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勤政的康熙皇帝也会吐槽埋怨:工作强度大不能退休!

关于康熙皇帝,有一句最有名的歌词:“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大概后人觉得他当老板当得太过瘾太刺激了,因此老马恋栈,于是捉摸圣祖的心思,写出这么一句歌词来。

康熙是不是这么想的?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他老人家不是这么想的,《金瓶梅》里头说:当家三年,连狗都嫌。其实自己也累,皇帝这份工也不好打。为什么说我有把握呢,因为我手里头拽着康熙爷的遗诏呢,当然,是印刷的,不是原件。大家跟我来读读小玄子的遗诏,看看这位大清帝国大老板走到最后时段的内心世界。

心迹一:

对工作成绩不太满意

最满意自己的工龄

康熙六十一年阴历十一月十三日,也就是公元1722年的公历12月20日,估计北京城都已经下大雪了,小玄子康熙不行了,崩盘了,那时候叫驾崩,这么大个人物走了,总得向全国人民、向文武大臣交代一点什么,于是,遗诏出台。

工作态度还不错

做了六十年的老板,成绩也好,毛病也好,都有一大堆,都得交代,康熙倒还老实,没有尽拣好的说。

首先,他对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委婉的坦露。他说,回顾六十年来的工作,我小玄子在精神领域方面,不能做到“移风易俗”,就是说还不能彻底改变社会风气;物质建设方面,不能“家给人足”,天下人的温饱还是个问题。“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不能跟“三代明圣之主”相比,这三代明圣之主就是上古时期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到韦小宝嘴巴里,就成了“鸟生鱼汤”,跟这些前辈比,我小玄子的工作还是存在差距的,当然,也不可能后进赶先进,急起直追了,因为都是要翘辫子的人了。

接着,肯定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小玄子说,不过,我还是有理想的,我的理想就是要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让“海宇升平,人民乐业”,为了这个理想,我辛勤劳动和工作,从早到晚都不敢怠慢,“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该括耶”,用“劳苦”两字都无法形容我的劳苦了。



工龄打破纪录

小玄子说的倒是实话,康熙五十四年的时候,他老人家的右手忽然废了,拿不了笔,批不了文件,于是咬着牙用左手批文件。

文件这东西别小看,它是权力的一个具体载体,能批文件就说明权力还在你手里,当年武媚娘姐姐就是靠着帮老公批文件爬上来的,康熙能不着急吗?哪怕变左撇子,哪怕用嘴巴咬着笔杆批,也不能落到别人手里去,笔杆子就是枪杆子呀。

小玄子的努力勤快是有名的,在他少年时候就有这么个本性,当年和小桂子韦小宝在御膳房苦练摔跤只是传说,不过,少年康熙读四书五经的时候,他是下了苦力的,据他自己说,每篇文章他要读120遍。看样子,康熙的学问应该登峰造极了,不过,我有位朋友叫老曹,某年去江苏看了小玄子的笔迹,然后在微博上很兴奋地宣布:圣祖的书写能力达到小学生的水平了。

总之,小玄子还是蛮谦虚的,他觉得自己能力有限,成绩不咋的(其实从现在来看,还是可圈可点的),就这么个不咋的人,居然老天爷格外关照,迟迟不肯回收他。康熙说:俺今年快七十岁了,在位六十一年,真的是老天照顾我,不是我太牛了,“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之凉德所致也”。康熙坦露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迹,他说,当我工作20年的时候,就没想到有30年;当我工作到30年的时候,就没想到有40年。嘿嘿,没想到一次一次地突破自己设置的纪录,一不小心,居然破历史纪录了,达到61年。

小玄子喜滋滋地翻开历代皇帝任期记录,从传说中的黄帝甲子年开始,总计301个老大,像他工龄这么长的还少见,“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尤其是秦朝以前的不可信,如果算秦朝以来的,他小玄子算是工龄最长的了。以工龄打败别人,其实也是一种成绩。工龄长了,起码可以混得子孙一大堆,“子孙百五十余人”,严重破坏计生平衡啦。

心迹二:

