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王赐死商鞅,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商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虽然商鞅这人也有许多缺点,但一点也不妨碍他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人物。那秦惠文王为何刚继位,就残杀对秦国有如此功劳的商鞅呢?这就不得不从秦国是怎么发展强大来分析。

公元前645年的秦国是相当厉害的,是春秋五霸之一,那时的秦国国君是秦穆公。但秦穆公之后的国君,却都没什么大作为。到战国初期,在七个诸侯国中,秦国是最落后的,国力也是最小的,整个秦国是被紧挨着的晋国给压着的。特别是秦献公之前的那六七位国君 ,不但让整个秦国的国力毫无发展,还弄得秦国连续几十年都动荡不安。

公元前369年,天下格局开始大变,秦国崛起。就在魏惠王继位的第三年,韩、魏联军被秦国打败;又过了2年,魏、赵、韩三国联军再次被秦军打败,三国联军被秦军斩首6万人;又过了2年,魏国又跟秦国单挑,最终还是被打败。为什么秦国现在变得如此强大?因为秦国的国君换成秦献公。秦献公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一些改革,终止秦国继续沦落的脚步。可惜他的改革并没有彻底完成,于公元前362年去世。

公元前362年,21岁的秦孝公继位,他立志要重振300年前秦穆公的霸业。于是公元前361年,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招揽天下英才。这个《求贤令》说的也很简单,主要就一句话“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意思就是只要有壮大秦国的办法,要什么官给什么官,同时还可以给封地。重赏之下,有才能的人都络绎不绝来到秦国。

商鞅就是这个时候来的,但此时的商鞅还不叫商鞅,叫卫鞅(本姓卫,商是赐的号)。商鞅原本在当魏国丞相公叔痤的门客,丞相也很欣赏他的才华。一天,公叔痤突然病重,魏惠王到丞相府来看他,并问他:“如果你真的一病不起,那到时候谁能辅佐我啊?”公叔痤说:“我向你推荐一人,叫卫鞅。这个年少而有奇才,可以担任丞相之能”。魏惠王听完,一撇嘴,不以为然。公叔痤看在眼中,立即说:“您要是不能重用他,就一定要杀了他,千万不能让他跑到其他国家去。”魏惠王满口答应,就走了。

这时,公叔痤就赶紧派人去把商鞅给请来,对商鞅说:“我得先尽忠君之职,再顾朋友的交情。我刚才见魏王,告诉他如果不能用你,就要杀了你。现在我告诉你,你赶紧跑吧!”商鞅听完,心头一震,但马上又恢复镇定,对公叔痤说:“不要紧!丞相,我不用跑。魏王如果不听你的话重用我,肯定也不会听你的话杀了我。”商鞅在魏国又呆了一段时间,虽说平安无事,但内心天天都在担心,怕魏王会杀他。

听说秦国颁布的《招贤令》,他就主动跑到秦国。商鞅到了秦国之后,先投到秦孝公手下一个叫景监的门下,然后由景监引荐,才见到了秦孝公。《史记》记载,商鞅先后三次来面见秦孝公,去陈述自己的治国之道。结果第一次讲,把秦孝公给讲睡着了;第二次讲,秦孝公没睡,但也腻歪得够呛;到第三次讲,终于讲到秦孝公的心坎里,于是“语数日而不厌”。引荐人景监也很好奇,便问商鞅:“你到底讲了什么?居然让大王如此着迷。”商鞅就说:“第一次我讲的是帝道,第二次讲王道,第三次讲的霸道。”然后便是著名的商鞅变法,变法的具体举措在《商君书》里面有很详细的记载,比如大力发展农业和军事,执行严厉刑罚……

