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位于四川成都,隶属于四川省,是一所公立性质的理工类大学。目前,学校已经成功进入双一流大学行列,入选卓越工程师、双万计划,是拥有保研资格的大学之一。
据悉,成都理工大学一共拥有22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20个特色专业、1个一级学科、1个一流学科、1个重点实验室。在2022年中国高校ESI国际排名中位列第195名、2022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89名,学校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被教育部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B+,是整个成都理工大学最好的学科。
根据考试院公布的2021年招录数据,高考频道为大家整理了成都理工大学在全国各省市文科及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供2022年即将高考的同学们在报考前查阅。
一、成都理工大学2021年在 普通省份 的录取位次范围:
理科 | 文科 | ||||||||
---|---|---|---|---|---|---|---|---|---|
省份 | 批次 | 2021年最低分 | 2020年最低分 | 2021年位次 | 2020年位次 | 2021年最低分 | 2020年最低分 | 2021年位次 | 2020年位次 |
山西 | 本科一批A类 | 555 | 581 | 14561 | 14021 | - | - | - | - |
山西 | 本科一批B类 | 533 | 543 | 22331 | 29774 | 556 | 550 | 4581 | 4656 |
山西 | 本科二批A类 | 498 | 527 | 38389 | 38294 | 542 | 537 | 6472 | 6787 |
内蒙古 | 本科二批 | 452 | 473 | 22730 | 22631 | 506 | 537 | 5711 | 5166 |
吉林 | 本科一批A类 | 494 | 520 | 15854 | 17157 | 533 | 548 | 2691 | 3013 |
黑龙江 | 本科一批A类 | 510 | 554 | 14477 | 13509 | 528 | 541 | 3192 | 3085 |
安徽 | 本科一批 | 563 | 597 | 31805 | 23641 | 598 | 576 | 6669 | 6211 |
江西 | 本科一批 | 568 | 579 | 19985 | 19483 | 591 | 568 | 4846 | 5262 |
河南 | 本科一批 | 596 | 617 | 28854 | 29485 | 598 | 590 | 7239 | 7699 |
广西 | 本科一批 | 551 | 564 | 15490 | 15301 | - | - | - | - |
四川 | 本科一批 | 578 | 588 | 33876 | 33587 | 563 | 550 | 9331 | 9370 |
贵州 | 本科一批 | 529 | 553 | 15772 | 15299 | 585 | 574 | 4920 | 4948 |
云南 | 本科一批 | 556 | 590 | 21259 | 14342 | 586 | 591 | 6648 | 4007 |
陕西 | 本科二批 | 439 | 449 | 62159 | 64222 | 498 | 512 | 14327 | 14917 |
甘肃 | 本科一批 | 518 | 531 | 10604 | 10945 | 540 | 558 | 2947 | 2872 |
青海 | 本科一段 | 425 | 429 | 6073 | 6111 | - | - | - | - |
宁夏 | 本科一批 | 412 | 493 | 13220 | 5475 | 541 | 529 | 1517 | 2874 |
二、 成都理工大学2021年在 新高考省份 的录取位次范围:
省市 | 批次 | 专业组 | 2021年最低分 | 2021年最低位次 |
---|---|---|---|---|
北京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01) | 539 | 17770 |
北京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02) | 559 | 14389 |
天津 | 本科A批 | 成都理工大学2组 | 596 | 13241 |
天津 | 本科A批 | 成都理工大学1组 | 581 | 16146 |
天津 | 本科A批 | 成都理工大学3组 | 580 | 16353 |
河北 | 本科批 | - | 549 | 44261 |
辽宁 | 本科批 | - | 558 | 22448 |
上海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02) | 470 | 22407 |
上海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01) | 465 | 23501 |
江苏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05组 | 545 | 42191 |
江苏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04组 | 546 | 41356 |
江苏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01组 | 556 | 12436 |
江苏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02组 | 555 | 33778 |
江苏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03组 | 550 | 37809 |
浙江 | 一段 | - | 590 | 52908 |
福建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999组 | 570 | 20223 |
山东 | 一段 | - | 563 | 46988 |
湖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第02组 | 586 | 6342 |
湖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第10组 | 582 | 24358 |
湖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第01组 | 588 | 5931 |
湖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第07组 | 586 | 22452 |
湖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第09组 | 584 | 23391 |
湖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第08组 | 586 | 22452 |
湖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第03组 | 591 | 5381 |
湖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第04组 | 590 | 20575 |
湖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第11组 | 589 | 21037 |
湖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第06组 | 586 | 22452 |
湖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第05组 | 588 | 21487 |
湖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16组 | 585 | 18333 |
湖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9组 | 574 | 4934 |
湖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10组 | 558 | 8470 |
湖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17组 | 584 | 18807 |
湖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11组 | 573 | 5100 |
湖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15组 | 550 | 39282 |
湖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19组 | 579 | 21326 |
湖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18组 | 583 | 19305 |
湖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13组 | 584 | 18807 |
湖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14组 | 557 | 34377 |
广东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206组 | 566 | 52568 |
广东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202组 | 559 | 14353 |
广东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205组 | 571 | 47511 |
广东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201组 | 556 | 16000 |
广东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208组 | 572 | 46747 |
广东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204组 | 578 | 40248 |
广东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207组 | 566 | 52268 |
广东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209组 | 566 | 52059 |
广东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203组 | 552 | 17568 |
海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01) | 622 | 6902 |
海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03) | 620 | 7145 |
海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02) | 614 | 7904 |
海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05) | 635 | 5502 |
海南 | 本科批 | 成都理工大学(04) | 618 | 7387 |
重庆 | 本科批 | - | 536 | 42772 |
三、成都理工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成都理工大学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强校之本,坚持把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兴校之基,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对标“四有”好教师标准,以“立师德、提总量、调结构、重培养、转机制、强服务”为工作思路,通过深化人才引培制度改革、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激励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为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一批学科队伍成长为优秀创新团队,一批综合素质优良的青年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发展呈现量质齐增的良好局面。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396人,其中,有教授(级)271人,副教授(级)584人。柔性引智高端专家(院士)34人。截至2019年3月,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次,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9人,获得“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3人次,“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
学校将持续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人为本、高端引领、协调发展、人尽其才的工作原则,继续推进人才引育、人才评价、绩效分配制度等各项改革进程,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相对稳定、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优势特色显著的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