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育人功能 注重综合考查 积极引导教学
1月6日上午,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简称“春考”)语文科目顺利结束,市教育考试院邀请语文学科专家对试卷进行了评析。专家一致认为,2024年上海春考语文试卷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育人功能,落实课标理念,注重综合考查,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立德树人,发挥育人功能
试卷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提升思想品德修养,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
默写《论语》《荀子》中的名句,古诗《秋夜宴王郎中宅得露中菊》、文言文《陈东庄先生传》《崇俭素》《俭说》等阅读材料中所传达的自律自省、执着坚忍、耿介刚直的品质以及中华民族勤俭克己、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美德,无不引导考生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理解民族精神气质,追求高尚的人格修养。
试卷同样反映时代风貌。社科类现代文阅读材料讨论纪录片与真实的关系,引领考生关注、思考、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剖析、评价常见的文化现象,提升媒介素养。文学类现代文《十八月潭》情理兼备,引导考生领略自然之美,感受古老恒久的自然之力,体悟不同形态的生命伟力,获得审美的陶冶与思想的启迪。
作文题目紧扣“创新”这一时代话题,引导考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思考知识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时代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入探究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激发考生的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二、落实课标,注重综合考查
试卷以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命题依据,以丰富而真实的情境为载体,综合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考试材料选择与组合角度多样、视野开阔,创设复杂灵活的情境,拓展了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如构建贴近真实生活的新闻阅读情境,结合节选语段,要求考生判断报纸版面名称与文章标题的契合度,综合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组合网络讨论区发言内容及相关的专业资料,创设考生融入网友讨论进而主动查找资料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让考生充分展现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应具备的综合素养;借助古人评论,引导考生调动既有阅读经验,对诗歌进行分析;选择两则从不同角度谈“俭”的文言文材料,要求考生通过比较阅读理解“俭”的丰富内涵,体会论述的现实针对性,启发考生感受作者运用多种方法阐释说理的效果,增强造福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试题的设置强调综合性和探究性。积累运用部分的试题落实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多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社科类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则关联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当代文化参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等多个任务群,其中要求考生拟一则跟帖,针对网络讨论区中“这部动画片算不算纪录片”的问题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考生作答时应根据特定情境,综合多个文本信息,读写结合,学用兼具。试卷还为考生创设了开放的自主探究空间,如考生可以从作者赏景时的情态、文章语言风格等不同角度思考,在使用不同标点的两个句子中作出选择并阐释理由。
三、稳中求进,积极引导教学
试卷整体结构、分值比例、题型、题量基本保持稳定,试题难度设置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人才的科学选拔。
试卷与教材衔接紧密,引导教学立足课堂、重视教材。文学类现代文《十八月潭》呼应教材中“自然情怀”的单元人文主题,写作题呼应教材中“探索与创新”的单元人文主题;古诗《秋夜宴王郎中宅赋得露中菊》的鉴赏引导考生透过诗人精心组织的语言,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延伸了教材中的学习要求。
试卷着力引导教学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协同发展。如引导考生从作者先后运用的不同比喻入手,具体分析文章论述层次的推进,在考查思维逻辑性的同时,也考查了对形象的感受力;又如引导考生对作者描摹景物的精妙之处加以赏析,借助对语言形式的分析,展开联想和想象,体悟形象与情感之美。
试卷强调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让考生在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文章来源(官网发布地址):【点击查看官网原文信息】
官网发布缓存图(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