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卿跟王安石是什么关系?他又是怎么取代王安石变法的?

你们知道吕惠卿是如何一步步取得王安石信任,成功取代王安石变法,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

熙宁七年(1074年),在学生郑侠的弹劾下,王安石申请下岗收到王安石的辞呈后,皇帝没有批准,他还下令挽留,但是,天意难违郑侠弹劾王安石后,京城突然下起了雨。一场久违的甘露,不仅滋润着这块干旱的土地,也让郑侠“罢黜王安石,十日内必下雨”的预言,得以实现。事已至此,宋神宗就是想祖护王安石,也只能秉公处理了。

几天后,宋神宗昭告天下,以王安石身体有病为由,批准其辞去宰相的申请,让他以使相的身份回江宁府。虽然王安石走了,但宋神宗变法的决心并没有改变。在王安石离京前,宋神宗特意找来王安石,问道:“你走后,谁可以接替你的位置,继续变法?”王安石想了一会儿,道:“韩绛有勇有谋,可接我衣钵。”韩绛,是一个变法的坚定拥护者,号称“传法沙门”,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但是,在皇帝的眼中,韩绛年老多病,谨慎有余、创新不足,恐怕无法面对错综复杂的变法形势。

宋神宗继续问道:“变法之事,事关重大。一个韩绛恐怕不够,请爱卿再推荐一人。”王安石想了想,道:“吕惠卿足智多谋,可接我衣钵。”对于这个人选,宋神宗很满意,此人是王安石的门生,他们之间号称“孔颜之交”;吕惠卿也是一个变法的坚定拥护者,号称“护法善神”,加上此前的“传法沙门”韩绛,由这两人共同组织变法,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此,君臣达成共识,任用韩绛为宰相,吕惠卿为副相,让他们继承王安石的衣钵,施行变法。宋神宗相信,在这对“护法金刚”的保护下,变法一定能够长久推行下去。然而,没过多久,王安石就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看走了眼。这个所谓的“护法善神”吕惠卿,一点也不“善”;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绝不掺水的小人!那么,这个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吕惠卿,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吕惠卿,字吉甫,号恩祖,泉州南安水头镇朴里人。

北宋宰相,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中的二号人物。吕惠卿为推动变法做出了许多贡献,也干了很多坏事。史料记载,吕惠卿之所以能够在朝廷崭露头角,他得好好感谢一个人。这个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当时,欧阳修是文坛的领袖、国家的宰相,吕惠卿不过是一个新科进士、末流官员。

可是,在一番交流后,欧阳修认为吕惠卿有大才,可以委以重任。于是,欧阳修向朝廷推荐了吕惠卿,还保证道:“日后,若吕惠卿不是一个良臣,臣甘愿领罪!事实证明,欧阳修确实没有看走眼,吕惠卿有大才,确实是一个治国的能臣。但是,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在欧阳修的帮助下,吕惠卿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慢慢地升级了,但是,对他而言,这样的升级速度太慢了。

于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吕惠卿毅然决然地登上了“变法的大船”,从此与恩人欧阳修分道扬镳,打死不相往来了这样的结果,不能怪欧阳修不会识人,毕竟,纵观两宋的历史,拥有慧眼识玉本领的人,也就一个超级预言家李沆,若让欧阳修拥有李沆的识人水平,实在是要求过高。阅人无数、见多识广的寇准、刘娥,不也在丁谓、吕夷简身上栽了跟头吗?欧阳修在吕惠卿身上栽跟头,也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其实,何止是欧阳修,王安石也被他骗了。王安石只是看见了他拥戴、支持变法的行动,却没有看见其背后的欲望与野心。

审人不识,用人不当,只能自食恶果。史料记载,王安石主持变法时,吕惠卿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与恩师欧阳修决裂,拜了王安石的码头。后来,吕惠卿以自己的博学多才,获得了王安石的赏识。当时,在众多门徒中,王安石最喜欢吕惠卿,亲切地称其为“吾之颜回”王安石与吕惠卿的这种“孔颜之交”,也一时传为美谈。

既然被称为“颜回”,吕惠卿也有两把刷子。事实证明,吕惠卿对得起这个称号,在与旧党的斗争中,他不仅展示了自己博学多才的本领,还成功除掉了对方阵营的主帅。这个人,就是旧党的领袖—司马光。宋神宗刚开始变法时,还是比较犹豫的,他一直接见群臣,请教他们的意见。每次见皇帝,司马光就抓住机会,谈古论今,并用《尚书》中的句子引经据典,阐述不能变法的原因:“《尚书》有云,乃反商政,政由旧。”

