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第一名师!四大弟子影响了中华两千年历史!

战国时期第一名师!四大弟子影响了中华两千年历史!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1 鬼谷门人

如今,解读《鬼谷子》的书籍铺天盖地,摆满各地书店和地摊,鬼谷子其人却依旧神秘。

名师出高徒,高徒也会成就名师。鬼谷子之所以成为战国“网红”名师,甚至发展成一个两千年大IP,与他学生们把天下闹了个天翻地覆不无关系。

最爱君想起《西游记》第二回,孙猴子学成下山前,心情也跟现在大学生毕业一样,对未来充满迷茫,满眼含泪地对菩提祖师感恩戴德,万般不舍。

菩提祖师一听连连摆手,说:“哪里甚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当老师的,哪里知道学生毕业后多能闹腾。

纵横家的代表人物苏秦、张仪是最早加V认证的鬼谷子学生。

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写道: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於齐,而习之於鬼谷先生。

《张仪列传》又说: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尽管叙述简略,太史公还是根据当时所能掌握的史料,认为苏秦和张仪是同门师兄弟,出自鬼谷子门下。

后来,在苏秦、张仪成名之前活跃于魏、齐两国战争的兵家代表孙膑和庞涓,也被归入这一师徒“天团”。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仅记载“孙膑与庞涓俱学兵法”,并没有提及其老师是鬼谷子。

孙膑、庞涓向鬼谷子学兵法的说法,最早出自唐代编修的《道藏》记载,鬼谷先生“初以传孙子、庞公”。

这一说法逐渐深入人心。到了宋代,洪迈的哥哥洪适进行考证,在《汉四种兵书序》写道:“赵括之徒读父书,卒召长平之败。庞涓之浅尝鬼谷,遂致马陵之祸。可不鉴哉。”他以马陵之战作为反面教材,认为庞涓在鬼谷子门下学艺不精,才酿成惨败。

洪适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擅长以金石所记考订史实,所言有一定根据。

历史学者朱绍侯先生赞同这一说法,解释说:“在孙膑所处的时代,私人传授兵法的除鬼谷子之外,不见有其他记载,所以说孙膑、庞涓师事鬼谷子是可信的。”

如果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的说法靠谱,就可以大概推算鬼谷子生活的年代。此处引用研究鬼谷子多年的许富宏教授的说法:

根据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孙膑约前380年至320年在世。

古人“十五志于学”,假如孙膑、庞涓向鬼谷子学习时正当少年,大约为前365年。若以鬼谷子时年30岁计算,那么鬼谷子生年不晚于前395年。

张仪师从鬼谷子,出山后历经挫折,相秦时已经是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

综合来看,鬼谷子大约活在前400至前320年之间。

孙膑、庞涓是鬼谷子早期的学生,苏秦、张仪是其晚年弟子。

2 孙庞斗智

孙膑、庞涓出山时,七国中最强盛的是魏国。

三家分晋后,魏国在战国七雄中最早变法图强。别人还是4G网络,魏国已经在用5G。

魏文侯在位期间,任用李悝为相,手下更有吴起、乐羊、西门豹等贤臣名将。他厉行改革,富国强兵,开辟疆土,连败秦、齐、楚各国,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东边的老牌大国齐国也不得不依赖魏国的威望。

田氏代齐时,齐相田和将最后一任姜齐君主齐康公流放到海岛上,想自立为齐国国君,于是向当时的中原老大、魏文侯之子魏武侯求助。田和与魏武侯相会于浊泽,问一声大哥,我想当诸侯,中不中?

魏武侯当即就给田和搭把手,派使者告知周天子和天下诸侯,我田和老弟要当国君,谁赞成,谁反对?

周天子只好同意,前386年,田和立为诸侯,建立田氏齐国。

到魏文侯的孙子魏惠王即位时(前370年),魏国正处于鼎盛时期。如果在当时拉个路人问谁最有可能灭六国,得到的答案可能是——魏国。

商鞅曾对秦孝公说,以一秦敌大魏,恐不如。

庞涓出师后,来到魏惠王旗下,成为魏国将军,本来前途光明。用现在话说就是鬼谷子优秀毕业生,一出校门就进世界500强当高管。

可庞涓心理扭曲,对自己的同学孙膑念念不忘,嫉妒孙同学成绩比自己好,心想如果他也事业有成,肯定会对自己不利。

庞涓暗地里把孙膑请来,老同学俩找机会叙叙旧。孙膑一来魏国,就成了阶下囚,庞涓找个罪名对他处以膑刑、黥刑(在脸上刺字,以示惩处),囚困在魏国。

孙膑所受膑刑,并非一些小说所说的挖去膝盖骨,而是砍断双足。

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有说明:“夏有膑刑,挖其膝骨,周改刖刑,即砍两足,孙膑所受正刖足”。司马迁也有庞涓“以法刑断其两足”、“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等描述。

无论如何,孙膑都要写个大写的“惨”字。本来以为是其乐融融的同窗聚会,结果成了人间惨案,难道还要感谢同学不杀之恩不成?

