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立皇帝,三朝为相!大宋贤臣韩琦是个怎么样的人?

两立皇帝,三朝为相!大宋贤臣韩琦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1063年,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即位。

这位仁宗皇帝过继过来的儿子即位不久,就莫名其妙得了怪病,无法处理政务,由曹太后垂帘听政。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曹太后始终没有归政的想法,两宫的矛盾遂逐渐突出。

曹太后经常当着大臣们,数落英宗皇帝的不是,英宗皇帝见了这位太后也丝毫没有尊敬之意。在崇尚孝道的大宋,英宗皇帝这样做,显然是会出问题的。

满朝上下都忧心忡忡,担心太后迟迟不撤帘,会影响国家政局的稳定。

在这个时候,韩琦站了出来,坚决维护皇帝的尊严。当太后与大臣们议论皇上的时候,韩琦总会站出来,冷冷说上一句:“为什么我每次向皇帝汇报工作的时候,皇上正常的很!”

但皇帝不能总靠韩琦来维护,皇帝必须出来主政。

韩琦和几个大臣以汇报工作的名义去见曹太后。曹太后隔着帘子听大臣们汇报。

汇报完工作,韩琦禀告太后:“臣还有点事情想单独跟太后说。”

由于事先打过招呼,身边的几位大臣就退了下去。

帘子里面是曹太后,帘子外站着韩琦。

韩琦说:“太后,我把政事交由皇帝处理,皇帝处理的井井有条。”

曹太后也点头称是,认为处理的确实很好。

韩琦接着说:“看来咱们的皇帝身体已经恢复差不多了,我年纪也大了,也该退下来了。”

韩琦说完这句话就停住了,有这么几秒钟,整间屋子里没有任何声音。曹太后也没有任何反应,空气仿佛凝固了。

在帘子外隐约看见曹太后脸色沉了下来。

曹太后说:“您怎么能退下来,国家还需要您,皇帝还要您辅佐,您不能退,要退也是我退。”

最后一句话说的很微弱,但大殿里所有人都听到了。

韩琦没等这句话落地,便高呼:“太后圣明!”

按照正常礼法,太后说要退下来,作为宰相,韩琦应当挽留,起码要如此三次之后,太后表示完去意已决,才能作罢。

太后也很惊讶,一时不知所措,脑子嗡嗡地响。

韩琦接着说:“现在满朝都议论您贪恋权力,谏官的批评意见一条又一条,都被我压下来了,我就给他们说,太后怎么是那种贪恋权力的人呢,太后是圣明之人。那,太后打算什么时候撤帘呢?”

太后听到这里,脑袋像被什么击打了一样,她怎么也没想到韩琦会这么直接,有点不知所措,站起来就要走。

韩琦把这一动作,解读为太后打算立即撤帘,马上大声说:“太后打算现在撤帘,还不快把帘子撤下来!”

身边的人听韩琦这样说,马上就把帘子撤了。

帘子一撤,曹太后暴露在大臣面前,这是非常不合礼法的,太后慌乱中躲入屏风,很是狼狈。

第二天,曹太后宣布归政。

这次撤帘事件,韩琦做的利落干脆,的确有很多不妥,作为臣子,太后毕竟还是太后,这样做并不符合礼数,也无法做到让太后真的心甘情愿归政。

但不得不佩服韩琦的胆魄,没有以社稷安危为己任的责任感,是不可能会做这样冒险,甚至说大不韪的事情的。韩琦的强硬,是真正为这个国家想,他怕这个国家出什么乱子。

还有一件事也能看出韩琦的胆魄与担当。

英宗皇帝迟迟没有立继承人,直到临终时,这一事情仍未解决。

还是韩琦站了出来。

韩琦面对病榻上的宋英宗,淡淡地说:“社稷为重,请陛下即刻写下继位人。”

英宗哆哆嗦嗦写下“立大王为皇太子。”写罢,就放下了笔。

韩琦又说:“立太子非小事,请陛下把诏书写清楚!”

