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死异乡的君主咸丰帝:因圆明园被火烧忧愤而死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贵为天子的皇帝客死他乡的实属少见,而被英法殖民者赶出京城的咸丰却客死他乡。有说是与随行的肃顺等人企图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谋权有关;有的却说是咸丰对英法侵略者的仇恨和怀疑而不愿回京,致使他客死承德。

英法联军的刺刀把咸丰一步步逼向回天无力的苦难深渊时,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反清烈火也越烧越旺。太平军的三河大捷,使湘军元气大伤,所谓“敢战之才,明达足智之士,亦凋丧殆尽”。咸丰闻讯,面如死灰。他感到脚下的大地在旋转,感到自己极力支撑的“天”,真是要摇摇欲坠了。他不禁多次征询身边的谋士、翰林院编修郭嵩焘说:“汝看天下大局,尚有转机否?天下大局,宜如何处理?”

面对着土崩瓦解的半壁江山,咸丰的意志和他的健康状况一样急转直下,迅速崩溃。他自知回天无力,早年英姿勃发,扭转乾坤的锐气已无影无踪。在西方资本主义大潮的冲击下,中国古老的封建主义大堤又一次崩溃了。面对着洪水猛兽般的西方列强,也曾愤恨,也曾抗争过的咸丰皇帝终于失败了。他成为华夏五千年历史上,第一个被西方人赶出皇宫的中国帝王。而所谓咸丰的“秋弥木兰”,是被英、法联军的大炮从圆明园给轰出来的,其间狼狈、惶恐之状,与列祖列宗的秋弥大典不可同日而语。

咸丰十年(1860)八月初八,咸丰一行仓皇出逃后,如惊弓之鸟,日夜兼行,因御膳及行李帐篷等俱未齐备,当天,咸丰皇帝仅吃了两个鸡蛋,第二天也仅和后妃宫眷们分食几碗小米粥。往日如花似玉的后妃宫眷们,如今落难荒郊,一个个惶恐忧愁,容颜憔悴。咸丰看着这支逃难的队伍,回头南望京城,不禁以泪洗面,痛不欲生。他深感愧对祖宗,更不知此生此世还能否回到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营建了一个半世纪的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式与风景式交融的“离宫型皇家园林”。她既有北国之古风,江南之秀韵,更兼备中西庭园合璧的风采。其中,不仅有无数的殿阁楼台,桥廊水榭,而且珍藏着数不尽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金珠珍品,铜铁古玩等中华至宝。她曾是历朝清帝避喧听政,颐享天年的场所,也是咸丰皇帝诞生的摇篮,还有“九州清曼”的“同道堂”更是道光皇帝书名定位,托付社稷江山的地方。联军焚掠圆明园的噩耗传到热河后,一种无以言状的愤恨使咸丰帝几乎站立不住,他似乎觉得自己竭力支撑的这个“天”已然塌下来了,亡国一样的奇耻大辱吞噬着他的心灵,虚弱已极的年轻皇帝经不住这突然的打击,立时口吐鲜血,旧病复发。

有些文书中往往把咸丰拒不回京的原因,归咎于肃顺等人阻挠,以便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以娱情声色来诱惑年轻的皇帝乐不思蜀。其实问题绝不是这样简单。

自幼熟读历代典籍的咸丰并不是不知道,圣驾久离京城的危险性,也不是一心贪恋山庄的风景和女色。作为一国之主,他何尝不想及早回銮,以定人心。但咸丰对洋人的猜忌实在是太深了,尤其是对英、法侵略者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所以尽管在战场上他失败了,被迫接受城下之盟,但他始终不愿意放下万乘之尊的架子,与外使同居一城,更无法接受一个远方蛮夷的所谓“国书”。在这种心理障碍之下,当留京王大臣等合词恳请他早日还宫,以定人心时,咸丰直言相告:虽然英、法退兵,但各国夷蛮尚有驻京者,亲递国书一节,既未与该夷言明,难保不因朕回京,再来饶舌。诸事既未妥协,假使率意回銮,夷人又来挟制,朕必将去而复返,于事体诸多不协,但恐京师人心震动,更有甚于八月初八日之举。最后咸丰决定,本年暂缓回京,候夷务大定,再将回。最后又特意加一句,本年回京之举,该王大臣等不准再行奏请。干脆把留京王大臣们的嘴给堵住了。咸丰的决定,不仅得到随行王大臣肃顺等人的积极支持,也为他们左右皇帝,排除异己创造了条件。

