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入曹营为何一言不发?诸葛亮说明了真相!

徐庶入曹营为何一言不发?诸葛亮说明了真相!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典故,被广为流传,中国人对他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小说中故事

在小说中,徐庶化名单福,一开始出仕的是荆州刘表,但是觉得刘表善恶不分,于是留书一封与之辞别,前往三国奇人水镜先生司马徽处继续游学,被司马徽称有王佐之才。

刘备新野屯兵之时,徐庶经过精心准备自荐成为刘备的军师。曹操得知刘备于新野驻军,派遣曹仁率领大军前来攻打,徐庶用计遣张飞、赵云大破曹仁前锋,并将二吕斩杀。

曹仁于是摆八门金锁阵应对,但被徐庶识破阵中破绽,教导赵云领军破阵,杀败曹仁。曹仁不甘失败,决定晚上劫营,但又被徐庶算到,曹仁大败而归,徐庶又设计夺取了樊城。

曹操得知此事后,十分忌惮徐庶的本领,在程昱的建议下,先将徐庶的母亲掳至许昌,后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记给徐庶写了一封劝降信,徐庶救母心切,在告别时向刘备推荐卧龙诸葛亮出山,自己只身前往许昌救母。

徐庶到许昌见了母亲之后,才得知自己被骗,徐母知道了事情的过往,不想连累儿子,随后自杀,徐庶痛失母亲,也感念刘备之前的知遇之恩,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

赤壁之战时徐庶虽识破庞统的连环计,却不点破,使得曹军大败而回。之后,在《三国演义》中就没有了徐庶的身影,像他所发誓的那样,消失在了波澜壮阔的三国故事中。

后世之人,因其《三国演义》之故事,往往惋惜不已,一代大谋士、军师,在三国还未鼎立之前,就泯灭世间,仅仅成就了其“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气节,但其抱负、才华还未施展,就成为一个不发一言的“哑巴”,此情此景令人哀叹。

因为徐庶与刘备之间的故事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所以徐庶总是被看作蜀汉的忠臣。但真实的历史是如小说中故事那样吗?且让我们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徐庶、还原真实的史实。

徐庶投靠曹操的原因

《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

《三国志》正史中记载,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死,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次子刘琮派遣使者请降曹操。此时徐庶与刘备屯兵樊城,听闻此事大惊,匆忙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的性命,辞别刘备,前往曹营投靠曹操。

这跟小说中情节有很大出入,特别是以下三点:

1、曹操并没有因畏惧徐庶的才能,设计掳掠徐母,威胁徐庶投靠。

2、徐庶是因为孝子的原因,才入的曹营,和刘备并没有“终生不为曹操出谋划策”的约定。

3、徐庶归曹后,没有史书记载徐庶母亲因“大义”自杀之事。(根据徐庶之后终身在曹魏处为官推测,曹操在捕获徐母后,应该是善待有加)

由此可见,在徐庶心中,家人的性命(小我)应该比之复汉(大义)要重,既然在刘备处不能为官了,去曹操处出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官路历程

徐庶本名徐福,为颍川郡寒门子弟。了解三国历史之人都知道颍川是当时最为繁华的区域之一,人文鼎盛,英才辈出,可谓名士的“摇篮”。

同徐庶一个时期的颍川名士有:荀或、荀攸、陈群、郭嘉、钟繇、陈纪、陈谌、李膺、王烈等。看到前面几位的名字,是不是有如雷贯耳的感觉,曹操时期的大谋士基本都在此列。

而且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平时相互结交,畅谈法家、儒家思想,学习治国理政的经验。形成一个比较牢固的政治团体,互相扶持。

徐庶因是寒门子弟,且年轻时有过“放荡不羁”经历,并不被这些传统世家子弟所认同,一开始想出仕为官时,他不是找同为北方势力强大的曹操,而是辗转到荆州去找刘表,而后跟随了刘备,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在正式投靠曹操之后,正史就鲜有其事迹记载。曹魏的史书《魏略》中,只有两处,一带而过:

1、延康元年(220年)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劝进表。第一次出现只是在众多官员一起联名上奏的奏折中的一个名字而已,但其归曹已经过了整整12年了。