在商鞅的变法之初,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虽说得到秦孝公的绝对信任和大力支持,但国内权贵和老百姓并不是很卖他的账,阳奉阴违的事情经常出现。商鞅也明白,取信于君只是一个开始,关键是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于是商鞅就在南城门立了根木头,上面写道:谁要是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我就赏他10两黄金。老百姓认为是开玩笑,没人理会。又过两天,赏金上涨到50两。这时候有一个人就把木头扛到北门,还真得50两黄金。老百姓见政府说话算数,便心甘情愿地听话。新法颁布后,得以迅速实施。但新法推行了一年,秦国上下几乎没人说新法好,甚至太子带头违反新法。结果商鞅正好抓住太子这个反面典型,并严惩了太子的老师,挖去了他的鼻子,这下就把所有人的嘴给堵上了。几年之间,秦国的国力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到公元前340年,秦国经过20年的变法,国力已经非常强盛了。商鞅对秦孝公讲:“魏国和秦国紧邻,是秦国的心腹之患。必须要把魏国先打服了,才能进一步称霸中原。”然后他就跟秦孝公要了军队,自己领军去打魏国。魏国这边带兵对阵的大将是商鞅故交公子卬,当年两人关系非常好。商鞅扎下大营,就给公子卬写信:“咱们现在虽各为其主,但毕竟是老朋友,怎么忍心交战啊?不如你过来定个盟约,顺便在喝酒叙旧。”公子卬相信商鞅,就跑去定盟约,结果一过去就给抓了。然后商鞅乘势进军,大败魏军,弄得魏国非常狼狈,只能割地迁都。魏惠王这时才想起公叔痤的那些话,可惜为时已晚。这时的商鞅已经达到人生的巅峰,因为这次战事的胜利,回来就被秦孝公封地到商於,同时赐号商君,从此他才是名副其实的商鞅。

两年后,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秦惠文王上来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车裂商鞅,并且杀光他的所有族人。对于秦惠文王对商鞅用如此残忍的刑罚,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当年商鞅变法时,得罪了他,怀恨在心。第二种说是怕商鞅功高盖主,不好控制。如果第一种说法成立,那秦惠文王上台后,就应该废除新法才对。可事实是新法并未被废除,而且秦惠文王自己也极力主张和推行新法的实施,可见第一种说法明显不对。至于第二种也是不对的,因为商鞅变法时,秦孝公是极力支持的,甚至支持到有些事情,都可以先做再奏。要说盖主的话,秦孝公早就被盖了,可秦孝公并没有杀他,还是非常相信他,可见商鞅忠心。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据史料记载,虽然商鞅的变法得到秦孝公支持,但同时也得罪很多贵族和王族,这些人也是秦国根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商鞅变法时,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实际上也是在动摇秦王统治的根基。这些权贵他们不敢对王权发怒,却恨透了商鞅。所以这时候杀了商鞅,能缓和与权贵之间的矛盾。对于刚继位的秦惠文王来说,牺牲一个人,换取统治根基的牢固,肯定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康熙一生励精图治,他在位时都有哪些政绩?

康熙一生励精图治,他在位时都有哪些政绩?

康熙,清朝

这个驸马是由朱元璋千挑万选又深得他心为什么最后却被他亲自处死了呢

这个驸马是由朱元璋千挑万选又深得他心 为什么最后却被他亲自处死了呢

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为什么会处死自己的儿媳呢原因却令人寒心

朱元璋为什么会处死自己的儿媳呢 原因却令人寒心

朱元璋,明朝

慈禧的3个遗愿到底是什么为何会遭受到世人的唾骂呢

慈禧的3个遗愿到底是什么 为何会遭受到世人的唾骂呢

清朝,慈禧

战功卓著的李牧,最后为什么会被自己人杀死?

战功卓著的李牧,最后为什么会被自己人杀死?

李牧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到底是什么样的这句话到底出在哪里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句话到底出在哪里

廖化,蜀汉

帝王削藩有多困难?汉景帝是如何抗住藩王动乱的?

帝王削藩有多困难?汉景帝是如何抗住藩王动乱的?

汉朝,汉景帝

张绣杀死曹操的爱将和爱子,为何后来还优待于他?

张绣杀死曹操的爱将和爱子,为何后来还优待于他?

三国,张绣

揭秘曹操老毛病之谜为何他总是喜欢人妻呢

揭秘曹操老毛病之谜 为何他总是喜欢人妻呢

曹操,人妻

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为何会败?陈友谅是怎么死的?

鄱阳湖大战陈友谅为何会败?陈友谅是怎么死的?

明朝,陈友谅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惠文王赐死商鞅,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