。

李祎长子李峘,次子李峄,三子李岘都做到了显官,被史书单独列传,名垂青史。李岘更是多次登临宰相之位,知人善任,一身正气。《旧唐书》为此盛赞:宗室贤良,枝叶茂盛。最尤者谁?岘独守正。

当真虎父无犬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中山靖王是谁?刘备为什么不说自己是刘邦后代?

中山靖王是谁?刘备为什么不说自己是刘邦后代?

三国,刘备

抚远大将军既然没有固定的品级他们的权利到底有多大呢

抚远大将军既然没有固定的品级 他们的权利到底有多大呢

清朝,抚远大将军

庞涓最巅峰的时候是在什么时期?庞涓是如何攻克邯郸城的?

庞涓最巅峰的时候是在什么时期?庞涓是如何攻克邯郸城的?

战国,庞涓

刺杀董卓的两个人除了曹操还有谁那个人到底叫什么名字

刺杀董卓的两个人除了曹操还有谁 那个人到底叫什么名字

董卓,曹操

孙皓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孙皓是个怎么样的人?

孙皓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孙皓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国,孙皓

刘邦多次想杀萧何,萧何是怎么躲过的?

刘邦多次想杀萧何,萧何是怎么躲过的?

萧何,汉朝

黄忠一生追随过哪些人?黄忠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黄忠一生追随过哪些人?黄忠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三国,黄忠

努尔哈赤和长子反目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大儿子会被弄死呢

努尔哈赤和长子反目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这个大儿子会被弄死呢

清朝,努尔哈赤

如果董卓篡位成功会怎么样身为干儿子的吕布有继承的权利吗

如果董卓篡位成功会怎么样 身为干儿子的吕布有继承的权利吗

吕布,董卓

诸侯联军起兵反对董卓都没有杀死他为什么最后会死在吕布手里

诸侯联军起兵反对董卓都没有杀死他 为什么最后会死在吕布手里

董卓,吕布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李祎:大唐信安王,也是盛唐最能打的王爷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