如果不是之后齐国使者恰好出使魏国,与孙膑见面,发现其惊世才华,偷偷将他带回齐国,孙膑可能将一辈子活在屈辱之中。

孙膑到齐国后,先是被将军田忌奉为上宾。

一天,田忌与齐国众公子赛马,孙膑发现,田忌与诸位公子的马脚力相差不是很远,可大致分为上、中、下三等,就私下跟田忌说:“我有办法让您获胜。”

田忌对孙膑信任有加,听罢,便与在场的齐威王和诸公子立下千金赌注。

孙膑接着对田忌说:“您先用下等马对付公子们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与他们的中等马比试,最后他们只有下等马可用,您再派上中等马。”孙膑这招,是经典的博弈论。

田忌依计而行,结果两胜一负,轻松将千金尽收囊中。比赛结束后,田忌也没亏待孙膑,直接将他引荐给齐威王。

孙膑的复仇大业就此展开。

前354年,自命不凡的魏惠王命庞涓率军八万出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举目四望,敢跟魏国叫板的估计也就齐国,赶紧向齐威王求救。

齐威王听从大臣段干朋“不救不义,且不利”的主张,同意发兵救援,但要等待魏军攻下邯郸,疲惫不堪的最佳时机才发兵。

邯郸虽被称为四战之地,却异常顽强,魏国围攻近一年,费尽周折才艰难攻克。

齐威王见时机已到,派出大军救赵,他本想以孙膑为将。孙膑再三辞谢,说:“我不过是一个受刑之人,不可为将。”齐威王只好让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随军出征,出谋划策。

田忌缺心眼,领着大军就想北上救赵。孙膑及时劝阻,提出“批亢捣虚”之计,认为不用北上救援赵国,只需直捣魏国都城大梁,自然迎刃而解,这就是所谓的“围魏救赵”。

孙膑建议田忌先派出两支疑兵,进攻魏国的军事重镇平陵(今山东西南部)。平陵是根硬骨头,地处宋、卫之间,行军途中容易被魏军切断粮道,正常进军绝不会轻易攻打。

齐国的两支疑兵还未到平陵就被击溃,大败而归。庞涓以为田忌不懂兵法,自然更加轻敌。

在麻痹魏军之后,田忌、孙膑再派另一支疑兵直扑大梁,一路打到魏国都城脚下。魏惠王这下慌了,赶紧叫庞涓回师救驾。

庞涓刚刚在邯郸取胜,早已飘飘然,竟然抛弃辎重,率领魏军主力星夜兼程回救大梁,想一战击溃齐军。

魏军途径桂陵,早已埋伏在此的齐军精锐一齐杀出,庞涓毫无防备,魏军主力一败涂地(“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 )。

桂陵之战为魏国敲响了走下坡的警钟。当魏国与齐、赵纠缠时,秦国在元里(今陕西澄城县南)大败魏军,楚国也出兵攻打魏国睢水、浍水之间的地区,魏国正从巅峰悄然滑落。

孙膑没杀庞涓,也没以牙还牙。此战后,庞涓被送回魏国,二人的仇恨并未就此完结。

前342年,魏惠王再次以庞涓为将,出兵伐韩。齐国接到韩国求援后,派田忌和孙膑等人率军攻魏。

这次魏国没再上当,果断放弃韩国。魏惠王以公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军,迎击齐军。

孙膑向田忌献上诱敌深入的“减灶之计”,并分析说:“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之后几天内,齐军连连后撤,第一天准备供十万人吃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第三条又减为三万。

庞涓紧追不舍,看到三天来齐军灶数变化,大喜过望,说:“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于是亲自率轻锐部队加快步伐追赶,将大部队落在后面。

孙膑埋的坑,就等着庞涓往里跳。

日落时,庞涓追至马陵道。马陵一带沟壑纵横,道路狭隘,齐军主力早已埋伏在此,还特意选了一课大树,写上一行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齐军选出善射者万人,夹道埋伏,下令:“入夜后,看到敌军举火就放箭!”

