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AI赋能下的未来药学产学研发展论坛暨华东师范大学药学学科发展大会”在闵行区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二楼会议中心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华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真荣,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曹宏明,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季光,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校长徐玉芳,闵行区委常委、副区长赵亮,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药用植物研究所执行所长、海军军医大学张卫东教授,赣江中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研究员,华润医药集团等企业负责人,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施国跃,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名誉院长管又飞,药学院院长、临港实验室副主任李洪林,校长顾问斯阳等出席了大会。

会上发布了“数智岐黄”中医药大模型,并围绕AI赋能下的未来药学产学研发展开展了研讨。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创新驱动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AI落地的重要应用场景。

华东师范大学牵头中医药产学研学科交叉团队以AI技术实现了传统中医药走向数智中医药,使中医药的传承和现代化有机融合,体现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学家精神,对发扬光大中华文明有很好的社会意义。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5000多年文明的瑰宝之一,对于全民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药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生命、健康、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中医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数智岐黄”中医药大模型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海军军医大学、临港实验室、华润江中现代中药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发,它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著名中医典籍及1000多本古籍和中医药文献为核心数据基础,以高质量中医药知识图谱为知识宝库(含>8万方剂,>2千证候,>9千中药材,>4万中药成份,>1.8万靶点,>2千疾病),采用预训练和微调并结合检索增强生成和插件调用等技术,通过方剂推荐、中药性质解读(包括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药物组成、炮制方法等)、证候辅助诊断,实现中医药领域知识智能问答、健康咨询、中医药知识图谱动态交互三大核心功能,助力中医药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临床辅助诊疗和中医养生保健,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数智岐黄”中医药大模型的参数量在同类大模型中堪称最大规模,中西医均拥有140亿以上参数。

科技创新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也是赢得未来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抓“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这个核心任务,加快建设创新要素集聚、综合服务功能完善、适宜创新创业、各具特色的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闵行“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就是其中核心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推动生物医药的产学研合作早有先例。2020年,由华东师大牵头的上海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启动,该专项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基于前沿超快激光技术的“超限制造”技术,为生物医药领域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专项汇聚了包括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上海迪赛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以华东师大药学学科建设为契机,学校与闵行区经过深入沟通,成立了“华东师大-大零号湾生物医药产学研联盟”。

后续,学校将通过和相关区域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联盟、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共建研发转化平台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优秀药学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并以此推动学校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

会上,学校还和包括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润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奥锐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赛赋新药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颐德药业(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皓元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药源药物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君恒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智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优卡迪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为奖掖华东师大药学学子,鼓励同学们将学习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实践,颐德药业(上海)有限公司、苏州赛赋新药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艾法尼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设置了奖学金,定向支持学校药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办公室主任任开蕾为奖学金设置企业负责人颁发了捐赠证书。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说,当前,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极大地提升了新药研发的效率。然而,AI赋能未来药学,在药物研发上需要算法工程师和药学家、化学家的紧密合作,面向未来,我们更需要从现在开始就培养同时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和药物设计研发手段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这也是华东师大发展药学学科的核心理念和发展目标。

与传统药学学科不同的是,华东师大药学学科从建设初始就把目标放在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上。依托学校药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生物学、软件工程、统计学、心理学等强势学科优势,结合临港实验室的创新药物研究实力,华东师大药学学科将围绕化学、基因、细胞、数字四类药物,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药物设计、核酸及细胞药物、药物超限制造、数字药物等前沿技术和方向,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全面而自由”的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精尖缺“药学英才”,进而加强推进药物研究的产业转化,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转化为一体的未来药学学科。

陈凯先院士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是药物研发。高质量的数据是AI技术的生命,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数据标准是药学科研工作者未来努力的方向。在他看来,华东师大AI药学团队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可期。他希望华东师大药学学科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培养高端复合型AI药学人才,探索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机制,为国家输送生物医药“高精尖缺”人才,产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和创新成果。

未来华东师大药学学科将充分发挥综合学科优势,打通学科壁垒,以“超限”思维、“超限”文化和“超限”模式去建设,坚持育人为本的战略选择,实现学校和临港实验室在科研任务、师资力量、研究基地、招生培养方面的开放共享、深度融合,通过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形成新的文化氛围,努力建设成为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药物科学前沿基地和未来药学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德才兼备的高端交叉创新型药学人才。

聚焦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交叉研究前沿进展、机遇与挑战,会后论坛中,陈凯先院士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生物医药发展》的报告,华润医药集团首席科学家陈波分享了《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的新发现新进展》。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东南大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在深圳揭牌

东南大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在深圳揭牌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在深圳揭牌

西安翻译学院一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西安翻译学院一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西安翻译学院,西安翻译学院一项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重大突破——西安翻译学院王培元教授在文学类顶级学术期刊《文学评论》发表论文

重大突破——西安翻译学院王培元教授在文学类顶级学术期刊《文学评论》发表论文

西安翻译学院,重大突破——西安翻译学院王培元教授在文学类顶级学术期刊《文学评论》发表论文

首届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年会暨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联盟成立仪式在浙江科技大学举办

首届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年会暨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联盟成立仪式在浙江科技大学举办

浙江科技大学,首届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年会暨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联盟成立仪式在浙江科技大学举办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基金会再次获评“5A级社会组织”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基金会再次获评“5A级社会组织”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基金会再次获评“5A级社会组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获评“智慧教育示范校”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获评“智慧教育示范校”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获评“智慧教育示范校”

四川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亮相第三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

四川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亮相第三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亮相第三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

河海大学水文院科研团队在新一代多源降水校正融合方面取得新进展

河海大学水文院科研团队在新一代多源降水校正融合方面取得新进展

河海大学,河海大学水文院科研团队在新一代多源降水校正融合方面取得新进展

合作创新携手未来西安培华学院与西安博雅艺术职业高中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合作创新 携手未来 西安培华学院与西安博雅艺术职业高中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西安培华学院,合作创新 携手未来 西安培华学院与西安博雅艺术职业高中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及举办者变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告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及举办者变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告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及举办者变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告
新高考-华东师范大学-院校信息-华东师范大学药学学科发展大会举行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