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鉴赏《方山子传》

【作品介绍】

《方山子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识,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通过对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

【原文】

方山子传

作者: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⑧,余在歧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

【注释】

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

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

③ 闾里:乡里。

④ 宗:推崇,归附。

⑤ 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

⑥ 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贬到黄州的 。 黄:今湖北黄冈 。

⑦ 使酒:酗酒任性。

⑧ 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⑨ 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⑩ 傥:倘或。 歧山:地名,指风翔。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 仰慕汉代游侠朱家、 郭解的为人, 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 年岁稍长, 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 想以此来驰名当代, 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 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屋 ,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 毁坏书生衣帽, 徒步来往于山里, 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 就说:“ 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 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 有一次经过岐亭时 ,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 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他低头不语, 继而仰天大笑, 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 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 酗酒任性, 喜欢使剑 , 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 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 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 ,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 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 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 ,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 例应有官做 ,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有家在洛阳, 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 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 。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 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 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 常常假装疯颠、 衣衫破旧, 但是无法见到他们; 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解析】

1、奇妙构思

重点写隐居时的生活和思想态度(随物赋形)

主旨:说明方山子为弃显闻富乐,独来穷山中的异人。文体:形式为应用文(传记:他传);内容为记叙文。

2、 奇妙语言

用字准确而含蓄,字里行间饱受感情.写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之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

3、 隐约的折射

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薄贫贱,借他人之酒解自己胸中之不快.方山子实乃自悲不遇(暗示手法)

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退隐以明志。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方山子弃荣利功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诗词网”的“古文观止”栏目。

来源:学习资料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

包含文言文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翻译,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寄欧阳舍人书》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写给其师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因为欧阳修曾为作者祖父作墓志铭。文章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原文】 寄欧阳舍人书① 作者:〔宋〕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

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及翻译_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答案_古诗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翻译,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寄欧阳舍人书》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写给其师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因为欧阳修曾为作者祖父作墓志铭。文章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原文】 寄欧阳舍人书① 作者:〔宋〕曾巩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

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翻译

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

包含文言文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翻译,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黄州快哉亭记》借物抒怀,本意并不在提倡士人远离尘世、自寻其乐,而在以旷达之情来慰藉不得意的士人,希望他们能胸中坦然,生于世而无往不自得,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不以物而伤性”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应注意到,作者的快意之情中含有不平之气。 【原文】 黄州快哉亭记 作者:苏辙 江出

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原文及翻译_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阅读答案_古诗词鉴赏《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翻译,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苏辙19岁时写给韩琦的信。本文的写作目的并非与韩琦讨论怎么“作文”,因为韩琦不是欧阳修,韩琦不是文人,也不热衷于“作文”。苏辙此文的目的只是兜售自己的作文观点“文气说”,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才华。“文气说”属于纯粹的原创性观点,在当时也算是颇为独树一帜的,读之

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六国论》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六国论》原文、古文鉴赏《六国论》翻译,古文鉴赏《六国论》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苏辙的《六国论》可与其父苏洵的《六国论》并读。他们都是总结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的。洵文着眼于政治治形势,批评屈辱苟安的国策;辙文着眼于战略形势,批评六国没有战略眼光,不援助韩、魏而互相残杀。 【原文】 六国论 作者: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①,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②,十倍之众,

古文鉴赏《六国论》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六国论》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六国论》文言文翻译

鉴赏古文《三槐堂铭》

包含文言文鉴赏古文《三槐堂铭》原文、鉴赏古文《三槐堂铭》翻译,鉴赏古文《三槐堂铭》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三槐堂铭》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为学生王巩家中“三槐堂”提写的铭词。三槐堂,是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佑家的祠堂,因王佑手植三棵槐树于庭而得名。古代传说,三槐象征朝廷官吏中职位最高的三公。而王佑正是王巩的曾祖父。 【原文】 三槐堂铭 作者: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

鉴赏古文《三槐堂铭》原文及翻译_鉴赏古文《三槐堂铭》阅读答案_鉴赏古文《三槐堂铭》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方山子传》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方山子传》原文、古文鉴赏《方山子传》翻译,古文鉴赏《方山子传》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方山子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与相识,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通过对人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 【原文】 方山子传 作者:苏轼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

古文鉴赏《方山子传》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方山子传》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

赏析《后赤壁赋》

包含文言文赏析《后赤壁赋》原文、赏析《后赤壁赋》翻译,赏析《后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后赤壁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号称“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在被贬谪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孟冬赤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山水特征,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 【原文】 后赤壁赋 作者:

赏析《后赤壁赋》原文及翻译_赏析《后赤壁赋》阅读答案_赏析《后赤壁赋》文言文翻译

古文鉴赏《前赤壁赋》

包含文言文古文鉴赏《前赤壁赋》原文、古文鉴赏《前赤壁赋》翻译,古文鉴赏《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原文】 前赤壁赋[1] 作者:苏轼 壬戌之秋[2],七月既望[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4],水波不兴[5]。举

古文鉴赏《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_古文鉴赏《前赤壁赋》阅读答案_古文鉴赏《前赤壁赋》文言文翻译

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包含文言文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翻译,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及译文: 【作品介绍】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是苏轼在宋哲宗即位不久,旧党上台后写的.当时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章惇等弄得弊端百出,百目全非,新旧党争使百姓遭殃,国家受害。因此,苏轼进札子建议哲宗读陆贽的奏议,从中学习治国之术。 【原文】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作者:苏轼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

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原文及翻译_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阅读答案_古文赏析《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文言文翻译
新高考-学习资料-文言文-古文鉴赏《方山子传》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