英宗无奈,又写下“颖王顼”三个字,也就是赵顼的名字。

韩琦这才放心。

大臣文彦博对韩琦说:“陛下好像不太情愿,父子之间难免也会有想法。”

韩琦说:“国事,应当如此。”

在宣布英宗驾崩之后,有大臣忽然看到英宗的手指动了一下,所有人惶恐之极。新皇帝已经接任,英宗如果没死,那该怎么办?

大臣们一时间乱做一团。

韩琦斩钉截铁说了八个字:“先帝复生,乃太上皇。”

即便英宗活过来,那也是太上皇了。

如此决断力,又甘冒风险,韩琦的确令人佩服!

不仅是英宗朝,早在仁宗选继承人的时候,韩琦就起到重要的作用。

仁宗皇帝没有儿子,过继过来的儿子也就是英宗皇帝,自己不太喜欢,毕竟不是自己的血肉,仁宗盼望着自己临终前,能降生一个儿子,所以迟迟未立储。

但仁宗皇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韩琦拜相后立即上书,说:“皇嗣者,系天下之安危。”

在韩琦的屡次上书下,赵曙才被确定为继承人。或许正是由于即位的波折,才出现了开头提到的,英宗即位后便得了怪病,疯了一样,对曹太后也不以母亲之礼相待。两宫矛盾突出。在中间调和两宫矛盾,维护英宗皇帝形象的,正是韩琦。

中国历史上,贤臣并不少见,能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的也有不少,但是能在国家政权交接的关键时刻,多次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就不太多了。

韩琦算一个。

《宋史》对他的评价很到位:琦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当治平危疑之际,两宫几成嫌隙,琦处之裕如,卒安社稷,人服其量。

三朝元老韩琦是比较有突出士大夫特点的,心系国家安危,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哪怕冒上生命危险。立二帝、调和两宫矛盾,韩琦做的这些事儿,不像其他文官一样在朝堂上拌拌嘴、打打闹闹的小事儿,而是定江山、稳社稷的大事,这种事情,稍有不慎,可能就是诛杀九族的大罪,但韩琦,义无反顾的就做了。

支撑他的,不是什么权力,也不是什么地位,就是传统道德下的“应当之理”的逻辑和给予他的“道德使命感”,这也支撑着所有以江山社稷为己任的士大夫们。

在韩琦看来,一切勇气来源就是他心里装着的国家社稷。

所做的一切只要是为了国家稳定、国家前途,都是值得做的,并且都是应当的,至于面临的危险,都是不足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一代枭雄曹操的成功之道!遇到这三件事情反着来!

一代枭雄曹操的成功之道!遇到这三件事情反着来!

三国,曹操

曹操为何放弃一直很重视的曹植?曹植适合做皇帝吗?

曹操为何放弃一直很重视的曹植?曹植适合做皇帝吗?

三国,曹植

齐威王的“威”字是否名副其实?齐威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

齐威王的“威”字是否名副其实?齐威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

春秋,齐威王

曹操礼贤下士,为何关羽不吃这套执意跟随刘备?

曹操礼贤下士,为何关羽不吃这套执意跟随刘备?

三国,关羽

薛仁贵大败九姓铁勒,但是也犯下了人生中一个大错

薛仁贵大败九姓铁勒,但是也犯下了人生中一个大错

薛仁贵,唐朝

曹操到底和谁有多像为什么汉献帝会三番两次的弄死他呢

曹操到底和谁有多像 为什么汉献帝会三番两次的弄死他呢

汉献帝,曹操

赵高大权在握逼死李斯,子婴是如何将他除掉的?

赵高大权在握逼死李斯,子婴是如何将他除掉的?

秦朝,赵高

秦昭襄王为什么要赐死白起?白起死得冤吗?

秦昭襄王为什么要赐死白起?白起死得冤吗?

战国,白起

李元昊没有娶没藏氏,为什么他死后没藏氏成了皇太后?

李元昊没有娶没藏氏,为什么他死后没藏氏成了皇太后?

没藏皇后,西夏

孔子为什么不好好做官?要辞官风餐露宿周游列国?

孔子为什么不好好做官?要辞官风餐露宿周游列国?

战国,孔子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两立皇帝,三朝为相!大宋贤臣韩琦是个怎么样的人?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