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董狐之笔”是什么意思?“董狐之笔”出自于哪里?

成语“董狐之笔”是什么意思?“董狐之笔”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成语“董狐之笔”是什么意思?“董狐之笔”出自于哪里?

【董狐之笔】故事的主人公: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太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

【董狐之笔】是什么意思?

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董狐之笔】出自哪里?

《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董狐之笔】词语辨析:

【董狐之笔读音】:dǒng hú zhī bǐ

【董狐之笔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

【董狐之笔】典故: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害。他先派人刺杀,未遂,又于宴会上伏甲兵袭杀,未果。赵盾被逼无奈,只好出逃。当逃到晋国边境时,听说灵公已被其族弟赵穿带兵杀死,干是返回晋都,继续执政。

董狐以“赵盾弑其君”记载此事,并宣示于朝臣,以示笔伐。赵盾辩解,说是赵穿所杀,不是他的罪。董狐申明理由说:“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意思是他做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就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这是按写史之“书法”决定的。

当时的史官与后世大有不同,他们既典史策,又充秘书,即协助君臣执行治国的法令条文。传宣王命,记功司过是他们的具体职责,兼有治史和治政的双重任务,实际就是具有褒贬臧否大权的文职大臣。当时记事的“书法”依礼制定,礼的核心在于维护君臣大义,赵盾不讨伐弑君乱臣,失了君臣大义,故董狐定之以弑君之罪。对此,孔子大加赞扬,称董狐为“书法不隐”的“古之良史”,后世据以称之为“良狐”,以表褒美之意。这是因为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权臣掌握国命,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以礼义为违合的书法原则,早已失去了它的威严,坚持这一原则,并非都能受到赞扬,而往往会招来杀身之祸。齐国太史就因写了权臣崔抒的“弑君”之罪,结果弟兄二人接连被杀。董狐之直笔,自然也是冒着风险的,因此,孔子赞扬他,后人褒美他,正是表彰其坚持原则的刚直精神。这种精神已为后世正直史官坚持不懈地继承下来,成为我国史德传统中最为高尚的道德情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丧家之犬”出自于哪里?“丧家之犬”含义详解

成语“丧家之犬”出自于哪里?“丧家之犬”含义详解

丧家之犬,孔子

成语“走马观花”是什么意思?成语“走马观花”的典故是什么?

成语“走马观花”是什么意思?成语“走马观花”的典故是什么?

走马观花,孟郊

成语“其乐融融”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成语“其乐融融”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成语,其乐融融

成语“束之高阁”有什么典故吗?“束之高阁”含义详解

成语“束之高阁”有什么典故吗?“束之高阁”含义详解

束之高阁,庚翼

成语“南山可移”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成语“南山可移”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成语,南山可移

成语“见猎心喜”出自于哪里?“见猎心喜”含义详解

成语“见猎心喜”出自于哪里?“见猎心喜”含义详解

见猎心喜,宋朝

成语“牛鼎烹鸡”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成语“牛鼎烹鸡”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成语,牛鼎烹鸡

成语“老生常谈”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

成语“老生常谈”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老生常谈

成语“夏雨雨人”是什么意思?“夏雨雨人”含义详解

成语“夏雨雨人”是什么意思?“夏雨雨人”含义详解

夏雨雨人,管仲

成语“董狐之笔”是什么意思?“董狐之笔”出自于哪里?

成语“董狐之笔”是什么意思?“董狐之笔”出自于哪里?

董狐之笔,春秋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董狐之笔”是什么意思?“董狐之笔”出自于哪里?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