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登基后的政治地位怎么样?面对太平公主他是如何取胜的?

李隆基登基后的政治地位怎么样?面对太平公主他是如何取胜的?

当很多人站在太平公主的角度,来为她感到惋惜的时候,是否想过,如何站在李隆基的角度去考虑怎样才能除掉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从来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她的手中握有大权,当时的朝局,可以说还轮不到李隆基做主。不过,最终他是如何在绝对劣势的前提下,杀掉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太平公主呢?

大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二十八岁的李隆基迎来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他终于登上了渴慕已久的皇位。

但同样,这一天也是他最痛苦的一天,因为这段日子,他时刻感觉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他不会忘记,自己身为太子时,太平公主所散布的那个具有杀伤力的言论:“太子非长,不当立。”他更不会忘记,太平公主曾私下找到李成器,带有挑唆意味地说出了那句话:“废太子,以尔代之。”

他也不会忘记,姚元之和宋璟因上书建议太平公主远离政治中心前往东都洛阳,而受到的疯狂报复,以至于被分别贬谪到申州和楚州。

当然,最不能忘的,应该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了。就在前一年(公元711年)李隆基会见王琚时,遭遇到了尴尬的一幕。当时,王琚来见李隆基,故意摆出一副“徐行高视”的姿态,宦官说太子就在帘子里面。可王琚却视而不见,说道:何谓殿下,当今独有太平公主耳。

虽然李隆基知道王琚的提醒是逆耳忠言,但他说的每一个字,还是直戳李隆基的心窝!而史书上说即位前李隆基面临的状况是:为太平公主所忌,私立孱弱,以窃威权,太子忧危。

然而,“忧危”只是李隆基登基前的政治态势,登基之后,更大的危机也即将向他扑来……

一、登基后,李隆基面临太上皇和太平公主的夹击

(一)不甘心退出政治舞台的太上皇

公正的说,太上皇李旦对李隆基权力的限制,并不是纯粹为了太平公主,懦弱的李旦,只是想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某种平衡。

而这一点,正好被太平公主所利用,她想出了一条诡计,“劝上(李旦)虽传位,犹宜自总大政。”太平公主建议李旦,成为太上皇之后,还要总领国政,说白了就是架空新皇帝李隆基。

太上皇李旦呢,又玩起了平衡的权术,一方面传位于李隆基,而另一方面,他也采纳了太平公主的意见,以太上皇的身份“自总大政”。他对李隆基说:“况朕授汝,岂忘国家!其军国大务及授三品以上,并重刑狱,当兼省之。”

这样一来,军国大务和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命,包括刑狱的事,还是取决于太上皇。可以这么说,唐玄宗李隆基虽然正式登基了,但是他的权力受到了太上皇极大地限制,并没有掌握核心的权力。这就给太平公主以可乘之机,让她得以继续活跃在政治舞台了。

(二)太平公主密谋结党:宰相有七,四出其门

其实,太平公主结党营私,很早就开始了。早在唐睿宗李旦还在位的时候,太平公主就将自己的私党窦怀贞、岑羲、崔湜推上了宰相的位置,与此同时,她又设计将支持李隆基的韦安石、郭元振和张说从相位上赶了下来。

及至唐玄宗登基后,太平公主的结党营私就更频繁了。唐玄宗登基没多久,坚定的李隆基支持者刘幽求就遭到诬陷下狱,不久流放封州。紧接着,太平公主推荐自己的党羽萧至忠为中书令,成为宰相。这时,宰相之中有四人是太平公主的党羽,他们分别是:窦怀贞、岑羲、崔湜、萧至忠。对此,《大唐新语》上说的很清楚:宰相有七,四出其门,玄宗孤立而无援。

面对孤立无援的情况,唐玄宗接受了右羽林将军张暐的建议,密谋诛杀太平公主党羽。可谁知消息不慎走漏,太平公主立即着手反击:

首先,太平公主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太上皇李旦,随后将右羽林将军张暐贬到岭南封州。与此同时,还派广州都督周利贞乘刘幽求被贬之机,杀死刘幽求,因为有人营救,刘幽求才幸免于难。

其次,太平公主收买了北门禁军将领常元楷和李慈,并决定在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的七月四日,由常怀楷和李慈带领禁军,入宫拿下唐玄宗,实现“废立”的阴谋。

