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作品介绍】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是苏轼在宋哲宗即位不久,旧党上台后写的.当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章惇等弄得弊端百出,百目全非,新旧党争使百姓遭殃,国家受害。因此,苏轼进札子建议哲宗读陆贽的奏议,从中学习治国之术。

【原文】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作者: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注释】

(1)备员:凑数。讲读:指侍讲、侍读,官名。

(2)逮:到,及。

(3)陆贽:任翰林学士、宰相,后受谗被贬,著有《翰苑集》,亦名《陆宣公奏议》。唐德宗时,宰相陆贽为政清廉,从来不收受任何馈赠。在与地方藩镇官员的交往中更是从不言利,分外之财分毫不取。陆贽的母亲去世,在3年的丁忧期间,各地藩镇都纷纷赠送厚礼,数量达几百份,可他硬是一份没收。对此,一些想通过送礼巴结他这位朝中重臣的地方官员便老大不满,埋怨他不近人情。这种声音传到德宗的耳朵里,德宗也觉得陆贽“清慎太过”,便私下里对陆贽说:“卿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概拒绝,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受亦无伤。”意思是说,过于清慎廉洁,拒绝地方各级官员的馈赠,恐怕有些过分。可以不收受贵重物品,接受点儿诸如马鞭、靴鞋之类的小礼物总还是可以的。然而,陆贽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利于小者必害于大,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及,必及金璧。”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伤风害礼,莫甚于私;暴物残人,莫大于赂。”此后,陆贽依旧保持清廉的节操,始终不渝。

(4)名器:《左传》:“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意即赏赐不可滥。

(5)颇:廉颇。牧:李牧。均为战国时名将。

(6)太息:出声长叹。

(7)晁:晁错。董:董仲舒。均为西汉时思想家。

【译文】

臣等人低劣,凭着空虚的本事,凑数做个侍讲侍读的官员。可是皇上的聪慧是上天赋予的,学问日新月异。臣等人才华有限,然而圣道没有穷尽,心中想说,然而词不达意,因此,自己感到惭愧,不知道怎么办。

私下里认为,臣子进纳忠言,譬如医生的用药,药虽然从医生的手里来,但是处方大多传自古人,倘若已经在世上用了见效,就不必都要由医生自己重新开出处方。

我们见到唐朝宰相陆贽,本有辅佐皇上的才能,学问可以做皇帝的师傅:议论事情深刻切合实际,说话不背离道德:智慧像张子房,然而文章胜过他;论辩像贾谊,然而方法不像他粗疏。上面可以纠正君王意念的不是,下面可以传达人民的心意。但他不幸运,做官没有遇到好时机。唐德宗以苛刻为能干,可是陆贽用忠厚待人劝他;唐德宗以猜忌为手段,可是陆贽用推诚布公去劝他;唐德宗喜好用兵打仗,可是陆贽用消除战争先发制人;唐德宗喜欢聚敛钱财,可是陆贽认为散发钱财是当务之急。至于用人听取意见的方法,治理边疆统御将帅的制度,归罪自己来收拾人心,改正过错来顺应天道,除去小人来消除人民的忧虑,珍惜爵号等待有功臣的人封赏,像这样的意见,是不容易全部列举出来的。可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和石针,刺中了病人身体膏肓的要害。假若唐德宗完全采用他的意见,那么贞观之治就可以重现。

臣等人每次从西阁退朝下来,就私下谈论,像陛下这样圣明,必然喜欢陆贽的议论。但是,如果圣主和贤臣互相投合,那么就犹如君臣处在同一时代了。从前冯唐评论廉颇、李牧的贤能,汉文帝为不遇贤才而叹息;魏相分条陈述晁错、董仲舒的对策,汉宣帝就用这些对策,以致中兴。假若陛下能够自己得到良师,就不如就近选取陆贽。六经三史,诸子百家,不是没有可看的,都足够用来治理国家。但是圣人的言论幽深高远,后人又学习得支离破碎,譬如山高海深,很难一一推求选择。像陆贽的论文,打开书就一目了然。它聚集了古今的精华,实在是国家治乱的借鉴。

