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雷池在哪里?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所谓的雷池是在哪里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雷池在哪里?

不敢越雷池一步出自于《晋书·庾亮传》:

亮并不听,而报温峤书曰:“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白话意思就是:庾亮给温峤写信:我更加担心在西边镇守的陶侃,对他的担心更胜于历阳的苏峻,你一定要留在原地,不要越雷池一步。

庾亮,是东晋时期的重臣。早年曾在司马睿账下效力,颇受信任。他不仅和晋明帝司马绍是布衣之交,而且后来他的妹妹还嫁给了司马绍为妃。其曾一度执掌朝政。后来他在五十二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去世后,谥号为文康。


温峤,字太真,其是东晋名将,他也和司马绍是布衣之交。司马绍做皇帝后,封温峤为侍中、中书令。司马绍病重时,温峤是受命的辅政大臣之一,他曾参与平定苏峻之乱。可惜的是温峤在四十二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他去世后,谥号为忠武。

典故:不敢越雷池一步

苏峻,字子高,他是东晋的叛将。曾为鹰扬将军、冠军将军、历阳内史、邵陵郡公等。

在庾亮掌政的时候,他想把历阳太守苏峻调到京城、然后再夺了他的兵权而让他做大司农。苏峻害怕庾亮对他不利,同时心中也不满,于是就有了反叛之心。

没过多久,苏峻还真的起兵造反向京城建康(南京)进军了。

当时的温峤正在江州为官,负责那里的防务工作。他听闻苏峻造反,就急忙集合部队,准备京城出发,以守卫京城建康。

本来温峻的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但庾亮却没有同意。因为庾亮当时对苏峻叛军的能力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认为苏峻难成气候、不足为惧。

所以庾亮就写信给温峤,不让温峤带兵来京城,他说自己最担心的是西边,对西边的担心更胜于历阳苏峻,所以他让温峤原地不动,以防备西境。

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这也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出处。

当然,由于庾亮错误的判断了苏峻的实力,所以他这个决定是错的,温峤没能带兵来京城护卫,而苏峻叛军又很有战斗力,结果庾亮带领晋军和苏峻交战被打败,导致京城也被叛军攻下。

庾亮兵败、京城也丢了,一时无地可去,于是就去了温峤那里,而后他们就准备一起和苏峻叛军再决雌雄。

庾亮虽然之前打了败仗,但是后来他和叛军交战时身先士卒,士兵们见到庾亮都不顾生死杀敌,故而士气大增。纵然苏峻叛军强盛一时,但在庾亮和温峤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得以平定苏峻之乱。

那“不敢越雷池一步”中的雷池是哪里呢?

雷池就在如今的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雷池乡,此地是雷池文化的发祥地。望江县是三省(皖鄂赣)的交界处,其三面临水,所以有“水乡泽国”之称。

雷池紧靠长江北,入江处为雷港。因古雷水是自湖北黄梅东流到此地而成池,所以就叫雷池。也称大雷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成语“初出茅庐”讲的是什么?“初出茅庐”含义详解

成语“初出茅庐”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初出茅庐”含义详解

初出茅庐,三国

成语“嗟来之食”讲的是什么?“嗟来之食”含义详解

成语“嗟来之食”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嗟来之食”含义详解

嗟来之食,春秋

成语“指桑骂槐”讲的是什么?“指桑骂槐”含义详解

成语“指桑骂槐”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指桑骂槐”含义详解

指桑骂槐,春秋

《红楼梦》晴雯被撵的背后反映出了什么深意?

《红楼梦》晴雯被撵的背后反映出了什么深意?

王夫人,红楼梦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雷池在哪里?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雷池在哪里?

不敢越雷池一步,东晋

成语“下笔成篇”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下笔成篇”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下笔成篇

成语“目不窥园”讲的是什么?“目不窥园”是什么意思呢?

成语“目不窥园”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目不窥园”是什么意思呢?

目不窥园,汉代

成语“退避三舍”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成语“退避三舍”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成语,退避三舍

成语“蒋干盗书”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故事?

成语“蒋干盗书”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故事?

蒋干盗书,三国

如何理解成语“为富不仁”?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如何理解成语“为富不仁”?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成语,为富不仁
新高考-学习资料-成语大全-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什么意思?雷池在哪里?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