可这个密谋,提前被宰相魏知古探知到,并且立刻向唐玄宗做了报告。唐玄宗李隆基显现了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果断,迅速决定:在七月三日诛杀太平公主。

一场决战终于要开始了。

二、李隆基的反击——成功诛杀太平公主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玄宗和龙武将军王毛仲、高力士等亲信十多人,带领卫兵三百多人,出武德殿,进入太极殿左边的虔化门,派人召来了北门禁军将领常元楷和李慈,直接将二人斩杀,迅速稳住了北门禁军。然后,玄宗又派人捉拿宰相萧至忠、岑羲等人,皆斩之。

而太平公主呢,听到风声之后,逃入了山寺中,不过,三天之后,她又回来了。玄宗毫不留情,赐死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的其他党羽也悉数被杀。

太平公主被杀了,那么太上皇李旦呢?就在事变的第二天,太上皇李旦怀着复杂的心情,颁布了这样的诏书:自今以后,军国政刑一事以上,并取皇帝(玄宗)处分。

之前太上皇所保留的权力,全都交还给了玄宗。这也意味着,二十九岁的唐玄宗,在经历了无数的政变、阴谋之后,终于开始亲政了。

然而,在他亲政之前,我们还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权力被限制、谋臣被贬谪,甚至连北门禁军将领都被太平公主收买的李隆基,竟然能反败为胜、一击制敌呢?他究竟有什么法宝呢?

三、李隆基的三张底牌

可以说铲除公主势力,比诛灭韦后一党,更加的艰难。李隆基的密友王琚,就曾总结过太平公主难以对付的三个原因:一方面她是“则天之女,凶狡无比”;另一方面,“朝之大臣,多为其用”;第三,“主上(睿宗)能忍其过。”

而李隆基呢?上文我们也总结了,不仅权力受到太上皇的限制,而且自己的谋臣还遭到了贬谪,就连北门禁军将领都被太平公主收买了。双方实力可以说存在天壤之别,那么李隆基究竟是如何反败为胜的呢?这里,阐史君要总结李隆基的三张底牌。

(一)第一张底牌:改革派的支持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其实代表着统治阶级上层的两个派系。

李隆基代表的主要是改革派,他们的目标是“改革唐中宗弊政”。唐睿宗登基之后,重用了李隆基的支持者——姚元之和宋璟。国家经过这两人的打理,颇有起色,《资治通鉴》总结说两人:

协心革中宗弊政,进忠良,退不肖,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纲纪修举,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此后根据姚元之和宋璟的建议,又罢除“斜封官”(非正式任命官员)数千人。李隆基一派,一直在努力的革除弊政。

可反观太平公主这一派呢,则似乎是想维持过去的那种制度。在姚元之和宋璟被贬,太平公主推举的宰相上位之后,被罢免的“斜封官”又重新回到了朝廷之中,纲纪紊乱的情况也再次出现。

著名历史学家李道勋教授,总结这一段历史时认为:要不要革除中宗弊政,是区分正(玄宗)与邪(太平)两股势力的标准。李隆基正式即位并诛灭公主集团,从根本上来说,是前一股政治势力推动的结果。

此种论断,是有道理的。改革派的支持,是李隆基的第一张底牌。

(二)李隆基的第二张底牌:掌控羽林禁军

其实早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之前,李隆基就已经开始结交羽林禁军了。史书上说:“王(李隆基当时为临淄王)数引万骑帅长及豪俊,赐饮食金帛,得其欢心。”

这种做法显然是成功的,唐隆政变时,李隆基所结交的万骑帅长葛福顺、李仙凫,率先带人冲进玄德门和白兽门,成为唐隆政变的急先锋。

被册立太子之后,李隆基更加重视对羽林军的控制。“改万骑左右营为龙武军,与左右羽林为北门四军,以葛福顺等为将军以押之。”葛福顺是唐隆政变的骨干,以他为将军,唐玄宗李隆基自然牢牢控制了羽林禁军。

即便北门禁军将领常元楷和李慈被太平公主收买,也丝毫改变不了羽林军被玄宗控制的事实,此时的羽林禁军还是倾向于玄宗李隆基的。更何况,李隆基还有改组之后的龙武军。正是靠着龙武将军王毛仲,李隆基很轻松的将常元楷和李慈斩杀,迅速地稳住了局面。

