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子夜四时歌:秋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子夜四时歌:秋歌

李白 〔唐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翻译和注释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亲人。
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夫君就可以结束漫长征途。

注释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吹不尽:吹不散。
玉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此处代指良人戍边之地。
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罢:结束。

子夜四时歌:秋歌问答

问:《子夜四时歌:秋歌》的作者是谁?
答:子夜四时歌:秋歌的作者是李白
问:子夜四时歌:秋歌是哪个朝代的诗文?
答:子夜四时歌:秋歌是唐代的作品
问:子夜四时歌:秋歌是什么体裁?
答:乐府
问: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出自哪首诗文,作者是谁?
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出自 唐代李白的《子夜四时歌:秋歌》
问: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的下一句是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问:出自李白的名句有哪些?
答:李白名句大全

子夜四时歌:秋歌赏析


子夜吴歌:《子夜歌》系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眷恋之情,分春、夏、秋、冬四季。李白依格了四首,此首属秋歌。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简析】: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A SONG OF AN AUTUMN MIDNIGHT
A slip of the moon hangs over the capital;
Ten thousand washing-mallets are pounding;
And the autumn wind is blowing my heart
For ever and ever toward the Jade Pass....
Oh, when will the Tartar troops be conquered,
And my husband come back from the long campaign!
题一作《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这里所选是第三、四首。六朝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即有《子夜四时歌》,为作者所承,因属吴声曲,故又称《子夜吴歌》。此体向作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诗人的创造,而用以写思念征夫的情绪更具有时代之新意。
先说《秋歌》。笼统而言,它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无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过分偏爱“含蓄”的读者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田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多么有意味的诗境呵!须知这俨然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亦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周啸天)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唐诗三百首】《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 一作:七丝)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弹琴原文,听弹琴赏析,听弹琴,听弹琴注释,听弹琴译文

【唐诗三百首】《送魏万之京》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树色 一作:曙)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魏万之京原文,送魏万之京赏析,送魏万之京,送魏万之京注释,送魏万之京译文

【唐诗三百首】《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注释,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译文

【唐诗三百首】《长相思·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日色1~1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断肠 一作:肠断)

长相思·其二原文,长相思·其二赏析,长相思·其二,长相思·其二注释,长相思·其二译文

【唐诗三百首】《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原文、翻译及赏析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原文,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咏怀古迹五首·其四注释,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译文

【唐诗三百首】《杂诗三首·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杂诗三首·其三原文,杂诗三首·其三赏析,杂诗三首·其三,杂诗三首·其三注释,杂诗三首·其三译文

【唐诗三百首】《梦李白二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梦李白二首·其二原文,梦李白二首·其二赏析,梦李白二首·其二,梦李白二首·其二注释,梦李白二首·其二译文

【唐诗三百首】《集灵台·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集灵台·其一原文,集灵台·其一赏析,集灵台·其一,集灵台·其一注释,集灵台·其一译文

【唐诗三百首】《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原文、翻译及赏析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原文,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赏析,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注释,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译文

【唐诗三百首】《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翻译及赏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原文,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赏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注释,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译文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诗词-【唐诗三百首】《子夜四时歌:秋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