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来护儿传》原文及翻译_文言文大全

《北史·来护儿传》原文及翻译

来护儿传

原文: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今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人。幼年就卓越不群,好立奇节。刚读《诗经》,读到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和羔裘豹饰,孔武有力的诗句时,放下书感叹说:大丈夫在世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我要为国杀敌,建功立名,怎么能碌碌无为老死田间!同伴听了都很惊讶,佩服他很有志气。

来护儿居住的白土村,离长江岸边很近。在那时,长江以南还有阻隔,贺若弼镇守寿州时,常派来护儿做间谍,授给他大都督的官职。在平定陈国的战役中,来护儿立了功,升迁为上开府。

他跟随杨素在浙江攻打高智慧,敌军盘踞河岸扎下营寨,绵延一百多里,大小战船覆盖了江面,击鼓呐喊向前进军。杨素命令来护儿率领数百只轻快小船,径直登上江岸,直往敌营掩杀过去,一举攻破敌军。当时敌军和杨素交战,不能取胜,退回去又无立足之地,因此就溃败逃散了。

高智慧将要向海上逃窜,来护儿追赶到泉州,高智慧走投无路,只好逃向闽越。来护儿升任大将军,授任泉州刺史。当时有个叫盛道延的人聚众叛乱,在州境内侵犯 骚扰,来护儿率兵攻打,击败了叛军。又跟随蒲山公李宽在黟、歙大败汪文进,升职为柱国。

仁寿三年(603),授任瀛州刺史,赐予他黄县公的爵位,食邑三千户,不久又加升为上柱国,授任右御卫将军。

隋炀帝即位,来护儿升职为右骁卫大将军,皇上待他很亲近很敬重。大业六年(611),他跟随皇上前往江都,皇上赐他千段布匹,让他上祖坟祭祀祖先,宴请乡里父老,州郡乡里都认为很荣耀。几年后,他转任右翊卫大将军。

辽东战役中,来护儿率领楼船,直指沧海,进入氵贝水,离平壤六十里,和高丽人相遇。来护儿进军攻击,大败高丽人,又乘胜追击直逼城下,攻破他们的外城。来护儿于是纵恿军队大肆抢掠,军队纪律渐渐松懈。高元的弟弟建武招募五百人的敢死队迎战来护儿,来护儿因此后退,在海浦扎下营寨,等待机会反击。后来知道宇文述等人已经兵败,于是班师回朝。

第二年,又出兵沧海地区,军队驻扎在东莱,赶上杨玄感在黎阳叛乱,进军巩、洛,来护儿率兵与宇文述会合大败叛军。皇上因此封他为荣国公,二千户。

大业十年(614),又率兵渡海,到卑奢城,高丽全国人都来迎战,来护儿大败高丽人,斩杀一千多人。将要向平壤进军时,高元十分害怕,派使者押来隋朝叛将斛斯政,到辽东城下,上书请求投降,炀帝答应了。炀帝派人拿符节召来护儿回师。

来护儿召集众人说:三次出兵,都没能平定敌人,这一回去,不可能再来。现在高丽人困窘疲敝,原野都没有青草了,凭我的部队作战,不需多久就可战胜他们。我想发兵,直接围攻平壤,捉住他们的头领,好回去向皇上献捷。来护儿上表请求出兵,不肯按皇上的旨意回师。

长史崔君肃极力同来护儿争辩,来护儿不答应。来护儿说:敌人的气势已被打垮,只要军队交由我指挥,就足以惩办他们。我在朝庭之外,遇事可以独自决断,千里之外怎能受制于成规!顷刻之间就失掉机会,劳而无功,所以应当白忙乎。我宁愿征服高元,回去以后受责备,要我舍弃将要获得的大功,我办不到。

崔君肃对众人说:你们如跟随元帅,违抗圣旨,我一定告知圣上,你们都要获罪。众将领都害怕了,劝说来护儿回去,来护儿才奉旨回朝。

大业十三年(617),改任左翊卫大将军,提升为开府仪同三司,皇上对他的委任更多,前后的赏赐不可胜数。

江都变乱中,宇文化及因忌恨他而谋害了他。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南山集序(清)方苞_文言文大全

壬午之冬,吾友褐夫卜宅于桐城之南山而归隐焉[2],从游之士刻其所为古文适成,因名曰《南山集》。其文多未归时所作,而以兹所居名焉,著其志世。 余自有知识,所见闻当世之士,学成而并于古人者,无有也;其才之

《赵襄主学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_文言文大全

赵襄主学御(驾车)于王于期(即下文的“于期”,是个善于驾车的人),俄而(不久)与于期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三易马而三后。 襄主曰:“子(你)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赵襄主学御,》,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一足传·(清)王猷定_文言文大全

李一足,名夔,未详其家世。有母及姊与弟。貌甚癯,方瞳,微髭。生平不近妇人。好读书,尤精于《易》,旁及星历医卜之术。出常驾牛车,车中置一柜,藏所著请书,逍遥山水间。所至人争异之。 天启丁卯至大梁[1],

逆旅小子(清)方苞_文言文大全

戊戌秋九月[2],余归自塞上,宿石槽[3].逆旅小子形苦羸[4],敞布单衣[5],不袜不履,而主人挞击之甚猛,泣甚悲。叩之东西家,曰“是其兄之孤也[6]。有田一区,畜产什器粗具[7],恐孺子长而与之分,故不恤其寒饥而苦役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_文言文大全

吴王欲伐荆(楚国),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1舍人国王的侍从官有少孺子(年轻人)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螳螂捕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汤琵琶传·(清)王猷定_文言文大全

汤应曾,邳州人[1],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贫无妻,事母甚孝。居有石楠树[2],构茅屋,奉母朝夕。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其母问曰:“儿何悲?”应曾曰:“儿无所悲也,心自凄动耳。”

再至浮山记(清)方苞_文言文大全

昔吾友未生、北固在京师[2],数言白云、浮渡之胜[3],相期筑室课耕于此。康熙己丑[4],余至浮山,二君子犹未归,独与宗六上人游[5].每天气澄清,步山下,岩影倒入方池;及月初出,坐华严寺门庑,望最高峰之出木末者[

《楚庄王莅政三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_文言文大全

楚庄王①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②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

《,楚庄王莅政三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治国犹栽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_文言文大全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

《,治国犹栽树,》,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古文约选序例(清)方苞_文言文大全

太史公《自序》:“年十岁,诵古文。”周以前书皆是也。自魏、晋以后,藻绘之文兴,至唐韩氏起八代之衰[2],然后学者以先秦盛汉辨理论事质而不芜者为古文[3],盖六经及孔子、孟子之书之支流余肄也[4]。我国家稽古典礼

新高考-学习资料-文言文-《北史·来护儿传》原文及翻译_文言文大全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