(三)李隆基的第三张底牌:策略得当 维护自己即位的合法性

李隆基之所以被立为太子,主要是因为他在唐隆政变时起到了决定作用,正所谓是“以功建储”。但他其实并不是嫡长子,因此严格的说,他不符合传统的继承方式。太平公主也曾以此来攻击他,企图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那么李隆基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性的呢?《册府元龟》记载了李隆基成为太子之后的一段自我表白,他说:臣以微功,非次见擢,偏守储贰,日夜兢惶。

这句话是李隆基自谦的说辞,但重点其实是“臣以微功”这四个字。这是以退为进的小技巧,以此来强调自己“以功建储”的合法性。

除此之外,李隆基还很注意和自己的兄弟们搞好关系,这也是维护自己合法性的方式。即位之后,李隆基经常和自己的大哥,宋王李成器同床共寝,《册府元龟》记载说:

先天初,玄宗为大被长枕,宋王成器等昆季每与同寝。

这其实是一种政治表态,表明兄弟之间毫无嫌隙,连身为嫡长子的大哥都支持自己,这岂不是合法性的最好证明吗?李隆基这么做的直接结果就是,宋王成器、岐王隆范、薛王隆业都成了李隆基一党,岐王隆范和薛王隆业还直接参与了诛灭太平公主的行动。

自己即位的合法性维护好了,那么诛杀太平公主自然师出有名。事实上,诛杀太平公主行动,就是在李隆基即位之后,君臣名分已定的情况下发动的。因为此时,李隆基是大唐皇帝,具有绝对的法理性。

四、阐史君说:进步战胜落后 历史的必然趋势

在经历了武则天末年的政治混乱以及唐中宗、唐睿宗的暗弱无能之后,人心思定,有志者都渴望能出现稳定的政治局面,恢复国家实力。

而前文说过,李隆基所代表的是改革派势力,他们渴望革除弊政,进贤臣退不肖,加强皇权,恢复贞观之风。这与人心思定的观念一致,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观太平公主一方,依附她的人往往是为了自身富贵,像宰相窦怀贞,就曾是韦后的帮凶,臭名远扬,为了官位才投奔太平公主。而他们的存在,更是威胁着皇权统治,成为国家的不安定因素。本质上来说,是违背人民意愿和历史发展趋势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隆基除了拥有上文总结的三张底牌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还拥有一个终极法宝,那就是——符合历史潮流,具有进步性!

而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进步终将战胜落后,这是历史的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康熙一生励精图治,他在位时都有哪些政绩?

康熙一生励精图治,他在位时都有哪些政绩?

康熙,清朝

这个驸马是由朱元璋千挑万选又深得他心为什么最后却被他亲自处死了呢

这个驸马是由朱元璋千挑万选又深得他心 为什么最后却被他亲自处死了呢

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为什么会处死自己的儿媳呢原因却令人寒心

朱元璋为什么会处死自己的儿媳呢 原因却令人寒心

朱元璋,明朝

慈禧的3个遗愿到底是什么为何会遭受到世人的唾骂呢

慈禧的3个遗愿到底是什么 为何会遭受到世人的唾骂呢

清朝,慈禧

战功卓著的李牧,最后为什么会被自己人杀死?

战功卓著的李牧,最后为什么会被自己人杀死?

李牧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到底是什么样的这句话到底出在哪里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句话到底出在哪里

廖化,蜀汉

帝王削藩有多困难?汉景帝是如何抗住藩王动乱的?

帝王削藩有多困难?汉景帝是如何抗住藩王动乱的?

汉朝,汉景帝

张绣杀死曹操的爱将和爱子,为何后来还优待于他?

张绣杀死曹操的爱将和爱子,为何后来还优待于他?

三国,张绣

揭秘曹操老毛病之谜为何他总是喜欢人妻呢

揭秘曹操老毛病之谜 为何他总是喜欢人妻呢

曹操,人妻

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为何会败?陈友谅是怎么死的?

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为何会败?陈友谅是怎么死的?

明朝,陈友谅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李隆基登基后的政治地位怎么样?面对太平公主他是如何取胜的?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