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简介_单雄信历史形象的演变_单雄信是怎么死的

单雄信(581年-621年)姓单,名通,字雄信,家住山西潞州(长治)天堂县城南八里二贤庄赤发灵官,祖籍曹州济阴(曹县)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岗起义军,手使金顶枣阳槊,胯下骑闪电乌龙驹。人称:赤发灵官,一柄金钉枣阳槊,勇冠三军。他武艺出众,仗义疏财,深孚众望,性格倔强,不屈不挠,慷慨赴难,是一个让人“服气”的历史人物。617年,单雄信任左武侯大将军。618年,单雄信率军投降王世充,被称作飞将。620年,李世民率军包围东都。单雄信与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将其抓获,斩首于洛阳。那么自单雄信身亡,他的历史形象到底发生了怎样实质性的演变呢?笔者为大家一一道来:

一、唐宋时期:骁将与逆贼

有关单雄信的生平事迹,《旧唐书》卷53《李密传单雄信附传》有简略记载:“单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让与之友善。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密偃师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为大将军。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喝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东都平,斩于洛阳。”《尉迟敬德传》里还记载了单雄信曾在御果园追杀李世民,后为尉迟所败。此外,《李传》还记录了“割股啖肉”一事。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载单雄信故事则富有传奇色彩:“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年至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可见当时单雄信是作为英雄人物形象,其事迹为人们传诵,并传奇化。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单雄信武艺高强,是一名骁将,可能是当时“山东豪杰”中的一员,他与唐开国功臣李积情深意重,在当时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因此,他作为一名反唐的将领,却得以列入正史传记。他曾放过李世民一命,却终遭斩首。

在宋代,对单雄信的评价出现了明显的分歧。《资治通鉴》完全否定了单雄信,而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又把单雄信尊为神灵,民众为他立庙,并祭祀他。据此可见单雄信在宋朝民间社会的影响极深,其事迹逐渐被传奇化。

二、元代至明前期“卖国奸贼”

在元杂剧中,单雄信被丑化成为反面角色。尚仲贤《尉迟恭单鞭夺槊》写单雄信“逞大胆心怀奸诈”。他为了追杀李世民以立功,不顾与徐茂功的结义之情,割袍断义。说:“往日咱两个是朋友,今日各为其主也,……你若再敢率将来,我一剑挥之两段。”这一故事歪曲史实,将单雄信塑造成为一个利欲熏心、无情无义的小丑。

《大唐秦王词话》是据宋、元、明前期“说唐”题材说唱文学编写而成的一部话本。书中单雄信的形象紧承元杂剧而来,并完全被丑化。它新增的单雄信两个材料:(一)“怀奸卖国”。单雄信原是李密手下的“五虎将”之一,往河南催粮,中了王世充的美人计,结果投郑(“郑”指的是王世充称王后的国号),做了王世充的驸马。然后,他诈病回金墉,在魏(“魏”指的是李密称王后的国号)、郑交兵之际,放郑兵入金墉城。他洗荡李密宫院,“把皇后、太子、嫔妃,尽行斩尽不留”(第11回)。随后,将李密众家眷押解回郑,胁迫众将降郑,事后却又阻止王世充给他们加赠官职,让他们以半俸闲住长随营。(二)问斩之际贪生怕死。单雄信被唐兵擒拿,临斩之际,怕死求饶,请求徐茂功为他“善言一解”(第44回),遭到徐茂功的拒绝。单雄信死后托生为盖苏文,二十年后再与唐为敌。《大唐秦王词话》将单雄信塑造成了十恶不赦的“奸贼”:他卖主求荣,直接导致瓦岗事业的瓦解;他艰险残暴,嗜血成性,其残忍令人发指;他追逐名利,不重情义。这些不但不符于史实,更令钟爱于隋唐英雄的读者感到痛心。

三、晚明至清代:绿林豪杰

《隋史遗文》是晚明文人袁于令在说唱文学“旧本”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一部通俗小说。书中单雄信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他由一个反面形象变成了一个被肯定、讴歌的正面形象,这一形象融入了底层民众的一些思想意识。

首先,单雄信的身份发生了变化。《隋史遗文》揭露他的真实身份,是绿林首领。其次,《隋史遗文》充分展示了单雄信的侠义品格。他的扶危救弱,患难相扶,荣辱与共的精神,是市井民众所推崇、敬仰的伦理准则——“义”的体现。第三,《隋史遗文》表现了单雄信的复仇意识。李渊曾误杀单雄信之兄,单雄信从此与李家结下深仇,故而与唐王朝反抗到底,至死不降唐。