热河避暑山庄原有离宫二百余所,完好无损者尚有七十余所,又多藏梨园行头,其精致华美甚至胜于京师南府。和约签订以后,肃顺等人为宽慰病弱烦闷的咸丰皇帝,知他酷爱京剧,便召升平署(宫廷戏班)人员分批到热河承差。

几乎隔两三天即演一次戏,每次戏目、角色均由朱笔决定,有时上午已花唱,仍“传旨今日晌午,还要清唱”。除观剧外,避暑山庄距围场不远,咸丰又时常游猎打围。然而,深秋塞外,水冷风寒,已病人膏肓的咸丰皇帝,怎能与当年盘马弯弓,纵横驰骋的康熙大帝相比。所以,娱情不久,第二年初春,咸丰的病情再一次反复。原来,咸丰十一年(1861)正月初二,咸丰即诏定二月十三日回銮。其后又规定了回銮后详细的行程安排。这边京城留守的王公大臣们都翘首以盼,他们希望皇帝尽快还宫,一来人心大定,二来可以使咸丰早日摆脱肃顺等人的左右。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届时皇帝并没有动静。二月中旬,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和英国公使普鲁斯相继进驻北京。接着,二月二十二日传来上渝:朕躬尚未大安,诸王大臣请暂缓回銮,不得已勉从所请,秋间再降谕旨。

咸丰一再推迟回銮的举措,激起了留京王大臣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具折痛弹劾瑞华、肃顺等人“谓銮舆未还皆其荧惑”,而肃顺等人则针锋相对,攻击留守京师的王大臣一再吁请回銮,是挟制朝廷,并中伤恭亲王奕訢借助洋人势力,欲图谋反。京师与热河,以奕訢和肃顺为首的两派斗争愈演愈烈。 此时咸丰剧咳不止,红痰时见,他的痨病已到晚期,但英、法公使驻京,亲递国书等项仍未议妥,所以咸丰执意不肯回京。这正如史学家孟森所言,咸丰以与外使同居一城为耻,他是“宁以社稷为殉,不使夷虏踪迹相沾,得正而毙,虽败犹荣”,是一个至死不渝的封建卫道士。所以当与洋人关系日趋密切的恭亲王欲赴行在看望他的时候,咸丰十分反感,立时提笔拒绝,连辅佐奕訢办理洋务的文祥亦特谕不必前来。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寅时(1861年8月22日凌晨),清朝第七代皇帝咸丰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卒年三十一岁。成为在西方资本主义大潮的冲击之下,中国封建帝王中惟一一位客死异地的君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太平公主怎么死的 历史上太平公主真正的死因

太平公主怎么死的 历史上太平公主真正的死因

太平公主,唐朝,唐朝公主

秦始皇生母 揭秘秦始皇嬴政生母赵姬的介绍

秦始皇生母 揭秘秦始皇嬴政生母赵姬的介绍

秦始皇生母,嬴政

历史上的李陵 揭秘史上真实的飞将军之孙李陵

历史上的李陵 揭秘史上真实的飞将军之孙李陵

历史上的李陵,李陵

乾隆身世之谜 历史上乾隆真正的身世大揭密

乾隆身世之谜 历史上乾隆真正的身世大揭密

乾隆,身世,揭秘

光绪的生母 光绪皇帝的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介绍

光绪的生母 光绪皇帝的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介绍

光绪的生母,光绪

北宋名相寇准的简介 寇准是怎么计废太子的?

北宋名相寇准的简介 寇准是怎么计废太子的?

北宋,寇准

杨广的妃子 探秘隋炀帝杨广的皇后妃子资料介绍

杨广的妃子 探秘隋炀帝杨广的皇后妃子资料介绍

杨广的妃子,杨广

白素贞的身世之谜 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真相揭秘

白素贞的身世之谜 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真相揭秘

白素贞,身世

胤祥生母 揭秘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的生母是谁?

胤祥生母 揭秘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的生母是谁?

胤祥生母,康熙

乾隆的妃子 揭秘清朝乾隆皇帝的妃子列表简介

乾隆的妃子 揭秘清朝乾隆皇帝的妃子列表简介

乾隆的妃子,乾隆,妃子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客死异乡的君主咸丰帝:因圆明园被火烧忧愤而死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