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家训":曾国藩愿儿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如何教育“官二代”,历来就备受关注。古代有见识的官员,都相当重视家庭教育,都有严格的家训,都期望后代都能成才,知书达理,以维系良好的家风,延续家族的良性发展。

力戒儿孙奢靡浪费

宋代孔平仲的《续世说》记载,北魏贵为司空的长孙道生,一生清廉节俭,骑马时用于遮挡尘土的一条熊皮做的障泥,总是洗了再用,破了再缝,多少年都不换新的。儿辈们见父亲这样,也都自觉地勤俭节约。皇帝派人编写歌词称颂道:“智如崔浩,廉若道生。”号召全国的官员都来学习崔浩的慧智和长孙道生的清廉。

唐朝的卢承庆博学有才干,曾任宰相,临终时交代儿子:“我死后就穿平常的衣服入殓,不要用牲畜祭奠,坟墓的高度只要能辨认就行了,不要过于高大宽广;只用棺材,不需要棺外椁,那样太浪费了;碑文只记载官号和生卒年月,不要弄许多漂亮话在上头。”这无疑是对儿孙的一种言传身教,在旖旎繁华、生活富足的唐初,高官能俭朴平实、不尚浮华,绝对也是有益世风的正能量。

必须读书明理

中国古代的官员,自古就有立“家训”的传统。明代王洪洲就在其《家训》中谆谆教导曰:“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贫则训蒙以给衣食,但书种不绝可矣。”在古代士大夫看来,读书比奢华的衣食更重要。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后代的教育也相当重视。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二十九日,他写信给九岁的儿子曾纪鸿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教育九岁的儿子要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这样的期许较之一般的俭朴教育显得境界更高。

要做善事

古代官员在外做官,囿于公务以及交通不便,长期回不了家,没有如今发达的通讯工具,与家人联系只能依靠家信,所以,古代官员的“家书”成为教育其在老家子弟的一种重要形式。

清代王士祯的《池北偶谈》记载,明神宗时的礼部尚书沈鲤在京为官,常写信给商丘老家的儿辈,对他们的约束极其严格:出行上,不许儿辈“出入公门,招惹是非”,“拜客只可骑马,不可乘车”;衣着上,要求家人子弟“衣服勿太华美,器用宁可欠缺”等等。并且,他还经常写信提醒儿辈“秋夏粮及早上纳,多加与些火耗,各庄上人,常约束他,莫要生事。”显然这是要家人遵纪守法。

此外,沈大人还要求儿辈多做善事:每年冬天做一百件棉袄施舍给穷人,对于亲戚中的穷苦者、孤寡者,也要经常接济等等。他在家书中教育儿辈:“大抵盛极则衰,月满则亏,日中则昃,一定之理。唯有自处退步,不张气焰,不过享用,不作威福,虽处盛时,可以保守。”历史上的沈鲤为人正直,为官清正,被推崇为贤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三国中完美的男人是谁?为何说他是最完美的?

三国中完美的男人是谁?为何说他是最完美的?

三国,完美,男人.赵云

蜀后主刘禅装傻背后的历史真相?只为忍辱负重

蜀后主刘禅装傻背后的历史真相?只为忍辱负重

刘禅,真相,三国

唐少帝李重茂的十八天皇帝从何而来的政绩?

唐少帝李重茂的十八天皇帝从何而来的政绩?

唐朝,李重茂,皇帝,政绩

历史上用情最专一的皇帝是谁?她的皇后是谁?

历史上用情最专一的皇帝是谁?她的皇后是谁?

历史,皇帝,刘秀

曾国藩剿太平军功不可没为何结局死于清廷之手?

曾国藩剿太平军功不可没为何结局死于清廷之手?

曾国藩,太平天国,清朝

刘邦统一国家前最信任的两个人是谁?卢绾与刘邦

刘邦统一国家前最信任的两个人是谁?卢绾与刘邦

卢绾,刘邦,汉朝

唐德宗的一生中仅用四矛盾记载了功与过吗?

唐德宗的一生中仅用四矛盾记载了功与过吗?

唐德宗,唐朝,功过

“小太宗”唐宣宗:如何从智障人士变成强势帝王

“小太宗”唐宣宗:如何从智障人士变成强势帝王

唐宣宗

明朝的废物皇帝朱由崧:断送了大明的最后希望

明朝的废物皇帝朱由崧:断送了大明的最后希望

明朝,皇帝,朱由菘

后宫乱国:唐肃宗李亨皇后张良娣如何乱国?

后宫乱国:唐肃宗李亨皇后张良娣如何乱国?

唐朝,唐肃宗,张良娣,后宫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古代官员"家训":曾国藩愿儿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