抱怨工作强度太大

不能实行皇帝退休制

工作久了,不免有点厌烦,叫累。康熙忽然有点愤愤不平,他说前代的帝王们,长命的少,短命的多,那些写书的人都说是酒色掏空了身子,其实这是读书人故意找茬子,你们哪里晓得老大的辛苦,康熙就代表广大的前朝皇帝们剖白心迹,说这些皇帝前辈们都是过劳死,“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

大禹累死于会计工作

接着,小玄子吐槽了:你们听着,我这个做皇帝的哪里比得上你们这些打工的,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雇佣经理人的,也就只有诸葛亮同志能说这句话,其实啊,这句话是用来说我们皇帝的。难道不是吗?你们都有退休制度,想当官就当官,不想当官就撂挑子走人,大不了老子不干了,“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退休了回家抱孙子,悠然自得,你们还好意思说你们累吗?可是作为老大的我呢?一辈子都木有休息,担子在肩上,一生都不得放下,“了无休息之日”。

康熙驳斥说,有人鼓吹无为而治,说舜是无为而治的代言人,可他老人家又如何,南下工作,最后累死在苍梧;大禹手足都长茧子了,晚年去浙江会稽山主持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估计算数据算累了,就把命搭在了那里。你们想鞋底抹油一溜走人的时候,可以去《周易》上找办法,可《周易》这本坑爹的书,居然没有指导皇帝怎样走人这一卦。

其实,这份遗诏早在十五年前就写好了,康熙去世后出台的遗诏是根据具体情况与时俱变修改过了的。我们看看康熙五十六年的版本,康熙总结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倒是跟诸葛亮有得一拼。大家都说皇帝不要插手具体业务,“举大纲”就行了。康熙却认为不行,他认为当老大的一件事做不好,四海就不安;一时不谨慎,千百年后都有副作用;小事不检点,会损坏自己的光辉形象,因此,小玄子每事都谨慎,坚决不把今天的工作留到明天做,今天一事不做,明天就多一事,“即如今日留一二事未理,明日即多一二事矣”。因此,小玄子不敢疏忽,他有时候还做起了校对的工作,“即奏章内有一字之讹,必为改定发出”。

这么操作下去,可以想象小玄子有多么累了。本来可以“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的他,五十五岁时,开始频繁头晕,十一月,还出现心跳加剧症状,“朕体渐弱,心跳加增甚重”。当然这也和他不停地娶老婆有关系。估计就在这时,他心里可能想过:要是能退休就好了。理智上他不会退休,但感情上未必不曾有过想法。后来他的孙子乾隆倒实现了他的理想,过上了爷爷想要而不敢要的退休生活。

心迹三:对历史问题作交代

清朝的合法不合法,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但在当时,却还是纠结的。不是说大兵一来,铁蹄所至,就合法了,老百姓心里还有个联大安理会,朝廷在老百姓心里有没有席位,还未必呢。更何况当初多尔衮入关的时候,来路就不太正,也给百姓留下很多血泪的记忆。



蒲松龄怀念明朝

别的不表,就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别看是说鬼说狐的,可骨子里都透着“反清复明”的味道。你看看他写的小故事《三朝元老》,对大明的叛徒洪承畴就极尽讽刺挖苦的笔调。蒲老师出生在明朝,但却是在康熙朝成人的,他永不放弃地考着康熙朝代的功名,内心深处却永不放弃地保留着对前明的怀念,他在写清兵的暴行时,委婉地说是“北兵”,笔下那股恨意却深入骨髓。

在他小玄子治下的帝国,老百姓像蒲松龄那样在心里不给朝廷留席位的又有多少呢?这一直是清朝皇帝的心病,这块心病一直到辛亥革命,宣统退位才放下。

康熙在遗诏里高调提到这个问题,他用很高分贝的声音说:“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祖”。自古以来,得天下的途径最合法的,莫过于我们大清帝国。谁说你不正了?干吗强调自己很“正”呢?声音越大,心里越虚。

康熙又解释了他们祖先的动机,说他们根本就不想夺取明朝的江山,皇太极前辈口口声声说:“明与我国,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这话在当时有没有说过?是个谜案。说自己不想做,为什么又做了呢?是因为形势强过人,“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明朝内乱了,崩盘了,老百姓没了主,哭着闹着要我们去接手,“臣民相率来迎”,面对盛情,实在没办法推脱了,也没必要客气了,咱们应广大明朝老百姓的要求,带兵入关接盘,“入承大统”。可见康熙的清朝合法论的基石就是:不是我们主动来的,是你们广大臣民欢迎我们来的,反正是你们自个找的。康熙此次遗诏打的是民意牌。

