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观沧海》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方位: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界寥廓,大海的雄壮现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绘,概由此拓宽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效果,表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壮的特色。

前四行诗句描绘沧海现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条,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形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屹立的山岛,它们装点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奇特壮丽。这两句写出了大海前景的通常概括,下面再层层深化描绘。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条,洪波涌起。”前二句详细写竦峙的山岛:尽管已到秋风萧条,草木摇落的时节,但岛上树木茂盛,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绘:定神细看,在秋风萧条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崎岖。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条苍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临萧条秋风,极写大海的广阔壮美:在秋风萧条中,大海波澜壮阔,浩淼接天;山岛挺立挺立,草木茂盛,没有一点点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地,新的风格,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间;星汉绚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绘,是从海的平面去调查的,这四句则联络廓落无垠的世界,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转,好像都由大海自在吐纳。诗人在这里描绘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个人的幻想和夸大,展现出一派吞吐世界的雄伟气候,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候”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融合而成的艺术境地。言为心声,若是诗人没有雄伟的政治志向,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勃勃,没有对出路充满信心的达观气量,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曩昔有人说曹操诗篇“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即是《观沧海》这类著作。“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观沧海》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

描写菊花的诗句

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yigrave;):沾湿。?露:沾带露水。掇:收龋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绩《赠李征君大寿》 雨荒深院菊

菊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诗歌出处、作者、赏析

江雪 作者:柳宗元年代: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

柳宗元,鸟,山,人

张孝祥《六州歌头》: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译文】时机容易失去,这时雄心就成了没用的东西了,而岁月也就即将老去凋零! 【出典】南宋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注: 1、《六州歌

张孝祥,(,张,孝祥,),《,六州歌头,》,:,时易,失,

描写桂花的诗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子:桂花。传说月中有一棵桂树,所以下云“月中落”。两句写杭州灵隐寺秋夜景致,月光皎洁,桂子飘香。 唐·宋之问《灵隐寺》 桂香多露?,石响细泉

桂花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出自当代诗人陈毅的《青松》 青松 作者: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赏析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

大雪,压,青松,,,挺且,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歌出处、作者、赏析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年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

苏轼,庐山,西题林壁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出自晚唐诗人杜甫的《江梅》 江梅 作者: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

梅花

描写石榴花的诗

赵中丞折枝石榴 元马祖常 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 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 榴花 金元格 山茶赤黄桃绛白,戎葵米囊不入格。 庭中忽见安石

石榴花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译文]国君与天下的人民同乐,与天下的人民同忧愁。 [出典]《孟子梁惠王》 注: 1、【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乐,以,天下,,,忧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诗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