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帝为何盛行主动退位?连续禅让的三位皇帝分别是谁?

南宋皇帝为何盛行主动退位?连续禅让的三位皇帝分别是谁?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皇位对于古代的皇室子孙来说,恐怕是每个人都会觊觎的一个位置,人们为了权力杀的血流成河的事例不在少数,很多皇帝的继位,都是经历过一番腥风血雨的。虽然历史上禅位的皇帝也不少,然而在南宋时期,却有连续三个皇帝最后都是禅位,不当皇帝了,把皇位传给下一个人,他们难道是都不愿意当皇帝吗?他们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禅位的呢?

历史上为争夺皇位而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故事不绝于史,似乎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但在宋朝,尤其是南宋则出现了一种极为独特的现象,那就是皇帝禅让。如果是一两个则不足为奇,而出现三四个则足以成为一种重大现象了。

我们知道,中国在上古时期是实行禅让制的,即儒家所心向往之的王道理想——三代之治。尧将帝位禅让给舜,舜将帝位禅让给禹,这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自禹之后,传子不传贤,进入所谓的“家天下”,儒家谓之“小康社会”,即“天下为家”的礼乐社会。

当然,尧舜禹的时代还处于部落联盟时期,这时的禅让是可以传给不同部落成员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到了家天下以后,王朝成了一家一姓之天下,传帝位只会传给自己的儿子。而能够继承帝位的人选,从理论上来讲,无疑是嫡长子。

嫡长子虽然是储君,但必须等到皇帝驾崩以后才能顺利继承帝位。如果皇帝在世,而嫡长子继承地位的,那一定是由于禅让的缘故。相比于尧舜禹时期的禅让,我们将这种皇帝生前提前传帝位于自己儿子的行为称为“内禅”,即在家族内部进行。

提起“内禅”,我们就不得不提起南宋。

当然,其他朝代也不乏这种例子,如李渊让位于李世民,乾隆让位于嘉庆等等。但是,这些都是个案,最为典型的还是南宋,能够成为一种现象,一种政治文化。如在南宋时期,皇帝特别喜欢搞禅让,出现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内禅”的事件。

其实,我们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宋徽宗时期,就会发现,这时候已经出现这个苗头了。如我们所熟悉的靖康之难,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宋钦宗。面对来势汹汹的金人,宋徽宗胆怵了,为了不当亡国之君,便将帝位提早传于儿子宋钦宗。

而这个宋钦宗呢,对皇位不仅不动心,还哭哭啼啼的,仿佛让人觉得当皇帝跟上战场似的。其实这个宋钦宗可不傻,自己此时当皇帝无异于是接过一块烫手的山芋。他聪明是聪明,只是聪明过了头,只剩下了自己的谋算。殊不知自己也是赵氏子孙,难道不应该肩负起守土安民、延续祖宗基业的重担吗?似乎他忘了,这是他作为赵氏儿郎所不容推却的使命。

其实,这父子俩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所谓的“父不父、子不子”是也。最后,金人攻破东京,将赵宋皇室悉数掠往北地,只剩下康王赵构这一条漏网之鱼,最后在一帮老臣的拥护下,登上帝位,建立了南宋王朝。

南宋王朝这一时期的禅让现象的缘由。

一、高宗禅让

宋高宗即位以后,定都临安。当然,这时的情况我们都熟悉,就不再一一赘述。在与金人达成合议之后,两国倒也相安无事,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太平日子。只是朝廷上秦桧一手遮天,排斥异己,将整个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我们常说这时期分为两派,即主战派和主和派。

当时朝廷的主流政策是消极的防御政策,即主和,不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且人若犯我,我也笑脸相迎,割地赔款了事而已。其实有一个道理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以战止战”,所谓的“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以战争求和平则和平存”就是此理。可惜当时的主和派只贪图于一己之私利,根本罔顾这个道理。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当了36年皇帝以后,宋高宗感觉到疲倦了,便以“倦勤”为由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养子宋孝宗赵昚。其实,这时的赵构还是年富力强的,因为他禅位以后又活了二十五年,直到1187年才驾崩,享年81岁,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够上排行榜前五名的。