臣等人想选取他的奏议,稍加校正,抄写完进献呈上。愿陛下放在座位旁边,像和陆贽见面一样,反复熟读;像和陆贽面谈一样,必定能够启发圣上性灵的高明,在短时间内成功地治理国家。臣等人不胜区区之意,请决定此札或留或退。

【解析】

本文是苏轼在宋哲宗即位不久,旧党上台后写的.当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章惇等弄得弊端百出,百目全非,新旧党争使百姓遭殃,国家受害。因此,苏轼进札子建议哲宗读陆贽的奏议,从中学习治国之术。

文章写得娓娓动听,很有说服力。如“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都非常切合作者、陆贽、宋哲宗之间的关系。

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诗词网”的“古文观止”栏目。

来源:学习资料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

包含文言文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翻译,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寄欧阳舍人书》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写给其师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因为欧阳修曾为作者祖父作墓志铭。文章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原文】 寄欧阳舍人书① 作者:〔宋〕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

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及翻译_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答案_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翻译,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寄欧阳舍人书》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写给其师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因为欧阳修曾为作者祖父作墓志铭。文章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原文】 寄欧阳舍人书① 作者:〔宋〕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

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翻译

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

包含文言文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翻译,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黄州快哉亭记》借物抒怀,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不以物而伤性”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应注意到,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 【原文】 黄州快哉亭记 作者:苏辙 江出

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翻译_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_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翻译,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本文的写作目的并非与韩琦讨论怎么“作文”,因为韩琦不是欧阳修,韩琦不是文人,也不热衷于“作文”。苏辙此文的目的只是兜售自己的作文观点“文气说”,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才华。“文气说”属于纯粹的原创性观点,在当时也算是颇为独树一帜的,读之

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六国论》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六国论》原文、古文鉴赏《六国论》翻译,古文鉴赏《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苏辙的《六国论》可与其父苏洵的《六国论》并读。他们都是总结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的。洵文着眼于政治治形势,批评屈辱苟安的国策;辙文着眼于战略形势,批评六国没有战略眼光,不援助韩、魏而互相残杀。 【原文】 六国论 作者: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①,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②,十倍之众,

古文鉴赏《六国论》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六国论》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六国论》文言文翻译

鉴赏古文《三槐堂铭》

包含文言文鉴赏古文《三槐堂铭》原文、鉴赏古文《三槐堂铭》翻译,鉴赏古文《三槐堂铭》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三槐堂铭》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为学生王巩家中“三槐堂”提写的铭词。三槐堂,是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家的祠堂,因王佑手植三棵槐树于庭而得名。古代传说,三槐象征朝廷官吏中职位最高的三公。而王佑正是王巩的曾祖父。 【原文】 三槐堂铭 作者: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

鉴赏古文《三槐堂铭》原文及翻译_鉴赏古文《三槐堂铭》阅读答案_鉴赏古文《三槐堂铭》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方山子传》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方山子传》原文、古文鉴赏《方山子传》翻译,古文鉴赏《方山子传》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方山子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识,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通过对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 【原文】 方山子传 作者: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

古文鉴赏《方山子传》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方山子传》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

赏析《后赤壁赋》

包含文言文赏析《后赤壁赋》原文、赏析《后赤壁赋》翻译,赏析《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号称“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孟冬赤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山水特征,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 【原文】 后赤壁赋 作者:

赏析《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_赏析《后赤壁赋》阅读答案_赏析《后赤壁赋》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前赤壁赋》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前赤壁赋》原文、古文鉴赏《前赤壁赋》翻译,古文鉴赏《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原文】 前赤壁赋[1] 作者:苏轼 壬戌之秋[2],七月既望[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4],水波不兴[5]。举

古文鉴赏《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前赤壁赋》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前赤壁赋》文言文翻译

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包含文言文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翻译,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是苏轼在宋哲宗即位不久,旧党上台后写的.当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章惇等弄得弊端百出,百目全非,新旧党争使百姓遭殃,国家受害。因此,苏轼进札子建议哲宗读陆贽的奏议,从中学习治国之术。 【原文】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作者: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

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及翻译_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阅读答案_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文言文翻译
新高考-学习资料-文言文-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