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为什么要帮曹操平天下?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明知与曹操会有决裂的一天,为何还帮他平天下,最终死于非命。

三国时三家公司的首席总管家,刘备集团是诸葛亮,孙权集团前期是周瑜张昭,后期是陆逊。曹操手下人才最多,这个位置只有一人,那就是荀彧。其他人如荀攸、贾栩等,其地位和作用,都不如荀彧重要。就是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却在和曹操共同创业的中途,意见相左而分道扬镳,最终死于非命,算是汉魏间最为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之一。

曹操能够一步步地平定天下,好几次重要选择,都和荀彧的建策相关。在战略大方向的把握上,曹操轻率冒进时,荀彧拉住了他,犹豫迟疑时,荀彧敲定促成他。在眼光远大这个层面上来说,曹操和荀彧算是一对知己。

汉献帝兴平二年,曹操与吕布在衮州交战。五月,得到徐州牧陶谦去世的消息,曹操有先攻徐州,再回军取衮州的打算。问计于众,荀彧建议的中心思想就是建立根据地。刘邦据关中,刘秀守河内,都是建立了进可攻,退可守的牢固地盘,才得以平定天下,称帝中原。现在衮州就是咱们的根据地,必须先经营好衮州,再顾及其他。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专心于衮州,经年交战,击败吕布。牢牢地控制住了衮州这块地盘,成为曹操逐鹿中原的第一桶金。

建安元年,汉献帝从长安逃到洛阳。荀彧、毛介等人高瞻远瞩地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主张。这种顺应人心,迎接皇帝,匡扶朝廷的做法,天下士人必然归心于曹操集团,绝对树立起战略上的大优势。曹操予以实施,这年的秋天把献帝迎接到许县,汉廷经董卓之乱颠沛流离多年,才重新安定下来。从此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为平定天下打下大好基础。

做成这两件事,荀彧有大功劳。这种经营天下的高远目光,才是荀彧被广泛称赞为“王佐之才”的干货。

曹操征战四方,荀彧都是坐镇许都。曹操身边是郭嘉、荀攸这几个人跟着。每到艰难困苦之时,曹操总与荀彧通信,咨询大方向。而不是有什么“锦囊妙计”,一举取胜。——此乃小说家言耳。

建安五年,曹、袁两雄决战官渡。曹操兵少粮寡,苦苦支撑。与袁军相持数月,曹操有扛不住的感觉,写信给荀彧,打算退回许昌。荀彧回信反对:现在双方都艰难万分,谁先打退堂鼓,谁就被动。现在我军以少于敌人的兵力,扼住咽喉要道半年之久,敌军依旧动弹不得,其锐气已尽。目前正是找机会出奇迹之时,机不可失啊!

经荀彧点明,曹操坚持住了。没多久果然袁军许攸投曹,曹操抓住机会,一举攻烧袁军粮草,从而扭转不利战局,终于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到建安十三年,北方基本平定。如何向南进军?荀彧说:现在中原已安定,南方倍感压力。轻军从宛城一线快速出击,就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曹操按计挥师南下,荆州刘琮投降,曹操一举平定荆州。

没有人天生是个反派。曹操年轻的时候,一样是一腔热血,要为大汉朝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二十岁,任洛阳北都尉,造五色棒,申明法纪。大太监蹇硕的叔父犯禁,曹操毫不留情地“棒杀之”,威震洛阳。人人知道有个小曹不畏权贵,执法不阿。因此也得罪了权门,为避祸辞官。后来再经朝廷征召出山,立志为国家“讨贼立功”,愿死后墓志铭为“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只是形势比人强,时代潮流滚滚来,许多人的想法和志向是会变化的。到了建安十七年,曹操消灭了北方最后独立势力马超等关中诸将,北方已是铁板一块曹家天下,虽外有孙权、刘备割据一方,但大形势曹氏是一方独大,军界政界都是曹操的人。特别是军队,完全是效忠于曹操的“曹家军”,汉室名存实亡亦!大臣董昭等提议,曹操进爵位为魏国公。

曹操这时的想法已今非昔比了。他表示:我还是汉室的臣子,但要我交出兵权,归到封地,那是不行。这是“慕虚名而处实祸。”肯定被别人祸害了。所以曹某人只有一条道走到黑,回不了头了。春秋时伍子胥掘墓鞭尸报父兄之仇,朋友申包胥劝他够本了嘛!可以了啊!伍子胥的回答是,我像一个日暮途穷的行者,只有往前赶路,不能回头。

此时大势所趋,曹操成为魏国公,在汉家里建一个名义为辅佐汉室的魏国,已是开动程序的机器,只会轰隆隆向前走了。

因为荀彧在曹军中超重量级的地位,董昭等人私下先问他的意见。荀彧以为:曹操兴义兵是为了匡扶汉室,忠贞不二,诚心为国。君子爱人以德,不应该劝曹操上位为魏国公!

