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要迁都 赵光义说了什么竟让其放弃此想法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立北宋王朝,并因后周之旧,仍然以东京开封府作为都城。但在赵匡胤的心中,地势平旷的开封并非合适的都城,他认为建都长安是上策,建都洛阳是中策,建都开封是下策,因此他一直希望把都城迁到洛阳或者长安,但因建国之初,需要稳固政权,所以暂时搁置。直到十几年后,这个问题再次被赵匡胤提起,但却遭到一个人的坚决反对!

976年3月,赵匡胤率领文武众臣前往西京洛阳,前往父亲的陵寝祭拜。抵达洛阳后,赵匡胤见洛阳宫室壮丽,非常高兴,于是动了迁都洛阳的念头,甚至在洛阳南郊祭天。但赵匡胤的想法遭到的群臣的坚决反对,起居郎李符首先发难,他提出迁都有八难,赵匡胤不予理睬。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又出来劝谏,赵匡胤仍然不从。这时候赵光义出现了,而且他说了一句非常“不要脸”的话,让赵匡胤顿时沉默不语,放弃迁都的念头!兄弟俩见面后,赵光义首先提出迁都的困难,赵匡胤则说:“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赵光义叩头切谏,赵匡胤则解释道:“吾将西迁者,非它,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赵匡胤知道如今已经出现了冗兵问题,他希望通过迁都,依靠山河之险,固守天下。但这个时候,赵光义掷出了自己的杀手锏,他言道:“在德不在险!”

一听赵光义这么说,赵匡胤默然不语,等赵光义走后,宋太祖才对侍从说道:“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在德不在险”这句话是名将吴起说的,指的是统治者治国应该修德政,不应该单单依靠山河的险固。那为啥说赵光义说这句话就有些“不要脸”呢?这是因为在这背后有着赵光义自己的阴谋,当然赵匡胤迁都也有着其他目的!赵匡胤迁都实际上是一石二鸟之计:其一,就是他自己说的那样,“欲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其二,削弱赵光义的势力。众所周知从北宋建国开始,赵光义就一直担任开封府尹,也就是首都的市长,赵光义以亲王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组建自己的势力;结交宫中宦官;拉拢朝中武将。

因此当时赵光义在开封拥有非常大的势力,赵匡胤明白,如果一旦自己归天,皇位很可能会落入其手,因此想通过迁都,削弱赵光义的势力。那赵匡胤为啥准备迁都洛阳呢?因为知河南府(洛阳地区最高行政长官)焦继勋是自己的儿女亲家。焦继勋的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如果迁到洛阳,将来赵德芳能顺利登基。但赵匡胤万万没想到赵光义的势力竟然这么强大,几乎满朝文武都为他说话,另外他竟然还拿出“在德不在险”的理由。如果自己迁都,选择依靠山河之险,显然就是一位不修德政的皇帝,所以赵匡胤才暂时放弃了迁都计划。

但赵匡胤不会想到他已经丧失了最后的机会,回到东京5个月后,赵匡胤在宫中离奇离世,在宦官的帮助下,赵光义顺利登上皇位,留下“烛影斧声”的千年谜案!1127年,金国铁骑攻破东京汴梁,赵光义那句“在德不在险”也就成为笑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三国中完美的男人是谁?为何说他是最完美的?

三国中完美的男人是谁?为何说他是最完美的?

三国,完美,男人.赵云

蜀后主刘禅装傻背后的历史真相?只为忍辱负重

蜀后主刘禅装傻背后的历史真相?只为忍辱负重

刘禅,真相,三国

唐少帝李重茂的十八天皇帝从何而来的政绩?

唐少帝李重茂的十八天皇帝从何而来的政绩?

唐朝,李重茂,皇帝,政绩

历史上用情最专一的皇帝是谁?她的皇后是谁?

历史上用情最专一的皇帝是谁?她的皇后是谁?

历史,皇帝,刘秀

曾国藩剿太平军功不可没为何结局死于清廷之手?

曾国藩剿太平军功不可没为何结局死于清廷之手?

曾国藩,太平天国,清朝

刘邦统一国家前最信任的两个人是谁?卢绾与刘邦

刘邦统一国家前最信任的两个人是谁?卢绾与刘邦

卢绾,刘邦,汉朝

唐德宗的一生中仅用四矛盾记载了功与过吗?

唐德宗的一生中仅用四矛盾记载了功与过吗?

唐德宗,唐朝,功过

“小太宗”唐宣宗:如何从智障人士变成强势帝王

“小太宗”唐宣宗:如何从智障人士变成强势帝王

唐宣宗

明朝的废物皇帝朱由崧:断送了大明的最后希望

明朝的废物皇帝朱由崧:断送了大明的最后希望

明朝,皇帝,朱由菘

后宫乱国:唐肃宗李亨皇后张良娣如何乱国?

后宫乱国:唐肃宗李亨皇后张良娣如何乱国?

唐朝,唐肃宗,张良娣,后宫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宋太祖要迁都 赵光义说了什么竟让其放弃此想法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