意思是说,武王虽然建立了周朝,可还是沿用的商朝的治国方略。故此,周朝延续了800年之久。因此,遵从祖宗家法,不轻易变革,才是正道。“以前朝为例,汉朝建国时,高祖刘邦命萧何建立了一系列礼法,要求后代遵从。曹参为相时,不更改法令,始终以萧何制定的路线前进。结果,虽然刘邦死后,汉朝纷争不断,但国家一直安定,百姓也日趋富足。“以史为鉴,汉武帝擅自更改祖宗家法,天下盗贼四起;汉宣帝沿用祖宗家法,则国家长治久安;汉元帝又擅自更改家法,天下又陷入混乱。可见,擅自更改祖宗家法,必出大乱,我们不能步汉朝的后尘。”

司马光反对变法的主要论点,不仅影响皇帝变法的决心,也让变法派很痛苦。由于司马光的威望甚高,因此扳倒司马光,就成为变法派的首要任务。而接受这个艰巨任务的人,就是吕惠卿。史料记载,熙宁二年(1069年)十一月,为了扳倒司马光,吕惠卿找司马光“约架”,大家准备在经筵讲师时一较高下,一辩定乾坤。

辩论那天,司马光“噼哩啪啦”说了一堆,还是那一套,无非就是《尚书》告诉我们不可擅自变更法令,不能轻易变法,等等。司马光说完,吕惠卿上台,他也用《尚书》开讲,阐述司马光的错误,并告诉大家所谓的《尚书》不让变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尚书》也要求君主变法。吕惠卿说:“《尚书》有云:正月始和,布法象魏。

也就是说,在每年的正月,天子要将法令公布在宫门外。既然每年都要公布一次法令,那也不是说明,每年都要更改一次法令吗?”吕惠卿还说:“《尚书》有云:五载一巡狩,考制度于诸侯。这不就是说,天子的法令,每五年就要更换一次,怎么能说制度不变呢?”吕惠卿的这番话,说得司马光大吃一惊,宋神宗则点头不止。见皇帝听进去了,吕惠卿立刻趁热打铁道:“之前司马大人道,汉代的法令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变法,国家就一定动乱。

臣以为,司马大人的这番话,确实要商榷一番。史料记载,汉惠帝废除了高祖时期的妖书令、挟书令,汉文帝也废除过前朝的收孥令,怎么能说一成不变呢?至于汉武帝时期盗贼四起的问题,不是因为变法,而是因为穷兵黩武、滥用民力。汉宣帝时期国家富庶,也不是因为恢复萧何旧法,而是皇帝选贤任能,用贤臣治理国家。汉元帝时期国家衰败,是因为皇帝重用奸臣,滥杀功勋。可见,汉室的衰败,跟变法无关!”

吕惠卿最后总结道:“一个国家要不要变法,应该根据当时的国情来定。《尚书》有云,无作聪明乱旧章。这句话不是让后人不要去变法,而是不要自作聪明,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胡乱更改法令。如今,吾皇英明神武,王相公又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法令,时机已经成熟,为什么还不赶紧变法?”这番话,说得末神宗拍手叫好,也说得司马光无言以对。经过了这次辩论,宋神宗越来越不重视司马光的意见了。

司马光一气之下归隐洛阳,在洛阳城外修了一个“独乐园”,去那里修书了。在变法过程中,吕惠卿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替王安石扫清了一个变法的巨大障碍,应记首功。从此以后,王安石就把他视为自己的亲信。当时,王安石没有想到的是,摧毁自己变法的人,正是这个亲信吕惠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李存勖是怎么统一北方的?李存勖有哪些诗词作品?

李存勖是怎么统一北方的?李存勖有哪些诗词作品?

唐朝,李存勖

历史上真实的朱友贞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朱友贞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朱友贞,五代十国

李隆基赐死杨贵妃之后的生活过的怎么样?

李隆基赐死杨贵妃之后的生活过的怎么样?

李隆基,唐朝

他不仅仅打败马超还是刘备的大敌 最后被诸葛亮布阵杀死

他不仅仅打败马超还是刘备的大敌 最后被诸葛亮布阵杀死

三国,张郃

明朝官员的升迁情况是什么样的 哪些人有机会成为阁老呢

明朝官员的升迁情况是什么样的 哪些人有机会成为阁老呢

明朝,朱元璋

朱友孜是怎么死的?朱友贞为什么要杀他?

朱友孜是怎么死的?朱友贞为什么要杀他?

朱友孜,五代十国

晚唐名将李朔,靠实力震慑住藩镇势力

晚唐名将李朔,靠实力震慑住藩镇势力

李朔,唐朝

朱元璋杀人直接下令就好 为何要容忍此人长达七年之久呢

朱元璋杀人直接下令就好 为何要容忍此人长达七年之久呢

朱元璋,明朝

朱友孜是怎么死的?朱友贞为什么要杀他?

朱友孜是怎么死的?朱友贞为什么要杀他?

朱友孜,五代十国

慈禧一路西逃 为什么一行人竟然毫发无伤的到达了西安

慈禧一路西逃 为什么一行人竟然毫发无伤的到达了西安

清朝,八国联军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吕惠卿跟王安石是什么关系?他又是怎么取代王安石变法的?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