以荀彧在曹军中举足轻重的位置,他说话的分量无疑是重量级的。可以现象曹操得到消息时,心中是多么的失望和愤怒。你荀彧不是要我行齐桓公那样的事吗?九合诸侯,匡扶周室。我曹操也是这么做的嘛!天下三分之二已归曹氏,我依旧以大侍奉小,维护汉家的尊严法纪。咱们二十多年的相交相识,你怎么不理解我呢?

三国志上说曹操因此“心不能平”,一个以知己相期许的人,成为反对自己最大的力量。曹公可是个有大脾气的大本事的人。于是同年征讨孙权,荀彧随军,生病留在半道。曹操派人送给他一个食盒,打开一看是空的,荀彧自杀。第二年,曹操成为魏国公。

后人有讥讽荀彧帮助曹操颠覆了汉家的天下,最后又想挽回即成的事实,前后矛盾,无有始终,为自作自受。

这或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猜忌。注三国的裴松之就以为:以荀彧的智慧,早就看出像曹操那样的雄才,绝对不是衰弱的汉室的忠贞臣子。当时豺狼当道,国将不国,没有一个超级英雄是难以平定天下的。荀彧一流的才华,存济世救人之心,到那里去发挥自己的才能,达到自己为国为民的目的?汉末的群雄中,没有一个人高过曹操。难道让荀彧去和董卓、袁绍这样的人完成大业?所谓“微斯人,吾谁与归?”

所以荀彧早年投奔曹操是对的,本来他就是看到袁绍的无能和贪心才脱袁入曹的。更何况当时的曹操,一幅忠君为国的面孔,也做着芟平大乱,保护汉家的事情。完全代表着正义和先进。

到建安十七年,北方割据势力袁绍、袁术、吕布、马超等都让曹操消灭了。曹操功高天下,势力已强大逼人,天下神器将移,已成定局。所为形势使然。

这时荀彧阻止曹操进魏公,实际上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依旧是为了士人杀身成仁的志向。每一回朝代更换时期,士大夫都面临着最为痛苦的抉择,是成为新朝代的开国元勋,还是旧朝代的陪葬人选,总是在道德上鞭打着士子的良心。

荀彧的选择,是痛苦又高贵的。曹操抽刀断水的枭雄本性,想来也少了一贯的果断作风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秦始皇一封信30个字写了什么?吕不韦看完为什么自尽了?

秦始皇一封信30个字写了什么?吕不韦看完为什么自尽了?

秦朝,秦始皇

霍峻如果不死的话,蜀国会不会一统天下?

霍峻如果不死的话,蜀国会不会一统天下?

霍峻,三国

汉武帝对东方朔的话如此的信任 为何就是没有重要他呢

汉武帝对东方朔的话如此的信任 为何就是没有重要他呢

汉朝,汉武帝

王莽本身真的一点才学都没有吗 为何王朝会被颠覆如此之快呢

王莽本身真的一点才学都没有吗 为何王朝会被颠覆如此之快呢

王莽,汉朝

司马炎真的毒死了司马昭吗?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司马炎真的毒死了司马昭吗?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司马炎,晋朝

曹操的正妻丁夫人为什么会离开?让曹操愧疚一辈子

曹操的正妻丁夫人为什么会离开?让曹操愧疚一辈子

丁夫人,三国

沈婺华是怎么成为末代皇后的?

沈婺华是怎么成为末代皇后的?

沈婺华,南北朝

孙策死前留下2句遗言是什么?可惜孙权一句也没用

孙策死前留下2句遗言是什么?可惜孙权一句也没用

孙策,三国

霍弋在刘禅投降后说了什么话?蜀国后期猛将

霍弋在刘禅投降后说了什么话?蜀国后期猛将

霍弋,三国

司马伦是什么样的人?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最没有下限的皇亲国戚!

司马伦是什么样的人?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最没有下限的皇亲国戚!

司马伦,晋朝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荀彧为什么要帮曹操平天下?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