二、孝宗禅让

如果说南宋还有明君的话,那么这个赵昚算是个不错的皇帝了。他在即位以后,为岳飞平反,积极任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恢复中原。在内政上也颇有作为,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打击贪腐;在民生领域则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使得百姓能够富庶安康,史称“乾淳之治”。后世对他的评价甚高,称“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赵昚当然是一位积极有为的皇帝,在任期间发起了“隆兴北伐”,可惜功败垂成。其实个中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由于一批老将的离世,这时已经几无可用之将,因此失败在所难免。难怪乎后人总结道:“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失败后,赵昚逐渐转向内政,不再向外用兵,不过这时期的国内经济还是达到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水平。

1187年,赵构驾崩。闻讯后,孝宗泣不成声,连续两天未能进食。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表示要服丧三年,在此期间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两年后禅位于赵惇,是为宋光宗。1194年,赵昚驾崩,终年六十八岁。

三、光宗禅让

说起这个光宗皇帝,一生可谓是乏善可陈,几无可称之事。他在位五年,终年54岁,几乎没有干过什么大事。

说起这个赵惇,也真是可怜,年纪轻轻就得了重病,时好时坏。而更悲惨的是他有一个不安分的皇后李凤娘。这个李后可不是什么善茬,生性嫉妒不说,还十分热衷于权力。因此赵惇病重,可以说是正中其下怀,如此自己便能干预政事了。于是,她极力为娘家捞好处,将很多人都封为王,大有当年吕后的风范,但是她可没有吕后那样的权谋,顶多是个私欲过盛的女人而已。

由于光宗生性懦弱,加上李后的欺凌使得光宗整日郁郁寡欢,病情越发的重了许多,逐渐变得疯癫起来,开始滥杀无辜,以至于群臣人人自危,再也无法忍受此种局面。

绍熙五年(1194)七月,大臣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即位,是为宋宁宗。但是,这件事,光宗显然是被蒙在鼓里的,因此他极不愿意搬入太上皇所住的寝宫。但无可奈何,木已成舟。

此后,光宗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庆元六年(1200),光宗驾崩,享年54岁,这对于他或是一种解脱吧,因为此后的南宋王朝权相弄权,江河日下。

我们回过头来看南宋的这种禅让现象,有的是为了甩锅而禅让,有的是因为劳累而禅让,有的是被迫而禅让。

不管怎么说,禅让在南宋不是一个个案,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正是南宋这个朝代的独特气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朱元璋打仗那么的厉害那你知道他曾经向元朝投诚过吗

朱元璋打仗那么的厉害 那你知道他曾经向元朝投诚过吗

朱元璋,元朝

西汉国力鼎盛时期在汉宣帝时期为何知道他的名声的不多呢

西汉国力鼎盛时期在汉宣帝时期 为何知道他的名声的不多呢

汉朝,汉宣帝

刘邦死后吕雉掌权,吕雉为何没像武则天那样称帝?

刘邦死后吕雉掌权,吕雉为何没像武则天那样称帝?

汉朝,吕雉

周亚夫和汉景帝的矛盾是什么为何他晚年会在牢中被活活饿死

周亚夫和汉景帝的矛盾是什么 为何他晚年会在牢中被活活饿死

汉朝,周亚夫

魏延提出的奇袭子午谷之计,诸葛亮为什么反对?

魏延提出的奇袭子午谷之计,诸葛亮为什么反对?

魏延,三国

代善是个怎样的人?为何会被废除太子之位?

代善是个怎样的人?为何会被废除太子之位?

代善,清朝

西楚霸王,为何项羽要分封诸侯?

西楚霸王,为何项羽要分封诸侯?

项羽,秦朝

陈汤晚年为何会如此的凄凉原因出在自身毛病上

陈汤晚年为何会如此的凄凉 原因出在自身毛病上

陈汤,汉朝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何身份却引发争议?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何身份却引发争议?

成吉思汗,宋朝

南宋皇帝为何盛行主动退位?连续禅让的三位皇帝分别是谁?

南宋皇帝为何盛行主动退位?连续禅让的三位皇帝分别是谁?

南宋,宋高宗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南宋皇帝为何盛行主动退位?连续禅让的三位皇帝分别是谁?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