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巨匠蔡邕到底多有才?为何最后会死在狱中?

文学巨匠蔡邕到底多有才?为何最后会死在狱中?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

对音乐有特殊天赋

桓帝听说蔡邕精通琴艺,要征调他以艺人身份入宫侍候。他迫于权势,不得已上路,但走到半路,还是称病回家了。据说他的音乐造诣很高,这方面有很多轶事流传至今:例如,他在陈留时有人请他喝酒,上门时,他在门外听到里面传出的琴声,其中似含有杀心,他二话不说,掉头就走。主人追上去,问他怎么不辞而别,他如实告知原因。主人拉他回去问操琴者,操琴者答道:“我弹琴时看见窗外有个螳螂在捕蝉,唯恐螳螂抓不到蝉,故而琴声中带有杀心。”蔡邕道:“这样解释就明白了。”

后来在他亡命吴地(今江浙一带)时,忽然听得隔壁厨房里吴人用桐木烧火时,发出了异样的声音,知道这是一块制琴的良木,赶紧过去把它抢救下来。后来用此木制成琴后,果然音质绝妙。因它的尾部已被烧焦,此琴被称为“焦尾琴”,驰名于世;又有一次,他在会稽郡的柯桥,见柯亭(又称高迁亭)上的第十六根屋椽,材质特好,适于做笛。遂建议以此木制成“柯亭笛”,果然声音不同凡响。据说柯亭古迹至今犹在。

旁白:这些传说不一定完全真实,但从此可以看出他的音乐造诣非同一般。只是那时艺人身份不高,他也不屑以艺人身份侍候皇室。他更有专长且流传后世的还是勘正《六经》等文字工作;他如能写完《后汉记》,其水平和贡献将不亚于司马迁的《史记》。

将勘正后《六经》,刻石流传后世

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受司徒桥玄(就是那位对幼年曹操很看重的朝廷元老)的推荐,先后担任郎中、东观(相当档案馆)校书郎、议郎等职,主要工作就是校勘经学古籍。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他与人一起,详细勘正了《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文字。为了使正确版本能流传于世,他以精湛的书法,将六经》全部手抄一遍,然后令人将其镌刻在石碑上,置于太学的门前,作为范文。当时乘车前来观摩和临摹的人,每天数以千计,街道为之堵塞。他所勘正的《六经》,自此流传于世,这为我国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所以他也是一位大书法家。他在浙江《曹娥碑》的背面,曾题八字隐语:“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很多人都不解其意。据说后来为杨修所道破(见杨修篇),原来是“绝妙好辞”四个字,被后世传为佳话。

得罪宦官被流放

本来,蔡邕就是个搞学问的书生,灵帝虽是个昏庸主子,却要附庸风雅,喜欢舞弄些文字。他对蔡邕也还比较重视,蔡邕自觉责任所在,就经常上书进些忠言。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因为灾祸频发,那时讲究“天人感应”,遇有灾祸一定是上帝示警。灵帝要臣下大胆建言,积极揭发朝廷的问题,并表示一定虚心接受。蔡邕对贪贿小人一向嫉恶如仇,以为机会来到,真的大胆上书,指名道姓的检举揭发了朝中几个奸臣。

旁白:天真的蔡邕真的“畅所欲言”,他的厄运也就降临了。

奏章上去后,灵帝看了不断叹息,似有所思。当时侍候在侧的曹节等宦官,知道一定是有什么事触动了皇帝。趁皇帝出去方便时,抓紧偷看奏章,才知是蔡邕的检举信。曹节等将此事传扬出去,被检举的宦官和大臣当然都对他怀恨在心,蔡邕反遭奸人诬陷,被捕入狱,并判处死刑。幸得中常侍宦官吕强还算正直,出面搭救,才保住小命,改判为流放边疆五原郡安阳县。

他以前在东观时曾搜集了不少汉史资料,拟与卢植等人共同撰写《后汉记》。所以流放到五原后,他将已写好的部分《后汉记》,略加整理,寄呈给灵帝审阅。灵帝欣赏蔡邕的才华,也有意让他续完《后汉记》。所以不到一年,即将他赦免。