其实真相已经不是很重要,而是定论怎样才很重要。康熙的使命不是澄清历史事实,而是再做一次定论,将主权和治理权的合法性再强调一遍。即将卸任或者将去世的领导,对历史问题的表态是很关键的,它关系到后续工作的合法性,表明这个政权对历史问题立场的一贯性,对历史问题的态度,就是对当下的态度,也就是对以后的态度。

康熙就是对自己王朝统治的合法性再做一次阐述,可能了无新意,但是很重要很必要很紧要,这些问题不怕老生常谈。

再强调完合法性之后,文件里忽然莫名其妙来了一句:“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耆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表面上是要借鉴梁武帝治理江山不谨慎,结果被兵变推翻下台的教训,然而,可能暗示康熙的心里隐藏着一股焦虑,担心自己的治下以后会出问题。

担心亲人的安全

梁武帝萧衍一生犯了很多的错,但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活得太长了,老人家活到86岁,本来是件好事,却赶上兵变,什么倒霉事都赶上了,最后被囚禁台城,饭都吃不上一口,胃火上升,口中苦,呵呵地几声,就命绝了。如果设想,他老人家要是活个85岁就走人了,岂不是福寿双全?何必赶上这一趟?早个几年就是哀荣备至,晚几年死得如同一只动物。

康熙离开人世时还不到70岁,他隐隐感觉到很多问题很棘手,可能越酿越麻烦,再活长一点,就让自己给赶上了,所以,这个时候翘辫子,倒是挺合适的。

所以他感叹道:“见今俱各安全”,看到亲人们个个都安然无恙,他就放心走了。他又说,等他走后,没什么大要求,就是大家要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协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也不交代什么长远发展规划,仅仅要求一个平安,他心底的焦虑跃然纸上。

这个忧虑,可能还是源于对政权合法性的焦虑,这种焦虑是挥之不去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是圣祖一个人能解决的。他的儿子四阿哥雍正也忧虑着,还写了《大义觉迷录》絮絮叨叨强调自己的合法。

结语:对历史的唠叨,除了茶余饭后,有时候意义不大,康熙来了也好,去了也罢,他已经只是一个遗迹,一颗历史星空中已经白矮化的恒星。这颗曾经的恒星,对于我们这些小职员来说,他的光芒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应该在于他勤奋的品质,因为,毕竟当老板也好,做职员也好,在华尔街当经理也好,在门头沟筛沙子也好,勤奋是每个人所不能少的。

下面摘抄康熙关于勤奋的几句话:每事必加详慎,即如今日留一二事未理,明日即多一二事矣。若明日再务安闲,则后日愈多壅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大将军韩信为何被灭三族

大将军韩信为何被灭三族

韩信

历史中真正的纪晓岚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历史中真正的纪晓岚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纪晓岚,和珅

解读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岳飞都有哪些诗词?

解读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岳飞都有哪些诗词?

秦桧,岳飞

细数曹操的十大功绩与十大恶行

细数曹操的十大功绩与十大恶行

曹操的功绩,曹操的恶行

慈安太后是怎么死的?在后宫比慈禧还要厉害的女人

慈安太后是怎么死的?在后宫比慈禧还要厉害的女人

慈安太后,

揭秘项伯最后结局如何 他为何会杀人

揭秘项伯最后结局如何 他为何会杀人

项伯

司马昭的人生低谷与东关之战

司马昭的人生低谷与东关之战

司马昭

曹操为何用薄酒待刘备,重金收关羽

曹操为何用薄酒待刘备,重金收关羽

曹操薄酒待刘备,重金收关羽

和珅为什么被抄家 和珅被抄的罪名是什么

和珅为什么被抄家 和珅被抄的罪名是什么

和珅

分析关羽投降曹操的真实原因

分析关羽投降曹操的真实原因

关羽投降曹操的真实原因,关羽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最勤政的康熙皇帝也会吐槽埋怨:工作强度大不能退休!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