庞涓到树下后,一行字刚读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乱,自相践踏。庞涓自知必败,拔剑自刎,死前怒骂孙膑:“遂成竖子之名!”

马陵之战,魏国军队主力尽失,从此一蹶不振。孙膑与庞涓之争,随着时局的惊天变化而结束,同门师兄弟自相残杀,以悲剧开场,终以悲剧结束。

齐国终结了魏国的霸业,却没有取代其成为新的霸主,继而崛起的是西边的秦国,而鬼谷子的另外两名得意门生恰在此时出山。

3 合纵连横

司马迁将先秦诸子百家总结为“九流十家”,其中“纵横家者流”奔走于战国七雄之间,游说各国诸侯,动摇天下大势。

合众弱而攻一强,是为“合纵”,以苏秦为代表;事一强以攻众弱,称为“连横”,以张仪为代表。他们在乱世大显身手,操纵各国局势数十年。

在《史记》、《战国策》等旧史中,苏秦是张仪的师兄,苏秦合纵在先,张仪才以连横破其合纵。

苏秦的经历相当励志,刚出山时,事业屡屡受挫,几次求职都空手而归。他的家人就笑话他:“按照周人旧俗,要么务农为生,要么从事工商。如今你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不合适吧。”

苏秦一事无成,深感惭愧,但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用坚毅的眼神回应那些轻蔑的言语。从此,苏秦闭门不出,埋头苦读,每当熬夜读书昏昏欲睡时,就以锥刺股,强打精神。

他立下志向:“游说君主的人,岂能不受赏金玉锦绣、官拜卿相呢?”

当屡屡遭受质疑时,不该“玻璃心”,当能力撑不起野心时,就该静下心来学习,苏秦正是如此。苦学一年,他终于整出一套纵横之术,自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先后游说于周天子与秦、赵、燕、韩、魏、齐、楚等国君主,促使关东六国一度形成合纵联盟,压制日益崛起的秦国,苏秦被推为从约长,佩六国相印。

成功男人的生活并非枯燥且乏味。

当苏秦衣锦还乡时,昔日对他不屑一顾的家人态度180度转变。他的父母出城30里迎接,他的妻子不敢抬头正视他,只敢侧着耳朵听他说话,他的嫂子伏在地上,一再请罪。

苏秦笑着说:“嫂子为何这样前倨后恭呀?”

他嫂子恭敬地答道:“现在你位高金多啊。”

苏秦轻叹一声,说出那句千古名言: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之后,苏秦慷慨地散发千金赏赐给那些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亲戚朋友。

苏秦事业起飞时,他的师弟张仪也以游说诸侯为业,受的挫折一点儿不比苏秦少。

一次,张仪在楚国游说,与楚国令尹饮酒。楚国令尹刚好丢了块玉璧,有人就跟他进谗言:“张仪人穷,品行还差,一定是他偷的。”他们把张仪抓起来,鞭笞了数百下才放回去。

张仪的老婆比苏秦的家人有人情味儿,心疼地说:“唉,你要是不读书游说,怎会受此大辱。”

张仪对妻子说:“看我舌头还在不?”

其妻说,还在啊。

张仪说,这就足够了。

张仪打听到苏秦飞黄腾达,便前去拜访,请兄弟拉自己一把。

苏秦可比庞涓讲义气多了。他当时已有促成六国合纵的计划,便有意引张仪前往秦国,以成就各自事业,故意对远道而来的张仪不理不睬。

苏秦让张仪坐于堂下,命人给他端来奴仆的食物,还对他说,以你的才能,竟然沦落到这种地步,不值得我收留。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

张仪在苏秦那儿受了奇耻大辱,一气之下去了秦国。

苏秦这才对左右亲信说:“张仪是天下贤士,我不如他。如今我有幸先得各国重用,但能利用秦国权柄的,只有张仪一人。他如今贫困不得志,我担心他只会贪图蝇头小利,故而当众羞辱他,以激发他的志向。”

苏秦派人暗中资助张仪,让他得以拜见秦惠文王嬴驷,由此受到重用。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张仪拜为秦相,之后为秦国游说列国,推行“连横”之策。

自秦惠文王时起,秦国逐步瓦解各国联合,为后来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积累了雄厚基础,张仪的战略着实功不可没。

苏秦合纵六国,以一人之力制约强秦;张仪叱咤风云,以连横之计削弱六国。二人出山,正应了《鬼谷子》那一句:“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

4 走上神坛

近几十年来,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等新史料的出土,苏秦、张仪的故事有了全新版本。