被迫逃亡十二年

谁知祸不单行,就在他获得赦免准备回京时,五原郡太守王智(宦官王甫的弟弟)为他设宴饯行。席中王智起舞作乐,并示意蔡邕与他共舞。蔡邕素来瞧不起王智这种靠门路当官的人,当场拒绝。王智素来骄横,见在众多宾客面前被蔡邕看不起,大怒道:“囚徒还敢轻视我!”蔡邕亦拂袖而去。王智立即密报朝廷,污蔑蔡邕对他的被流放怨气冲天,且多方诽谤朝廷。蔡邕打听到消息,知道这下罪名不小,所以当机立断,赶紧逃亡到沿海江浙等地。在那里一待就是十二年。

旁白:蔡邕看不起王智,当场让他下不了台,虽然跟他脾气耿直有关,但也可能是因为皇帝要他写《后汉记》,他有点飘飘然了。

被诬董卓同党遭杀害

灵帝死后,董卓执政(见董卓篇)。董卓为拉拢知识分子,知道蔡邕是当代知名士人,所以专门征聘他出山做官。蔡邕看不起董卓,借病推托。董卓大怒道:“蔡邕敢推托不来,我就灭他的族。”他不得已只得就聘。董卓对他倒是很重视的,三天之内连升三级,轰动一时;不到一年,即官居左中郎将高位。

董卓对他表面上虽很重视,什么事都征询他的意见。但实际上是合乎董卓利益的听,不合利益的根本不听。所以蔡邕跟他的堂弟蔡谷商量,很想隐退山林。蔡谷认为他长相异于常人,如果躲起来,很难不被人发现。蔡邕这才作罢。董卓被杀后,他参加王允召开的会议,听到董卓被杀、董党被清查的消息时,轻轻叹了口气。不知怎么这一表情被王允瞧见,就说他受董卓的恩遇,也是董卓同党。下令立即将他抓起来,要判处他死刑。

士大夫们都知道蔡邕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不会阿谀奉承,更绝不可能是董卓的同党。纷纷为他说情,太尉马日磾跟王允说道:“蔡邕是个旷世奇才,他精通汉史,如能让他续成后汉史,也是一件盛事。而且他素以忠孝闻名,杀掉他,将会失去人心。”王允道:“当初武帝不杀司马迁,结果让诽谤他的史书(即《史记》)流传后世。现在时势混乱,更不应让这些居心叵测的“笔杆子”,盘踞在幼主(指汉献帝)左右,令我辈遭后人谤议。”

最后,蔡邕还是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正直的好人,所以听说他死于狱中,很多人痛哭流涕,表示哀悼之情。可惜他搜集了很多汉史的资料,却终于没能写成后汉史。只有他写的百多篇诗、赋、论议等著作流传于后世(印有蔡中郎全集)。大概是其文字特别优美,在范晔所著的《后汉书蔡邕列传》中,破天荒地引用了他的五篇奏章,总字数达六千之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李存勖是怎么统一北方的?李存勖有哪些诗词作品?

李存勖是怎么统一北方的?李存勖有哪些诗词作品?

唐朝,李存勖

历史上真实的朱友贞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朱友贞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朱友贞,五代十国

李隆基赐死杨贵妃之后的生活过的怎么样?

李隆基赐死杨贵妃之后的生活过的怎么样?

李隆基,唐朝

他不仅仅打败马超还是刘备的大敌 最后被诸葛亮布阵杀死

他不仅仅打败马超还是刘备的大敌 最后被诸葛亮布阵杀死

三国,张郃

明朝官员的升迁情况是什么样的 哪些人有机会成为阁老呢

明朝官员的升迁情况是什么样的 哪些人有机会成为阁老呢

明朝,朱元璋

朱友孜是怎么死的?朱友贞为什么要杀他?

朱友孜是怎么死的?朱友贞为什么要杀他?

朱友孜,五代十国

晚唐名将李朔,靠实力震慑住藩镇势力

晚唐名将李朔,靠实力震慑住藩镇势力

李朔,唐朝

朱元璋杀人直接下令就好 为何要容忍此人长达七年之久呢

朱元璋杀人直接下令就好 为何要容忍此人长达七年之久呢

朱元璋,明朝

朱友孜是怎么死的?朱友贞为什么要杀他?

朱友孜是怎么死的?朱友贞为什么要杀他?

朱友孜,五代十国

慈禧一路西逃 为什么一行人竟然毫发无伤的到达了西安

慈禧一路西逃 为什么一行人竟然毫发无伤的到达了西安

清朝,八国联军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文学巨匠蔡邕到底多有才?为何最后会死在狱中?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