2、黄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这是归曹15年后的封官,注意没有封赏任何的爵位。

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两个官位的情形,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中郎将的名号被各割据势力广泛加于武官(注意这个“广泛”的用词,已经不是汉初品秩二千石的重要官位了,那时是个武将领个杂牌将军都比这个官位大),也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的要职,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尴尬位置,其职位、品秩、权力和以前相差很大。

如果徐庶是真正的统兵之将,参加了任何一场与其他势力的战斗,正史都应该有所记载,可知此中郎将只是个代表身份的虚衔,何况是才迁升的,以前可能比这还不如。

说完了右中郎将这个武官衔,再来了解下御史中丞这个文官位,历史上是御史大夫的副手,言官的二把手,原本清贵非常。但曹操一度把它改名为“宫正”,起纠弹百官朝仪的职责。在三国这样一个特殊时代,此官位应该属于表面光鲜的闲官,并无多大的实权。

这也是徐庶一生在曹营最后、也是最高官位了。在几年之后,徐庶病死,有碑存于彭城的描述被史书一笔而过,《魏略》记载中,没有给其任何的哀荣。(一般曹魏重臣死后都有追封、谥号、陪祀、封妻荫子等殊荣)

诸葛之言说明真相

《三国志诸葛亮传》: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徐庶的好友,与他一起投曹)官职都不太高,感慨道:“难道是魏国的名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看似是诸葛亮替二人打抱不平,埋怨曹魏不重用人才,其实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曹魏和蜀汉的人才现状:曹魏人才济济、蜀汉人才凋零。像徐庶与石韬之才能,到了蜀汉,会高官厚禄、大用重用;而在曹魏,比之更强的能人比比皆是,量才适用,这二人得不到重视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了。

徐庶在曹魏为官近30年,历经曹操、曹丕、曹睿三个主君,说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委实说不过去,从他没有弃官而去和劝进曹丕这两点来看,推测其也是热衷名利之人。

在真实的历史上,徐庶的才能,并不能在人才济济的曹魏阵营脱颖而出,而是被众多天才所埋没,因其位卑言轻在朝堂内政、军事等大事上也没有什么发言权,所以他在正史上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大事。

仅仅是封了个不大不小的闲官、诸葛丞相替其抱屈(沾了诸葛亮的光)和默默无闻的死去被史书一笔轻轻的拂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咸丰为何会如此宠信慈禧呢看看她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了

咸丰为何会如此宠信慈禧呢 看看她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了

咸丰,慈禧

唐朝宰相张柬之的权力有多大年过半百为何敢参与政变呢

唐朝宰相张柬之的权力有多大 年过半百为何敢参与政变呢

唐朝,张柬之

汉元帝刘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说他是汉朝的罪魁祸首呢

汉元帝刘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为何说他是汉朝的罪魁祸首呢

汉元帝,汉朝

周培公死前向康熙献了什么图?周培公为何被贬?

周培公死前向康熙献了什么图?周培公为何被贬?

清朝,周培公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刘娥执政期间想没想过称帝?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刘娥执政期间想没想过称帝?

宋朝,刘娥

梅尧臣的一生过得怎么样?在诗坛上有绝对地位在官场上却掀不起浪!

梅尧臣的一生过得怎么样?在诗坛上有绝对地位在官场上却掀不起浪!

宋朝,梅尧臣

史上唯一的外国皇后!奇皇后一生有哪些传奇故事?

史上唯一的外国皇后!奇皇后一生有哪些传奇故事?

元朝,奇皇后

孙权在陈武的葬礼上做了什么?为什么被后人诟病?

孙权在陈武的葬礼上做了什么?为什么被后人诟病?

三国,孙权

曹操处死吕布时,为什么要问刘备的意见?

曹操处死吕布时,为什么要问刘备的意见?

曹操,三国

揭秘:魏延真的被诸葛亮设计谋害了吗?

揭秘:魏延真的被诸葛亮设计谋害了吗?

魏延,三国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徐庶入曹营为何一言不发?诸葛亮说明了真相!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