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中老夫人为何不肯把崔莺莺嫁给张生?

悔婚是因为信守前诺?

老夫人在张生退敌之后,安排了一场筵席,大家都以为她要践诺,把崔莺莺嫁给张生。但就在这场筵席上,老夫人在张生和崔莺莺刚刚见面后,就发令了:“小姐近前,拜了哥哥!”大家吃了一惊。老夫人还让崔莺莺给“哥哥”张生把盏,崔莺莺满心的不情愿。而张生更是气极,以“小生量窄”为由拒绝了。而夫人不识趣,又强行要求崔莺莺再敬一杯酒。

她似乎不把局面弄糟就不满意。

我们来看一看,老夫人为什么要反悔,为什么要出尔反尔?

说老夫人不肯让女儿嫁给张生是嫌贫爱富,这个结论是经不起推敲的。

崔家是已故相国一家,然而家业凋散,身边只有伶仃数人陪同了,出场介绍时,连崔莺莺身边的小丫鬟红娘都介绍一番,实在是数百人里只剩三四口了。而张生,也是礼部尚书之子,虽然人丁单薄,但与崔家情形是半斤八两,不相上下。而郑恒又是什么特别有权有势的货色吗?郑恒虽是郑尚书之子,可也是父母双亡。张生与郑恒,谁也不比谁好多少,又值得什么扬此弃彼吗?

第一种可能是崔莺莺已许给了郑恒,老夫人要信守前诺。老夫人回答张生的质疑时说:“先生纵有活我之恩,奈小姐先相国在日,曾许下老身侄儿郑恒。即日有书赴京唤去了,未见来。如若此子至, 其事将如之何?”

其实,老夫人如果守了张生的诺,势必要背弃郑恒之诺;守了郑恒的诺,就要背弃张生之诺。而郑恒是其内侄,老夫人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老夫人对张生赖婚,虽然是背信弃义,但是这种行为也是有当时的法律依据的。中国古代社会对悔婚以及悔婚易嫁是严厉禁止的。唐代,在《唐律疏议卷·户婚》里说:“(女方悔婚)杖六十,婚如约”;女方“若更许他人者,杖一百;已成者,徒一年半。女追归前夫”。元代,《元史·刑法志·户婚》里说:女方“悔(婚)者,笞三十七;更许他人者,笞四十七;已成婚者,五十七。女归前夫”。法律规定如此严格,老夫人怎敢轻举妄动?

本来,答应崔莺莺许配张生,也是孙飞虎围寺时事急从权的无奈办法。崔莺莺已有婚约,如果再许他人,不仅触犯当时法律,再许的婚姻也无效。

这肯定是老夫人赖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郑恒是高贵的白衣衙内,张生是寒门的新科状元

我一度以为,除了宥于法律之外,老夫人因为郑恒是自己的内侄,才导致了偏心,想到肥水不流外人田。但发现这种设想经不起推敲。这种亲上作亲,金、元两代是忌讳的,中表不能成婚,是当时的禁令,至明代洪武年间才解禁。再说了,郑恒与崔莺莺,也只是长辈口头允诺,不曾“执羔雁邀媒”,也就是不曾下聘,真要翻起脸来,查无实据,法律也奈她们不何。可以说,当时法令指出的“悔婚杖六十”是打不到崔莺莺身上的。

显然,老夫人并不是仅为了信守前诺而悔亲。

值得注意的是,老夫人对张生的第二次赖婚,是发生在张生中了状元、封了官之后;而且还有白马将军杜确的撑腰。而郑恒,除了挂一个尚书之后的名头,是一位既无权又无势的白衣衙内,老夫人却没有向郑恒提出状元及第之类的要求。如果嫌贫爱富,恰恰应当舍郑恒而取张生。

我推测,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老夫人的选择与门阀制度有关。《隋唐嘉话》载:“高宗朝,太原王、范阳卢、萦阳郑、清河、博陵二崔,陇西、赵郡二李等七姓,恃其望族,耻与他姓为婚,乃禁其自姻娶。于是不复行婚礼,密装饰其女以送夫家。”高宗显庆四年,曾下令禁止“七姓十一家”自为婚娶。可是越是禁止,他们越怕贬低门阀,抗拒禁令,自为婚娶。这一点我在后文将有更详细的描写。而博陵崔与萦阳郑两家同系第一等的高门士族,在这个意义上,郑恒再落魄,门第也是高尚的。但姓张的就不一样,顶多也就是“近代新门”。在唐代,高门士族嫌弃皇族门第低,连皇亲都不愿嫁的例子是有的。是以,崔母不同意把女儿嫁给一个新科状元,而要把女儿嫁给一个白衣衙内,在当时也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有理由却不等于正确。老夫人放着张生这样一个身份相配、前途无量的新科状元不要,却偏找一个无德无能的小瘪三做女婿,还违背女儿的感受,无论如何是不明智的,也是眼光短浅的。相对于女儿的聪明伶俐,这个母亲可以说是既无信用,又无谋略,甚至连基本的技巧都没有。崔莺莺表面上没有反抗,只是碍于她的母亲身份,更因为她尚且不能确定张生真心与否,是否值得她付出。一旦她与张生站在了同一阵线上,这个智商不足的母亲,也就难以成为她追求幸福的障碍了。

某种意义上说,暧昧比恋爱更有趣。老夫人给这对小两口创造的困难,是为了给他们俩寻找乐子呢。文/侯虹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结局是什么?崔莺莺结局

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结局是什么?崔莺莺结局

张生,崔莺莺,西厢记

江总传译文,江总字总持,七岁而成为孤儿

江总传译文,江总字总持,七岁而成为孤儿

江总传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哪里?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哪里?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名句

神雕中杨过和小龙女是如何练成玉女素心剑的?

神雕中杨过和小龙女是如何练成玉女素心剑的?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

鲁智深为何被叫做花和尚?鲁智深的墓地在哪

鲁智深为何被叫做花和尚?鲁智深的墓地在哪

鲁智深,花和尚,宋江,水浒传

汪剑通玄苦大师武功这么差,是如何教出来天下无敌的乔峰的?

汪剑通玄苦大师武功这么差,是如何教出来天下无敌的乔峰的?

玄苦大师

乔峰身为契丹人,为何玄苦大师和汪剑通传授他武功?

乔峰身为契丹人,为何玄苦大师和汪剑通传授他武功?

玄苦大师

西厢记中老夫人为何不肯把崔莺莺嫁给张生?

西厢记中老夫人为何不肯把崔莺莺嫁给张生?

崔莺莺,张生,西厢记

张三丰为什么要一掌打死自己的大弟子的孩子宋青书呢?只为了给莫声谷报仇?

张三丰为什么要一掌打死自己的大弟子的孩子宋青书呢?只为了给莫声谷报仇?

张三丰,宋青书,莫声谷

为什么关羽很多次被弓箭射中,而赵云却从来没有被射中呢?

为什么关羽很多次被弓箭射中,而赵云却从来没有被射中呢?

关羽,赵云,三国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西厢记中老夫人为何不肯把崔莺莺嫁给张生?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