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记》姚鼐,原文白话翻译赏析

《游灵岩记》是清代文学家姚鼐创作的一篇散文。全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灵岩及灵岩寺的幽绝。文章第二部分一落笔,先交代朱子颍因公事缠身而未能同游,然后叙述自己在聂剑光的指引下涉水越岭,游历与灵岩相望的琨瑞谷的情景。这篇散文长短错落,起伏抑扬,布局精巧,耐人寻味。

游灵岩记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1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2,高千馀雉3,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4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5。灵岩寺6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7,以居佛像,度8其高,当岩之十九9,峭不可上,横出斜援10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11,帷张而军行12。岩尻13有泉,皇帝14来巡,名之曰“甘露15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16。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17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18”云。

余初与朱子颍19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20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21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22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23,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24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25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26。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27夜宿,姚鼐记。

词句注释

1.乾隆四十年:即公元1775年。

2.城墉(yōng):城墙。

3.雉(zhì):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4.重嶂:重叠如屏障的山峰。

5.翳(yì)高塞深:遮掩高处,填塞深处。

6.灵岩寺:法空禅师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始建于灵岩山下。寺中的四十罗汉像为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所塑。皆属著名古迹。

7.龛(kān):供佛像的石室。

8.度:估计。

9.十九:十分之九。

10.斜援:斜出可供攀援之石。援,牵引,攀附,援助。

11.殊骛(wù)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诡,怪异。趣通趋,急速地奔驰。

12.帷张而车行:山势如帷幕张开,军队前进。

13.岩尻(kāo):山岩的末端。尻,脊骨末端。

14.皇帝:指当时的乾隆皇帝。

15.甘露:甜美的露水。

16.酌以饮余:斟给我喝。酌,本指斟酒,此作动词用。

17.墁(màn):镶嵌。

18.政和:北宋徽宗年号。

19.朱子颍(yǐng):时任泰安知府,为姚鼐挚友。

20.聂剑光:字剑光,泰安人。对泰山周的山川位置、地理形势颇有研究,著有《泰山道里记》,姚鼐曾为之作序。

21.溯(sù):逆流而上

22.佛图澄:西晋末后赵高僧。西域人,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东来洛阳。

23.朗公谷:旧名琨瑞溪,因竺僧朗居此,故名。

24.苻(pú)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25.观:道教的庙宇。

26.历城:县名。今属山东省济南市,清为济南府治。

27.张峡:村镇名,在长清县境。

白话译文

泰山以北大山很多,而灵岩最有名,我于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灵岩游览。灵岩的形状象石砌的城墙,高千余文,周围环抱着的群山象个玉环;南面为群山的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遮蔽着,条条的溪流环绕着。从山岩到溪流,几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荫翳蔽空的柏林中。当时大地布满了积雪,初升的太阳,卑显得明朗清澈,深冬的阳光照在寺院的墙壁上,光影慢慢地移动。寺后的山崖上,有供佛用的石龛,酌量它的高度,大约在接近崖顶的地方,陡峭壁立,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登上灵岩山山顶眺望,只见四周的群山竞相奔驰,姿态非常奇异,又象军队移动,搭起了行军的帐篷。山崖脚下有泉,乾隆皇帝来巡游时,命名为“甘露泉”。寺的和尚拿出碗勺,让我们尝尝甘露泉的水。扭头去看寺院左右的石碑,大多是宋代以后建立的,有的镶在墙上,有的用石块砌成,上面有字,刻着北宋末年徽宗政和的年号。

原来我打算与泰安知府朱子颍一块来游,恰好子颍有公事,他派泰安人聂剑光陪我。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迎着山谷流水东行,越过一道山岭,可达琨瑞山。灵岩诸山的溪水西流,汇集中川,流入济水,琨瑞山山水西北流,也流入济水,都属泰山北谷的溪流。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朝,曾住在琨瑞山,有时到灵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当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丽,后来逐渐倒塌废弃。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庙宇修建更加兴盛。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靠大路,来游玩的人一天多似一天。然而至于琨瑞山,岩谷更加幽深,景色更加奇丽。我来不及去。写信告诉朱子颍。子颍以后来游,可沿泰山的西坡,观赏灵岩,北至历城,然后沿朗公爷东南行,到达长城岭下,由泰山的东坡返回泰安,这样山的四面都可游赏了。夜晚住在长清县的张峡。姚鼐记。

整体赏析

这篇文章的构思跳跃性较大,先写灵岩寺的座落方位及寺院附近的景抵接着插入一段聂剑光导游的情况,然后又介绍寺院的修建及与朗公谷的关系,最后又谈到给朱子颍写信。这种写法,接近于游山的散记,但叙写的中心还是围绕灵岩,因此散而不乱。构思的跳跃,反而使文章显得活泼,作者便于多方面地对灵岩进行描写和介绍,使文章内容比较充实。

此文在描写方法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作者善于以精练的语言描写事物的状态。如“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等。前者状物逼真形象,寥寥数笔便把遍山柏树;灵岩寺隐在柏林中的情况表现出来了。后者写“积雪”、“初日”,“寒光”,又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季节特点和游人的特殊感受,可谓传神之笔。“桐城派”作家写文章,要求言辞“雅洁”。“雅”是文雅;“洁”是精炼。因此用少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是“桐城派”作家的共同要求,而此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第二、姚鼐是喜欢考据的,就是写游记,也主张“以考证助文之境”,因此他的游记中,经常出现对名胜古迹进行考证的文字。这篇散文对朗公谷、朗公石的介绍,对庙宇兴废情况的介绍,都属这类情况。游记文学增加考证的内容,容易使文意游离,文气不调谐,而姚鼐行文之妙,在于他善于把考证性出文字与全文结成一体,不仅不是文章的赘疣,反而增加了文章的深度。这也是姚鼐游记文学的一个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聊斋志异中虚拟人物聂小倩篇中男主人公宁采臣简介

聊斋志异中虚拟人物 聂小倩篇中男主人公宁采臣简介

聊斋志异,聂小倩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昆仑派何足道简介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昆仑派何足道简介

何足道

吴月娘的心机到底有多可怕给潘金莲下套等着她来

吴月娘的心机到底有多可怕 给潘金莲下套等着她来

西门庆,金瓶梅

【北史·杨津传】文翻译,杨津字罗汉,少端谨

【北史·杨津传】文翻译,杨津字罗汉,少端谨

杨津传

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大意失荆州内容简介

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大意失荆州内容简介

三国,大意失荆州

【王罴性俭率】原文翻译,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

【王罴性俭率】原文翻译,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

【王罴性俭率】

张飞暴躁,怒鞭督邮,为啥不杀死督邮?

张飞暴躁,怒鞭督邮,为啥不杀死督邮?

张飞,怒鞭督邮

三国演义中到底谁单刀赴会

三国演义中到底谁单刀赴会

三国演义

剑圣何足道为何被人低估,他的真实武功水平堪比神雕五绝?

剑圣何足道为何被人低估,他的真实武功水平堪比神雕五绝?

剑圣,何足道

历史上此人在三打祝家庄,立下大功,但是结局让人心痛

历史上此人在三打祝家庄,立下大功,但是结局让人心痛

三打祝家庄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游灵岩记》姚鼐,原文白话翻译赏析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