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的另类解读:丞相诸葛亮借此不交出实权

《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然事实并不是这样。

这里首先要弄清《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记载的一个重要依据: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段记载有三个要点:1,诸葛亮认为自己是出将入相的人物,身兼了管仲治国和乐毅用兵的才能,是文武全才。也就是说,诸葛亮自小就以平定天下、经国治世为己任,身兼着文韬武略。2,诸葛亮毕竟是年轻的外来者,对他的自诩,荆襄政治文化圈并不承认,甚或认为是狂妄。3,同他友好交往的崔州平、徐庶知道他的才能,认为他才能与管仲乐毅相比诚实可信。

然而不管能不能相比,都说得十分抽象,局外人无法判断孰是孰非。

能详加补充的是《诸葛亮集》。在《诸葛亮集·仙鉴》中记载,司马徽曾对他说:依你现在的才能,应当访问名师,增进学识。汝南灵山酆公久熟悉韬略,我曾经当面请教过,十分精奥。你何不前往求教?于是亲自引诸葛亮到灵山拜师。在酆公久那里住了几年,师傅什么也没有教他。诸葛亮并不灰心,侍奉得更加谨慎。酆公久这才知道他诚心求教,遂拿出《三才秘录》、《兵法阵图》、《孤虚相旺》等藏书,令诸葛亮揣摸研究。待酆公久认为诸葛亮基本掌握要旨后,又以玄而又玄的阴阳轮回之类黄老学说给以启迪。黄老学说是法家学派的始祖,春秋时兼容了儒家学派形而下之的部分内容,更讲求阴谋、诡计、韬晦、用雌、使柔等。

从这里可以看清,诸葛亮为了出人头地,深入系统学习了经国治世的学问。学习这些干什么?当然不是为终老山林,是为了待价而沽。那句“此间有伏龙雏凤,得一人可得天下”的美誉,最先是庞德公说给水镜先生司马徽,再由司马徽说出来的。庞德公所以这样说,不仅因为这两人很有才能,还因为诸葛亮是自己儿媳的弟弟,庞统又是亲侄儿。肯向外极力推荐,当然包含了这两人出仕的迫切心情,庞德公也有私心。

显然,诸葛亮那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欺骗刘禅的弥天大谎。

刘备三顾时,诸葛亮和盘托出《隆中对》,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对刘备战略步骤策划的具体得当,都不是信口而来的,是长期梳理思虑,甚或同他人一起仔细推敲而来的方案。说明诸葛亮早有投奔军阀实力派人物的打算。仔细想想,三顾说破绽百出,如果是前两次不在,不知者不怪,诸葛亮没理由感激三顾。既然打定“苟全性命于乱世”的主意,没理由因为刘备的请教改变初衷,你问了我也说了,说完了也就完了,该感激的应是刘备,诸葛亮感激刘备什么?是主客体完全倒置。逻辑上说不通嘛!说不通的地方硬要打弯,当然有不肯说破的隐瞒。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有受到咨询的经历,哪一个因为受到询询而对咨询者感激零涕!

三顾说是一孤证,最先见之记载的是《出师表》,之后也没有其他资料加以佐证。其实,历史上还有另外一说,即刘备屯兵樊城时(司令部驻扎这里,军队驻新野),曹操刚统一北方,诸葛亮知道荆州是下一个目标。而刘表性格犹豫,不懂军事,特地找刘备游说。刘备同诸葛亮素昧平生,且见他年轻,故以普通读书人看待,并不在意,只是一批人交谈而已。其他人走后,诸葛亮独自留下,刘备也不闻不问,在那里编织牦牛尾巴。诸葛亮问:“您是要实现远大志向,还是仅满足于编织牛尾?”刘备这才知道,面前的青年人很不简单,扔下牛尾巴答道:“这是啥话!我不过借此排泄忧愁而已。”接下来,一问一答中,诸葛亮托出了近似《隆中对》的军事方略。这段内容载之于《魏略》,《九州春秋》也有大致相同的内容。

显然,“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又是个弥天大谎!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谎话连连?在欺骗刘禅以及舆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当然是辅政不归的权力。当时刘禅已二十二岁,盼亲政已盼了整整四年,然而诸葛亮毫无交出皇权,退归臣位的打算。诸葛亮不交皇权,还要刘禅相信他没有权力欲,于是编出一套假话欺骗皇帝刘禅,借以掩盖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才是诸葛亮的真实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吕布蹩脚的政治秀 辕门射戟是给自己掘了一坟

吕布蹩脚的政治秀 辕门射戟是给自己掘了一坟

吕布,陶谦,刘备,

汉武帝的根本特质不是外交家,而是“战争霸王”

汉武帝的根本特质不是外交家,而是“战争霸王”

汉武帝,防御,外交,

王阳明曾伪造兵书传檄天下勤王:大败宁王叛军

王阳明曾伪造兵书传檄天下勤王:大败宁王叛军

王阳明,心学,勤王,

中国古代宦官史上的奇迹,五个“第一”的童贯

中国古代宦官史上的奇迹,五个“第一”的童贯

古代,宦官,童贯

岳飞“谋反”证据:岳飞未必对宋高宗无限忠诚

岳飞“谋反”证据:岳飞未必对宋高宗无限忠诚

岳飞,宋高宗,谋反,

李鸿章赴日遇刺不反击 签订屈辱条约遭国人骂

李鸿章赴日遇刺不反击 签订屈辱条约遭国人骂

李鸿章,日本,

揭秘:建文帝朱允炆为何在“靖难”之役中落败?

揭秘:建文帝朱允炆为何在“靖难”之役中落败?

朱允炆,靖难,明朝

战死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战死沙场的两位皇帝是谁

战死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战死沙场的两位皇帝是谁

古代皇帝

刘封的人生悲剧:刘封之死主要源于蜀汉储位之争

刘封的人生悲剧:刘封之死主要源于蜀汉储位之争

刘封,储位,刘禅,

后汉大将史弘肇:因为性格关系而导致身死的名将

后汉大将史弘肇:因为性格关系而导致身死的名将

后汉,史弘肇,刘知远,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出师表的另类解读:丞相诸葛亮借此不交出实权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