有些学者认为,苏秦的年代晚于张仪,应该是张仪的师弟,甚至二人并无联系。在张仪推行连横时与之比肩,提倡合纵的纵横家应该是犀首公孙衍。

苏秦、张仪二人的年辈问题仍是史学界的一桩公案,至今难成定论。

我们不可厚今薄古,毕竟太史公特意留了一手,《史记》中说:“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司马迁应该也知道,传闻中苏秦的一些事迹实际上是其兄弟苏厉、苏代,乃至其他纵横家所为。

苏秦的结局并不美满,他没有功成身退,而是被处以车裂之刑。

现实,有时比神话残酷,而有的人就爱看神话。

鬼谷弟子各自的精彩人生结束后,他们的老师鬼谷子在后世的造神运动中逐渐走上神坛。

传说中的鬼谷子,身兼纵横家、兵法家、谋略家、道教大师等多个头衔,还有“露齿结喉”、 额前四颗肉痣的奇异相貌,“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西化流沙,洎周末复还中国”,造过指南车,精通术数命相之学,俨然一个神话人物。

鬼谷先生姓甚名谁,鬼谷究竟位于何处,众说纷纭。

有人说,鬼谷子姓王,叫做王诩,或王禅。最早提出此说的,是晚唐诗人陆龟蒙,记载于宋元之际马端临所编的《文献通考》中:“陆龟蒙诗谓:‘鬼谷先生,名诩’。”

有人说,鬼谷子叫刘务滋。这是宋代人的说法,清末姚振宗在《隋书经籍志考证》中质疑道:“宋人伪《子华子》谓鬼谷子姓刘名务滋……不知其何所据。”

现存的两汉和先秦史料中,并没有言及鬼谷子的姓名,大量牵强附会的神鬼传说,也出自魏晋以后的记载,无从考证。

至于网上一些所谓“《鬼谷子》被禁千年”的说法,最爱君没有找到出处。但近年来备受推崇的《鬼谷子》一书,确实曾长期淹没在历史之中。

相传为鬼谷子所撰的《鬼谷子》,是一本实用的谋略方法论著作。鬼谷子的实用主义既不像儒家那样以礼法纲纪规范人心,也不像道家那样讲消极处世、清静无为,自然不受某些人待见。

孟子喊出“民贵君轻”等仁政口号,却不赞同鬼谷学说。

与其同时代的景春,曾在与孟子辩论时说:“公孙衍、张仪这些纵横家,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担惊受怕,他们一安定,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坚决反对,说,这些人哪能算是大丈夫呢?

汉代时,有人问学者扬雄,苏秦、张仪向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使中原各国各自相安十余年,有没有这回事?

扬雄回答说:“诈人也,圣人恶诸。”扬雄认为,鬼谷门人擅长的都是阴谋诡计,儒家圣人不屑为之。

古代的“圣人”们当然不希望鬼谷之学这样的实用理论大行其道。世间若是多几个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岂不是唯恐天下不乱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中山靖王是谁?刘备为什么不说自己是刘邦后代?

中山靖王是谁?刘备为什么不说自己是刘邦后代?

三国,刘备

抚远大将军既然没有固定的品级他们的权利到底有多大呢

抚远大将军既然没有固定的品级 他们的权利到底有多大呢

清朝,抚远大将军

庞涓最巅峰的时候是在什么时期?庞涓是如何攻克邯郸城的?

庞涓最巅峰的时候是在什么时期?庞涓是如何攻克邯郸城的?

战国,庞涓

刺杀董卓的两个人除了曹操还有谁那个人到底叫什么名字

刺杀董卓的两个人除了曹操还有谁 那个人到底叫什么名字

董卓,曹操

孙皓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孙皓是个怎么样的人?

孙皓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孙皓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国,孙皓

刘邦多次想杀萧何,萧何是怎么躲过的?

刘邦多次想杀萧何,萧何是怎么躲过的?

萧何,汉朝

黄忠一生追随过哪些人?黄忠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黄忠一生追随过哪些人?黄忠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三国,黄忠

努尔哈赤和长子反目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大儿子会被弄死呢

努尔哈赤和长子反目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这个大儿子会被弄死呢

清朝,努尔哈赤

如果董卓篡位成功会怎么样身为干儿子的吕布有继承的权利吗

如果董卓篡位成功会怎么样 身为干儿子的吕布有继承的权利吗

吕布,董卓

诸侯联军起兵反对董卓都没有杀死他为什么最后会死在吕布手里

诸侯联军起兵反对董卓都没有杀死他 为什么最后会死在吕布手里

董卓,吕布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战国时期第一名师!四大弟子影响了中华两千年历史!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