清代中期通俗小说《说唐全传》中单雄信的形象成了底层民众的代言人。《隋史遗文》和《说唐全传》完成了对单雄信形象的最后塑造,至此,单雄信作为一个悲剧性英雄形象已深入人心。他豪侠仗义、扶危济困、忠诚守信、宁死不屈的英雄品格,为世人称道,他叱咤风云的壮烈人生,为后人赞赏。京剧《锁五龙》(又名《斩雄信》)、《卖马》等都赞扬了这位民间英雄。现今山西省长治市西郊单雄信府第——二贤庄遗迹犹存,单雄信故事仍留存于民间记忆,为当地人们传颂。

四、《隋唐演义》里面的单雄信:忠义两全

《隋唐演义》作者是清代的褚人获,成书于清代。关于单雄信的形象,褚人获的观点和明清主流观点一样:绿林豪杰,骁勇善战,忠义两全。前文说过,《隋唐演义》参照的就是《隋史遗文》里面的记载。而单雄信在这里的形象,完全是正面的,光辉的。他广交豪杰,干的是劫富济贫的买卖。骁勇善战,是隋唐第18条好汉,五虎上将第一名。侠义当头,二贤庄赤发灵官单二爷义气的名头响当当。最后他力保洛阳,宁死不降唐,最终壮烈惨死。可谓隋唐忠义第一。这个版本的单雄信,是被普通大众普遍接受的形象。也是最接近史实的单雄信形象。

来源:网络数据
首页点赞

高考相关内容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news where classid= order by id DESC limit 8

高考备考专题

高考最新文章

清朝文物造假现象猖獗 总督张之洞曾被骗

在当今文物市场,赝品屡见不鲜。2011年,某“汉代玉凳”拍出2.2亿的天价,这件所谓文物不过是2010年的仿制品。一些人造假可以欺骗文物专家。上世纪90年代河南孟津高水旺烧制的仿北魏陶俑的工艺品,在北

张之洞

漫谈中国古代的漏泄禁中语

禁中,指皇宫深院,宫廷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禁中语,是指皇帝最近尚未公开的讲话,我们今天称之为小道消息。漏泄禁中语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韩非子有一篇文章叫《主道》,讲的便是为君之道

漫谈,中国,古代,的,漏泄,禁中语

甲午战争前后的张之洞 战败之后痛定思痛大练新军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赴日谈判而处处受挫,心急如焚的张之洞为此“三次电奏,力阻和议”,并主张与日本彻底决裂,重新再战。《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痛斥李鸿章妥协卖国,竟而要求清廷对其“

张之洞,甲午战争

没落的大唐不再需要正直的裴度

应该说,唐宪宗时期也是裴度最风光的时期,他成功地辅佐唐宪宗完成了打击藩镇势力的工作,使中央统一政令的权威得以落实。此时的他可谓声名威望日拢但后来到了唐穆宗、唐敬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发现,大

没落,的,大唐,不再,需要,正直,裴度

蒙古秘史中的一段亲情悲歌 草原并非只有狼

孛儿只斤·拖雷 《狼图腾》的热映,使得狼成为了热门话题,也让“草原有没有狼图腾”成为了热门争议。虽然有学者认为狼图腾并非蒙古族图腾,以狼为图腾的只有突厥族,但笔者认为,草原不管

蒙古,秘史,中的,一段,亲情,悲歌,草原,并非,只有,狼

王安石简介_王安石的资料简介及人物生平主要事迹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王安石

宫斗鼻祖骊姬 改写历史的奇女子

周平王东迁洛阳,为春秋之肇始,典型特征就是“中央”说话不怎么管用了,诸侯林立,各自为政。约百年后,一代霸主齐桓公傲立群雄,周王室顿感压力山大。吊诡的是,来自齐国的压力转瞬即逝,而晋国的一

宫斗,鼻祖,骊姬,改写,历史,的,奇女子

吕不韦的故事:老谋深算的投资大家

吕不韦是濮阳人,濮阳是战国时代卫国的首都,故址在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南。所以,以国籍而论,吕不韦应当算是卫国人。卫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不过,到了吕不韦的时候已经衰落得只剩下濮阳一座孤城,政治腐败,

吕不韦

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

对天下百官的纠风监察机构自古就有,且一直为中央枢要。明代以前这类机构多称作御史台,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称都察院,清代沿用。古时御史台主官称御史大夫,明清两朝都察院主官叫左、右都御史。该衙署长官位

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

胡林翼:湘军崛起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世人谈论清季“同治中兴”,常称“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为“中兴名臣”,这四位也正是湘军(淮军)的领袖。的确,这四位都是湘军(淮军)功业中不可缺少

胡林翼
新高考-学习资料-古代历史-单雄信简介_单雄信历史形象的演变_单雄信是怎么死的

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他高考内容吧

网站首页网站地图返回顶部